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59)

  或曰:"赵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重黎》)

  公开表示对鬼神的不相信.针对董仲舒以来的灾异之学,扬雄也持怀疑态度,认为:"圣人德之为事,异、(灾异)亚之.故常修德者本也,见异而修德者末也."(孝圣)大力提倡儒学重德教,轻灾异的优良传统.这实际上也是对当时大儒刘向、谷永等人侈言灾异的一种规劝.

  秦皇汉武虽皆英明一世,但却未能超脱生死,求仙事不死、劳民伤财.针对有人问长生之事,扬雄说长生"非人力所及",求仙亦无益也:"吾闻伏羲神农没,黄帝尧舜殂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力所及也.仙亦无益子之汇(类)矣!"(《君子》)他说圣人的注意力在求知,不默念生死: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仙人之于天下,耻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实死也."即使仙人能长生,但无所事事,虽生犹死.于是他明确地宣布: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同上)一切怪力乱神、仙仙长生都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三是协调孟荀,重建儒统.清除汉儒消极的庸俗之学,使儒学朴质理性之光重放异彩,扬雄进而对先秦儒学的两大名师孟子、荀子学说也进行了清理.二家之中,扬雄最推崇孟子,但也承认荀子是孔门中人,只是各立门户了.《法言·君子》记载:有人问孟子是否"知言之奥,知德之奥"?扬雄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不仅知道言和德的底蕴,而且能严格遵守蹈习.问者又说:你看不起诸子,孟子不是诸子之一吗?他说;所谓诸子,是指思想与孔子不同的人,孟子则不是这样.问者又说;荀子《非十二子》,对诸子多加批驳,其他诸家倒有可非,至于非议子思孟子,就太过份了.扬雄说:"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按照扬雄的评论,孟子言论不异于孔子,是孔子学说的忠实继承者,至于荀子,虽在儒门,却已自成一家了.扬雄对孟子十分推崇,说他是"勇于义果于德"的纯儒:

  或问勇.曰:"轲也."曰:"何轲也?"曰:"轲也者,谓孟轲也.若荆轲,君子盗诸.""请问孟轲之勇."曰:

  "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富贵贫贱死生动其心,于勇也,其庶几乎!"(《渊骞》)

  扬雄崇孟而轻荀,已开唐宋之儒道统之说.韩昌黎曰:"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亦圣人之徒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纯而小疵."[注]就是明证.

  扬雄比较孟荀并崇孟抑荀,但并不将荀子一概骂倒,而是取其学说之合理内核,为统一儒学服务.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孟荀人性论思想的融合上.孟氏主性善,荀子说性恶.孟子由性善而力主贵在开启人类自觉意识的仁义之教;荀子由性恶而力主重在强制外烁的礼乐之化.性善性恶,不可两立;重仁重礼,似难两全.扬雄并不这样绝对,也不走极端.扬认为人性有善有恶,提出"人性善恶混"的著名命题:

  人之性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修身》)人性既不如孟氏所说纯然为善,也不如荀氏所云天然为恶,而是具有趋善趋恶两种可能.培育人的善性就为善人,诱导人的恶性就成恶人.人并无先验固定的善恶,全在乎后天的教导.他说:"天下有三门:由于情歌,入自禽门;由于礼义,人自入门;由于独智,人自圣门."(《修身》)无疑,在解决人性善恶问题上,扬雄比喜走极端的孟子荀子都要聪明得多.建立在人性善恶混认识基础上,在对待仁义礼乐问题上,扬雄继承董仲舒的"五常"学说,认为仁义礼智信三者皆重,不可偏废:

  或问仁义礼智信之用.曰:"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修身》)仁是人应当经常保持的爱人品德;义是人的行为准则;礼是人的面貌外观;智是人认识是非的能力;信是人取信于人的保证.一个君子要想有所成功,就必须以仁为居,以义为路,以礼为饰,以智辨物,以信取信.仁义礼智信五者,都同等重要,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多余的东西.他又说:

  道、德、仁、义、礼,譬诸身乎?夫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问道》)用道作为行动指南,用德来获取人们的归附,用仁来爱人,用义来做准则,用礼来立身处事.这四者协调相配(合)就成为浑然一体的全人(浑),离开了(离)就不成风格(散).一个人皆具道德仁义礼这些品质,就可以全身保性.可见,孟氏仁义,荀氏礼乐,都各有所需,不可或缺.于是将儒学内部孟荀的分争弥缝起来了.

  四是援道入儒,丰富儒理.扬雄贬诸子,斥黄老,但并不是不分精华和糟粕地一概排斥,他充分注意到道家的合理内涵,力图援引道学精华以丰富儒学理论.如前所述,扬雄一方面批评老子"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另一方面又赞赏老子的"道德"学说(《问道》);一方面批评庄子"荡而不法"(《五百》),也指出庄子"齐生死,同贫富,等贵贱"的诡辩学说不同乎"圣人之说"(《君子》),另一方面又赞赏庄子的淡然"少欲"(《问道》),扬雄一生"清静亡为,少嗜欲","恬于势利",正是受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如果说"崇道德","少嗜欲"还属于修身范围,那么,扬雄从老庄那里继承的"道法自然"、"物极必反"和他建立的庞大的"玄学"体系,则是他援引道学对儒学的重大补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