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70)

  廖平学经六变,但变中又有不变者,这就是尊孔尊经.为此,他特著《尊孔篇》,明确宣称:"书著百种,而尊孔宗旨前后如一."又说:"平毕生学说,专以尊孔经为主."在各种时髦西方思潮充斥中国大地的本世纪初叶,还以"尊孔尊经"为学术主旨,未免显得落后和迂腐.不过,廖平尊孔,并不是尊崇复古倒退的"孔",而是托古改制的孔子;廖平所尊的经,并不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经,而是为后世制诰、因时制宜、为时损益的经.这比之保守落后的唯经是崇、唯圣是尊的老学究,无疑高出干百倍.他欲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改革的立足点,又是那些声嘶力竭叫嚷在中国全盘西化,甚至引进耶稣天主的崇洋派,无论在学术创见方面,还是在振奋民族自尊心方面,都无可比拟.只是,孔子毕竟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圣人,他不可能后知百世,预先为20世纪的中国人民制定出济世良方.为了建立一个无所不有的博大的孔经哲学,廖平将旧有一切原本与孔学互不相干的思想资料,以及他所接触的点滴西方词句统统纳入孔学之中,形成所谓小大、天人之学,竭尽穿凿附会之能事!这在方法上是反科学的,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其用心却是可嘉的.只惜他接受的毕竟是旧式的经学教育,思想深处的孔子伦理已深入骨髓,难以跳出孔学,站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来寻求其与现代社会新的契合点,千溪百壑,都欲纳入孔学,结果除了将孔学弄得面目全非、使自己变成经学怪人而外,既无补于近代社会的改革,也无补于孔学的尊大.同时又由于他受时代和地域的限制,接受西方新学说、新理论十分有限,既不能象现代文化史学者那样,运用西方科学方法来研究传统文化,也不能象现代新儒家那样,利用西方理论来对孔学作新的阐释,因此无论他动机有多好,努力有多勤奋,他不仅未建立起一个无所不包的为人信眼的孔经哲学体系,而连自己也难以自坚其说,一次又一次屡变其说,这一实际,正好说明传统经学在中国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廖平也就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最后一位经学家而被载入了史册.廖平的遭际也表明,儒学要在现代中国获得新的生命,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吸取人类新的思想资料,结合中国国情,对儒学进行新的阐扬.

  (舒大刚 撰)

  主要参考书

  1.廖幼平编《廖平年谱》,巴蜀书社出版

  2.李耀仙主编《廖平学术论著选》,巴蜀书社出版3.李耀仙《廖平与近代经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4.钟肇鹏《廖平评传》,载《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齐鲁书社出版5.陈德述、黄开国、蔡方鹿《廖平学术思想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维新主帅 康有为

  (1858—1927)

  一、苦习经书 立志求国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晚号更生或更牲,还自号天游化人,游存叟、游存父等.因是广东南海县人,人们尊称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1858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银塘乡.康有为属于官宦书香世家的后代.高祖康辉,曾诰封荣禄大夫,官拜广西布政使;曾祖康式鹏,讲学于乡里,是名闻一方的酸儒;祖父康赞修,担任过连州教谕,十分推崇程朱理学,在广东文人中颇有声望;叔祖康国器,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受命广西巡抚.到其父亲康达初时,家运开始衰败,仅官至江西的补用知县.康有为对自己的家世十分自豪,自称"吾家自九世祖惟卿公为士人,至于吾为二十一世,凡为士人十三世矣"(《康南海自编年谱》后简称"年谱")作为长子的康有为自幼聪明,5岁时就能背诵唐诗数首.6岁拜师简凤仪,系统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和朱注《孝经》等书,7岁时就已经能写文章了.

  康有为学习专心致志,十分用功,无论多么难读的经书,他只要诵读几遍,就能背诵如流.由于康有为读书过目不忘,颇能强记,悟性又好,故老师十分喜欢他,远近不少人都知道,在银塘乡有位了不起的"神童".也许是自幼受家庭的影响,也许是经书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康有为少年老成,不苟言笑,"成童之时便有志于圣贤之学",(梁启超《康有为传》)言必称圣人.难怪乡里的亲友们送给了他一个雅号:"圣人为".的确,还在孩童时期,康有为就已树立了远大志向.一次,父辈们来到康有为的书房,想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有意考一考他的才学.时值屋外柳絮纷飞,有人顺口便出"柳成絮"三字,让康有为答对.小小年纪的康有为不假思索地对以"鱼化龙"三字.此对不仅对仗工整贴切,而且也反映出了康有为的宏大志向,难怪当时父辈中就有人叹曰:"此子非池中物."(年谱)11岁时,康有为父亲康达初积劳成疾,中年早逝.母亲劳氏从此寡居,独立担当起抚养子女的责任.由于家境日继,全家只养得起一个佣人,主要劳动均由老母亲承担,"老母寡居,手挽幼弟,与诸姊妹治井灶之事,为生平未有之劳焉"(年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康有为便跟随祖父康赞修到了连州.祖父康赞修对孙子的抚养非常尽心,尤其注重康有为在学习上的成长进步.在祖父教导培养下,康有为阅读了许多典籍,诗词文章大有长进,人生观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形成.

  "既孤三月,遵从先祖于连州官舍,连州公日夜摩导以儒先高义、文学条理,始览《纲鉴》而知古今,次观《大清会典》、《东华录》而知掌故,遂读《明史》、《三国志》.六月为诗文皆成篇.于时神锋开豁,好学敏锐,日昃室暗,执卷倚檐柱,就光而读,夜或申旦,务尽卷帙.先祖闻之,戒令就寝,犹待遇灯如豆于帐中,隐而读书焉.频问邸报,览知朝事,知曾文正(国藩).骆文忠(炳章)、左文襄(宗棠)之业,而慷慨有远志矣"(年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