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流年_振权【完结】(55)

  从坟地里回来,大太太一直陪着二太太。二太太说,用不着,别忘了给少爷喂奶。

  大太太想着儿子,在安慰过二太太之后就回菊花坞那边去了。这样二太太身边就只有亭儿了。

  二太太把二老爷生前用过的东西堆放在院门外,用火点着烧了,重要的当然是那套带血的铺盖,满院子都是燃烧的焦臭味,好在这是风俗,没有人对此大惊小怪。

  二太太最后想扔进火堆里的东西是那个带血的膀,二太太怀疑这是一件不祥之物。其实二老爷早就发现了膀的事,只是没有跟二太太说破,二老爷觉得这都是因了自己无能,事实上这念头委屈了二太太。二太太之所以睡觉的时候伴着这件东西,完全是出于一种信念,她坚信这样会生儿子。二太太其实不想烧它,毕竟肚子里已经怀了孩子,也许真的跟这件东西有关,但是它沾了二老爷的血,二太太犹豫了一下,决定等生下肚子里的孩子再说,这样或许更好些。

  无论如何,二老爷的死对二太太打击颇重,二太太有一种强烈的内疚,她觉得是自己害了二老爷,她想要儿子,除此之外她找不出任何理由开脱自己,而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不安分。二太太之余就怪自己命苦,她不知道是否还应该跟大老爷保持这种关系,事实上大老爷对二老爷的死同样难辞其咎。二太太心里难过,又伤心地哭了一回,后来还是亭儿劝她,这才止了。 花流年 第七章

  二老爷基本上被人们忘记的时候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玉斗人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建好了大西河上的石桥,这样一来,从南至北的官道又畅通无阻了,所有过往行人不用再绕道而行了,这是一件名垂青史的事,县公署专门派人送来县长何隆恩的贺辞。石匠石碌碡在孔秀才的协助下,将县长的亲笔题名功德桥三个字歪歪扭扭地刻在桥头的石碑上。代表县公署目睹完成这件大事的人自然是段四,段四带着七八个司法警察常驻板城。

  石桥落成那天,四邻八乡的人都来看热闹。玉斗人敲锣打鼓地欢庆,小车会的人穿红戴绿,首先在桥上推着小车表演,并且唱了小车会的拿手金曲《赵州桥》。唱曲的是一对金童玉女,嗓音童真稚嫩,曲调悠扬朴实,听来好不舒畅。

  男童唱,赵州桥来什么人修?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过桥压了一道沟那么依哟哎?

  女童唱,赵州桥来鲁班修,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过桥压了一道沟那么依哟哎。

  玉斗人还请了紫石口的红云戏班子唱大戏,本来说要唱全本的《呼家将》,那得连黑夜带白天的唱个把月,已经是春忙的时候,这样折腾显然不妥,大老爷和勾八以及镇上的另外一名执事孔秀才商量,改唱《辕门斩子》和《大登殿》。

  喜庆之事过去之后,接踵而来的是饥荒,因为民国六年秋天的大水灾,已经有许多人拖儿带女往南讨饭去了。也有许多壮年汉子去北京门头沟煤窑拉煤。

  二太太跟大老爷说,不如按二分利再放出些粮食,都是陈粮,存下去就长虫子了。

  大老爷说,要是明年再有饥荒如何是好?

  二太太说,保和堂外头有买卖,就是退一万步说再有饥荒,保和堂靠买粮食也不至于饿死人,可眼下已经有这么多人拉家带口地要饭吃了,要是老天爷有眼,明年逮个好年景,又救了灾民,库里又换了新粮,这不是一件吃亏的事。

  大老爷完全承认二太太的计划无懈可击,但总是忘不了一个慎字,保和堂能有今天这份家业的确不容易。当然,大老爷没办法不跟二太太的意见保持一致,因为他除此之外拿不出比二太太更高明的主意。这样一来,保和堂用了差不多五天的时间又放借了几仓粮食。

  本来勾八伙同几家富户想玩囤积居奇的把戏,完全是因为保和堂的低息借粮,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勾八跟几家富户聚在一起窃议的时候,忍不住破口大骂,蒋万斋这个老王八蛋!收买民心。

  勾八以为大老爷这么做纯粹是沽名钓誉,想在上面捞个差事。前些天石桥落成,段四来玉斗的时候曾经提过这事,县里要在各地富绅及社会贤达中推举出六位议员来参与县里的政务,届时还要参与直隶省议员的推选。勾八自然而然地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了。骂归骂,对策还得有,那就是顺水推舟,趁机把仓库里长了虫子的粮食放出去,利息当然跟保和堂一样。

  问题并不简单,要是勾八跟一些富户知道保和堂低息放出去的粮食已经非常有限的话,他们同样还会重新拾起那个肮脏的阴谋,为此保和堂的大老爷和二太太私下里商议了最坏的打算。叫人放心的是勾八那伙人没有察觉,事情就这么挺过去了,玉斗的饥荒也就这么挺过去了。

  五月初四,家家都包粽子,走在大街上,都可以闻到从屋子里飘出来的煮苇子叶的清香味。京西太行山不出产糯米,吃年糕包粽子都用黄米,或是粘高粱米,里面包上红枣,咬在口里又香又甜,感觉极好。端阳节的大清早,粽子已经在锅里煮了一夜,满世界都是粽子的香甜味,孩子们早就口水四溢了,但是粽子还不能吃。在吃粽子之前必须要先在门头上挂上一绺艾蒿,一般都是在端阳节一大清早去采,传说是燕王扫北时留下的习俗。

  保和堂的粽子都是由各灶上分开包,二太太在前些天就给各灶上分了米和包粽子用的苇子叶。往年长工房是粘高粱米多些,其他灶黄米多些,但今年二太太分的都一样。黄米当然要比粘高粱米好吃得多,长工房的人都感激二太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