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71)

  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而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缨,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非韩》)

  王充认为"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儒生讲求大道,阐明礼义,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他们以身作则,"重礼爱义,率无礼之士,激无义之人.民知礼义,爱其主上",这是保证统治者得以实现其统治的首要前题.如果没有儒生的这些工作,礼义废弛,纲常涣散,秩序混乱,农民缺乏耕地的安定环境,战士没有从征的物质条件,纵然有耕战之士也无所用其武艺了.正如齐景公所感慨的"若君不君,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食之哉"!

  其次,儒生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王充说:"儒生不为非而文吏好为奸者,文吏少道德而儒生多仁义也."儒生习经典,修大道,"被服圣教,日夜讽诵,得圣人之操",有仁义为准绳,有道德为约束,行身处事,率由道轨.在上下级关系中,"儒生学大义,以道事将(官长),不可则止,有大臣之志;以经(经典)勉(努力)为公正之操,敢言者也."(《量知》)他们正直对上,公正处事,能言敢谏,不搞阴谋诡计.可是那些不是由经术进的文吏就恰恰相反:"文吏幼则笔墨,手习而行,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考事则受赂,临民则采渔(收刮),处右则弄权,幸上(上级)则卖将(长官).

  一旦在位,鲜(华)冠利剑;一岁典职,田宅并兼"(《程材篇》).与儒生形成鲜的对比,文吏不闻仁义,但知舞文弄法,营私为己,趋炎赴势,卖将求荣;一旦得势,峨冠利剑,耀武扬威;一旦受任方面,便兼并土地,侵渔细民……无所不用其极,毫无廉耻可言!

  其三,儒生在才能上也比文吏优异.在汉代,儒生往往因不习吏事,不晓簿书,不被长官重视,因而沉沦下僚,仕屡不迁,世俗之人也因而瞧不起他们.王充认为造成这现状的直接原因是"将"的无能:"儒生之下,文吏之高,本由不能之将".

  相反儒生不仅不比文吏能力差,而且还比文吏优异.很简单:"儒生能为文吏之事,文吏不能立儒生之学".儒生治经义,究大道,通圣意,与只知考簿书,知民事的循文之吏相比固已自见高低了.况且"吏事易知,而经学难见",能治一经的儒生,让他去治一个部门的事情,旬月之间即可学会;相反治一个部门的文吏,让他去治一经,就是给他一年时间也办不到.这好比"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一(《程材》).

  儒生在事业、道德、才能等方面都比文吏优异和高尚,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用.可偏偏位不进来爵不尊,穷困潦倒,壮志难酬!而刀笔簿书之吏,却峨冠大车,超升越次,肥鲜轻骑,厚禄高官……."儒生务忠良,文吏重理事",观乎儒生和文吏的进退荣辱,则世风之优劣,官长之高下,举可知矣:"志在修德,务在立化,则夫文吏瓦石,儒生珠玉也.""取儒生者,必轨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程材》)儒生在社会上得意与否,即是识别这个社会治与不治、大不太平的重要尺度.

  与他曾经问过孔、刺过孟一样,王充对儒生也不一概姑息护短,更不以短为长.

  他在许多篇章中都批评过俗儒浅学的可笑、荒唐和错误的说法,更在《谢短篇》中详细考察了儒生的缺陷.他指出,儒生所短,不只不晓簿书而已.他说:儒者所习,在于五经.他们"南面为师,旦夕讲授,章句滑习(十分熟悉),义理究备",这对于五经本身来说,是无可苛求的了.但是,对于五经之后的事情,如秦汉之事,还有不知道的,"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者,所谓陆沉者也";对于五经之前,天地开辟,帝王初立的事情,儒生又不能知,"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五经与上古相比就是"今",只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者,所谓盲瞽者也".陆沉盲替之人,乃智慧短浅、见识狭小之人也.儒生不仅不通古今,有的甚至连自己专经为守的经学问题也难以通晓,都是因为他们"信守师说,不颇博览之咎也".王充认识到儒生有这些弱点,但并不菲薄、排斥他们,而是给儒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儒生泛观博览,成为"文儒":

  "使儒生博观览,则为文儒."(《效力》)文儒的特征是:"怀先王之道,含百家之言."与俗儒只知守师法,读经书形成鲜明对比.如前所说,王充在《超奇篇》

  中将儒生分为四等,即儒生、通人、文人、鸿儒,文儒即兼有通人、文人、鸿儒的三重身份,他既博学、通古今,又明大义、善著述,是知识、智慧、文采、德道的综合体,是超人,是奇士.可见王充是崇儒尊儒的,在儒生与文吏相比时,他无条件地倾向于儒生;在对儒生作专门分析时,他又为俗儒守文、见识鄙陋而痛心疾首,因而提倡通博的"文儒".他爱儒,爱其明大道,有气节;他非儒,非其浅薄,恨其鄙陋.爱得有度,恨得有理,完全出自完善儒学、爱惜儒生的良苦用心.

  王充问孔,不影响他尊孔;王充非儒,不影响他崇儒.他的尊孔,是有理智的尊孔;他的崇儒,是有原则的崇儒.这个理智,即是不迷信;这个原则,即是真理性.有人因为王充非毁俗儒而定其非儒,问难孔子而说他反孔,完全是皮相之见,不合实际.还有人见王充提倡自然而定他为道家,主张薄葬而说他是墨家,也都是不可靠的,兹不赘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