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苏联解体亲历记_[美]小杰克•F•马洛特克【完结】(51)

  每当听到这样的辩解,我总是试图解释说这借口不能令人心悦诚服,他们装备的武器质量以及他们推行的军事路线只能说明一点,即本质上不是为了防卫。

  不过,他们这种辩解确实是受到了一些历史事实的影响。勿庸置疑,在过去苏联军事力量薄弱时,其军事领导人在军事开销上大做手脚,以扩大军费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在这方面登峰造极,政府领导人了解,通过这种慷慨大度可以在苏军中建立他们的名望,树立他们的威信,因此他们对军队总是非常大方。

  然而,一块发霉的馅饼,哪怕切得再大也不会勾引人的食欲。因此,只要经济改革不损害军队的利益,将军们理所当然要采取支持的态度。

  戈尔巴乔夫则进退两难。要想恢复经济活力,他不得不牺牲军队的特权;要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国内改革,他不得不改变苏联军事学说。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戈尔巴乔夫欲使改革在国内得以进展下去,他就不得不取得美国和北约的信任;只要西方认为苏联的政策及其军事力量构成了威胁,那么戈尔巴乔夫就无法推行他的改革计划。勃列日涅夫同化了将军们——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将军们在精神上同化了勃列日涅夫以及他的幕僚——不管是哪种情形,总之,他们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想法打破这种习俗,以便他的行动能够不受将军们的干扰。

  可以期望亚佐夫和阿赫罗梅耶夫配合戈尔巴乔夫的政治领导,但他们决不是只执行上级命令的愧儡。实践证明他们坚决维护苏联军队的利益,在谈判桌上很难让他们作出让步。不过,当政府决定裁军、决定从外国撤回军事基地时,他们还是执行了,没有公开反对——这种局面至少维持了几年时间。

  1988年,美国国防部长弗兰克·卡卢奇相继于春天在瑞士会见了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在8月份访问了莫斯科和几个苏军基地。之后,美苏军官数度互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应美海军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罗之邀在夏天访问了美军几个设施,克罗之后作了回访。

  这些接触给苏联军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赫罗梅耶夫从美国返回之后,有一次他在斯帕索别墅与我共进午餐,席间他对我说美国热情的招待以及美国军队的现代化程度都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参观美国航空母舰时,他对它的巨大威力充满了敬畏。虽然,想象中他知道存在这样威猛的航空母舰,无奈他以前无缘亲眼目睹,因为当时的苏联海军中还没有与之相匹敌的设备。不过,他说这次出访美国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俄克拉何马的布里斯营地的所见所闻。

  他因以前当过坦克营营长,所以对当地的坦克演习兴趣盎然。演习完毕后,官兵们列队等候视察。阿赫罗梅耶夫走到一位浑身仍然满是泥土的坦克指挥官面前,停了下来。他问道:“少校,你知道我是谁吗?”

  “知道,长官。”他答道。

  “你知道我为什么来这儿吗?”阿赫罗梅耶夫接着问道。这位年轻的少校回答道:“不知道,长官。但你能来这儿我们很欢迎。”

  话语中没有敌意,也没有帝国侵略野心,有的只是作为一个职业上的同事之间的对话。

  这不是阿赫罗梅耶夫最后一次美国之行,但这无疑是他终生最难以忘怀的一次访问。他的继任者米哈伊尔·莫伊塞耶夫将军继续保持着这种联系,他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克罗的继任者科林·鲍威尔也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双方军队的下级军官的联系就更加频繁了。

  如果据此认定双方军事领导人(或者为了同样目的的政治领导人)个人之间的接触会自动带来和平,那是天真幼稚的。历史上许多冲突,包括我们的南北战争,都证明这种接触有时反而带来了恰恰相反的结果。但是,不管怎样,两国军事领导人之间迅速形成的彼此间的了解与尊敬,事实上已经在双方的军备削减谈判中起了一种润滑作用。对手已不再像军事情报部门提供的“人物简介”里介绍的那样云山雾罩、不甚了了,而是有血有肉、同样面对着许多职业上问题的活生生的人。双方都发现——不一定出乎他们的意料,但这消除了所有疑虑——对方也认为可在不迫降或不受辱的任何情况下避免北约与华沙发生冲突这一最坏的结局。

  一旦人们对此确信不疑,那么只要没有政治家的干预,其他一切都可通过谈判来解决。就像我们看到的一样,戈尔巴乔夫有充分的理由来寻求与西方的暂时和解。西方所担心的是,他如此迫切地要求改进对外关系是为了将来的挑战而赢得时间与力量的一种策略呢,还是为了对苏联教条主义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苏联军事学说的改变始自1988年。以前的军事思想是基于这样的概念,即以攻击行动来“抗击侵略”。举例来说,按以前的理论,当战争在欧洲爆发之后,苏联将立刻向英吉利海峡进军。苏联这种战争规划以西方“侵略”为前提。事实是这一前提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如果苏联政治当局决定发动战争,什么军事路线、军事训练、军事部署都不起作用。

  1988年与1989年这两年,苏军参谋人员开始使戈尔巴乔夫早在1986年就使用的一个模棱两可但富有启发的术语具体化,“合理充分”渐渐变成了“防卫充分”。这一术语被进一步解释为威慑敌人战略进攻并击退来犯之敌至边境为止所必需的军力总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