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慈禧_张研【完结】(13)

  应该说,咸丰如此安排,是费尽心思的。后人评说,咸丰设计的权力分配格局不是仓促之举,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两位皇太后和幼帝为一方,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为一方,不突出任何一方,缺了任何一方又不可。这既不是垂帘又不是辅政,而是“垂帘辅政,兼而有之”。

  咸丰死后,皇后钮钴禄氏及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分别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俗称“东太后”、“西太后”。然咸丰遗诏尚在、尸骨未寒,他精心设计的政治格局便在两宫皇太后与奕訢合谋策动的“辛酉政变”重击下碎成了齑粉。

  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中,肃顺最得咸丰的赏识和信任。肃顺是同为赞襄政务大臣的郑亲王端华的异母兄弟。《近代名人小传》中说他年轻时状貌魁梧、眉目耸拔,终日斗鸡走狗,无所事事。后因人保举,以闲散宗室得官,接着步步升迁,成为身兼数任的权臣。史载他豪放不羁、仗义疏财,且机敏勤快,记忆力超常,“接人一面,终生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牍,经年能举其词句”。他所主张的“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颇合咸丰“以猛济宽”之意。在咸丰以不甘屈服的强硬态度与外国列强的交往中,他忠实秉承咸丰旨意,不畏怨谤、勇于任事。但他又恃宠而骄,飞扬跋扈,气势凌人。所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慎”,以他为首的赞襄政务八大臣没有把小皇帝和两位年轻太后放在眼里,这便犯了凌驾皇权之上的大忌。两宫皇太后于其中刻骨铭心地感到皇权旁落的危机和受人欺凌的险境,意识到必须扳掉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

  据说,两宫皇太后行苦肉计,借故将慈禧心腹太监安德海杖责,“罚”回京师,与恭亲王奕訢联络。奕訢奔丧热河,叩拜咸丰梓宫(灵柩)。排除八大臣种种阻挠后,叔嫂得以相见。两宫皇太后泣诉肃顺等侵侮情状,与恭亲王奕訢联合起来,秘密商定铲除八大臣之策。而后,奕訢先行回京布置,拉拢争取了掌握京畿与直鲁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僧格林沁的支持。两宫皇太后则“以减其劳”为名,解除了载垣领禁卫军的兵权,力排肃顺等的阻拦,下令回銮京师。两宫皇太后携幼帝载淳,由载垣、端华扈从,抄近道回銮北京。咸丰帝灵柩则由肃顺护送从大路进京。在恭亲王奕訢的策划下,大学士贾桢、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上书两宫皇太后,吁请两宫皇太后临朝听政。统带重兵的钦差大臣胜保亦奏请“简近支亲王辅政,以防权奸之专擅”。内外文武兼备,造成臣工共请皇太后听政之势。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初一日,胜保派亲兵接应两宫皇太后一行抵京进宫,当天即与奕訢会面秘商。决定首先诏解赞襄八大臣之任,尔后逮捕治罪,并拟定了新的中枢机构——两宫皇太后临朝听政,奕訢为议政王,桂良、文祥、沈兆霖、宝鋆、曹毓英等人任军机大臣。翌日黎明,载垣、端华刚踏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两旁的侍卫逮捕。时肃顺扶柩抵密云,入驻驿馆。逮者到,砸开大门冲入,肃顺正于卧室拥两妾卧,咆哮詈骂,逮者又砸开卧室之门,将肃顺抓捕到案。论者以为,肃顺仅迟数日到京,如待他到后再动手,恐怕就不大容易了。然两宫皇太后车驾一到即下诏,办理神速,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中外皆始料不及。随后,任命了新组成的军机处,宣布载垣、端华、肃顺等人的大逆不道之罪,主要有:擅权揽政;目无君上、法纪;抗拒皇太后;反对垂帘听政;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各国等。当即赐载垣、端华自缢,将肃顺斩首,景寿等五人分别被罢黜或遣戍。而后,载淳正式即位登基。以次年为同治元年。上“母后皇太后”尊号为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皇太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这一年是辛酉年,故这一事变史称“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是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执政大权的宫廷政变,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皇太后正式垂帘听政,也是慈禧本人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人们通常认为,咸丰十一年的辛酉政变是慈禧主谋或与奕訢合谋策动的。但有史家怀疑,这场政变的主谋并非慈禧,而是其时受到国内外广泛支持的奕訢集团。

  奕訢(1833年—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第六子,封恭亲王。参与辛酉政变,同治元年(1862年)任议政王、军机大臣。后被慈禧等排挤出军机处。于光绪年间甲午战争时再次起用,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不久病故。因倡洋务、办外交,绰号“鬼子六”。

  咸丰重病在身,却一直拒绝留守京师、身负重任的皇弟恭亲王奕訢前往探望;咸丰临终指定的赞襄政务大臣多达八位,却没有关系最近、最亲,在北京独撑残局的皇弟恭亲王奕訢,这都引起了时人和后来史家的猜测、探究。

  ------------

  第一节 辛酉政变(2)

  ------------

  咸丰与奕訢有着异乎寻常的关系。咸丰生母是道光帝的孝全皇后。孝全皇后在咸丰十岁之时突然故去。咸丰丧母以后,道光帝将他交给奕訢生母静皇贵妃抚养。史载,静皇贵妃“舍其子乳文宗,故文宗与奕訢如亲兄弟”。咸丰比奕訢大两岁,兄弟俩年龄相仿,自幼朝夕相处、一同长大,亲密无间。咸丰慈孝仁爱,奕訢聪慧有才。传说,道光晚年立储之时,曾在二人之间有过犹豫。野史更载,咸丰用其师杜受田之计,不与奕訢较赛才华、能力和知识,只在道光面前示以不忍之心、孺慕之诚,使道光在感动感慨之余,最终还是选择了仁孝两全的咸丰,而破例在遗诏中封奕訢为亲王。一些人就此认定,清末有“贤王”之称的奕訢未能当上皇帝是道光的失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