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慈禧_隋丽娟【完结】(36)

  意气用事的同治帝,视国事如儿戏,置王朝命运于不顾,使朝中大臣们十分担忧。恭亲王奕??预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会导致同治帝荒于政事愈加严重、终将一发不可收拾,而且王朝的未来也会掉进圆明园工程这个无底洞里。

  奕??决定出面干预。

  "同"、"治"组玺四

  奕??见小皇帝实在不可救药,忍无可忍,在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六日(1874年8月27日)与醇亲王奕等十几位大臣共同呈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历举清朝开国以来诸帝创业之艰难,说明守成之不易,希望同治帝能够"畏天命"、"遵祖制"、"慎言动"、"纳谏章"、"勤学问"、"重库款",规劝同治帝做个明君。在这个奏折上署名的有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十余人。奕??推测这个不成才的小皇帝一定会将奏折丢掷一边,置若罔闻,故请求皇帝召见以便面陈。

  第三部分

  第45节:归政同治(5)

  七月十八日,同治帝被迫召见军机大臣及御前王大臣,奕??请求停修圆明园,一一指陈同治亲政后的疏失,奕、文祥也偕同力谏。同治帝不得已打开奏折阅批未及数行,便不耐烦地说:"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奕??回答:"臣等所奏尚多,不止停工一条,容臣宣诵!"遂拿出奏折底稿,逐条讲读,同治帝大怒曰:"此位让你何如?"吓得文祥伏地大恸,几乎昏厥,奕复泣谏,同治帝仍坚持"园工一事,未能遽止"。及至奕劝同治帝不要"微服",意指他私出皇宫冶游,夜不归宿,同治帝一再追问"何从传闻",奕指实时间、地点,同治帝方哑口无言。

  同治帝对被人指实"微服"一事耿耿于怀,七月二十七日,同治帝主动召见奕??,不问国事,只追问"微服"一事从何处听说。奕??无奈,只能说"臣子载澂",同治帝怒及载澂。为出心中恶气,七月三十日颁布上谕,削去恭王世袭罔替的亲王的爵位:

  "朕自去岁正月二十六日亲政以来,每逢召对恭亲王时,言语之间,诸多失议,着加恩改为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载澂革去贝勒郡王衔,以示惩儆。"

  意犹未尽的同治帝又于八月初一日再降谕旨:尽革恭王奕??、醇王奕、御前大臣伯彦讷谟祜、景寿、奕劻,军机大臣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等十人官职,指责他们"朋比谋为不轨",遍召六部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准备当众宣布此谕。

  同治帝如此一意孤行,慈禧十分担忧。如果真的开去了这十几位朝廷重臣的职位,不仅朝政的正常秩序将被打乱,而且朝野上下势必会莫衷一是。谙熟朝政运作的慈禧与慈安急忙赶至弘德殿,在同治帝将谕旨明发之前,出面干预。她面见皇帝及群臣,据说母子相见的场面颇有几分悲凉。

  据吴汝纶《桐城吴先生日记》载:

  "两宫垂涕于上,皇上长跪于下。谓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着即撤销。"

  见母后动怒,同治帝不得不恢复所罢各官职务,并停修圆明园,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同治帝亲政的一年中,在嬉戏中做了两项关乎王朝命运的决定:一是重修圆明园;一是尽免恭王奕??和御前大臣及军机大臣的职位。虽然都是无果而终,但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这是一个既无统治之道,又乏驭人之术,将国脉视同儿戏的顽主。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拙劣表演,是慈禧教子的失败,也是专制主义王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终止了圆明园的重修工程不久,同治帝就病倒了。

  第十二讲同治之死第十二讲同治之死

  在举朝一片反对声中,慈禧没有一意孤行,她采纳了亲王、大臣的意见,出面断然终止了重修圆明园的工程,使得清政府本已艰难万分的财政免于陷入这一庞大工程的泥沼,从而雪上加霜。毫无疑问,终止重修圆明园对于王朝发展而言,是一件幸事。伴随着慈禧暂停哨音的吹响,同治帝亲政一年中最大的一项形象工程轰然倒塌。同治帝没能圆他做园林设计师的梦想,当他准备在修"三海"(即北海、中海和南海)的工程中继续他的园林抱负时,不满二十岁的他却病倒了。

  同治帝究竟得了什么病?他会一病不起吗?

  一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驾幸西苑时受凉,身体有些不适。然而,十天后,也就是十月三十日(12月8日)下午,同治帝病情突然加重,他开始发烧,并伴有四肢无力、浑身酸软等症状。太医向慈禧描述了同治帝的症状: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乏腿软,皮肤上出现没有凸起的疹形红点。慈禧大惊失色,她担心同治帝染上了天花!

  天花,古称"虏疮",中医学则称之为"痘疮",民间一般也称为"出疹"或"出痘"。这是一种因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今已绝迹)。发病后皮肤或粘膜上出现痘疹、水疮和脓疮,伴随着高烧、惊悸、烦躁、嗜睡等症,全身或头面迅速出现疱疮,病重者常因脓毒引起败血症而在数日内死亡;轻者痘疹溃破后结痂脱落,愈后往往留有疤痕而形成麻脸。

  第46节:同治之死(1)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已经了解天花了。早在清朝建立前一千三百年的两晋时期关于天花的医学记载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中了。当时著名思想家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肘后"是指该书篇幅很小,可以挂在胳膊上随身携带,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袖珍本"。"备急"就是应急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急症手册"。他在《肘后备急方》中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长出一个个的病疮,起初是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疮,不断溃烂,一碰就破,伴以发高烧,说胡话,十个有九个治不好。侥幸治好的,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小斑痕,起初发黑,一年后才逐渐消失。这病就是天花,记载十分准确和详细,比西方医学界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阿拉伯医学家雷撤斯要早五百多年。此后随着传统医学的进步,到宋朝和元朝,不少医生已经能专门诊治天花,并缓解其发病的症状。正因如此,尽管民间百姓及宫廷贵族虽不免仍有患病甚至致死者,但就其危害本身,已不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在野史及正史中,我们很少发现对天花的描述和因此而引起恐惧的记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