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毛佩琪正说永乐大帝朱棣_毛佩琪【完结】(120)

  

  明朝许多有识之士,看到这种局面潜伏着更大的危险,有练兵振武之谋,有恢复大宁之议。大学士丘浚指出:“京师东北藩离单薄之甚,异时卒有外患,未必不出于此。” 明末东北边警频仍,完全证明了丘浚的这一预见。

  

  此外,在内迁辽王的同时,朱棣又将谷王从宣府、辽王从广宁内迁。塞王内迁,固然解除了诸王对皇位可能构成的威胁,但也大大削弱了北边的防卫力量。这样,就形成了国都靠近前线,天子坐镇守边的局面。尽管朱棣雄心勃勃,长驱远驾,扬威塞外,但留给后世的却是北部边防退缩的格局。

  

  朱棣的措置失当留于后世,极大地影响了明朝政权的稳固。明末清初,不少人追究明朝灭亡的责任,都不免要归罪于朱棣。傅维鳞说:“太宗定鼎幽燕,居外驭内,南面以临海宇。独迫在边陲,则守御为艰。然而大宁之内徙三卫之外向,独石之孤悬,东胜之沦没,抚今追昔,宁无叹慨!而况于数千里严疆,一旦波沉陆海,则明季边臣之偷玩,有不忍言者。而迹其始境,宁不罪有所归哉!” 让朱棣承担一定罪责是不冤枉的。

  

  十一、迁都北京——一个天下共主的伟业

  

  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将金陵改为应天府,称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他把自己的老家临濠定为中都,后改称凤阳府。但凤阳并不适于做首都,中都城大规模的营建工程被迫停止。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将南京改为京师,但并不想把南京作为永久都城。他已经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希望能选择一个有利于明朝长治久安的地方作为都城。在历史上,建都其地而享祚长久的一是河洛地区的开封、洛阳,一是关中地区的长安、咸阳。朱元璋有意将首都定于关中,理由是其地“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于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他派太子朱标巡抚陕西,考察山川形胜,为迁都做准备。但是,太子考察回还就一病不起,而这时朱元璋已经年老,再无力推动迁都的大事。迁都的事也就搁置了。

  

  朱棣即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就把北平改称顺天府,建为北京,称做行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又改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早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就下令营建北京宫殿,并开始从全国各地征集物料。 永乐十五年(1417年)北京宫殿正式开始营建,经过三年半的时间,永乐十八年(1421年)十二月建成。整个京城的建筑包括城墙、城门,皇城、紫禁城、宫殿和坛庙。其设计精巧,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北京城的宫殿坛庙,其规模、型制被清朝所沿袭,一直保存至今,是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中的瑰宝,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永乐迁都北京,是明朝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自迁都之日起,政治家、史学家便对其利弊争论不休,数百年后而不已。一些明朝人认为,北京地理上有许多优越之处,他们将北京与长安、洛阳、汴梁相比较,认为北京形势最优。他们说:

  

  天地间之形势,大抵无如燕京,其次则关中,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然视汴犹为上游焉,若金陵则僻在东南,不足控驭西北,非胜地也。

  

  至于其优越之处,无非是:

  

  沧海遶其东,太行峙其西,后枕居庸,前襟河济,饶谷马鱼盐果窳之利。顺天为皇居,东南转漕,秦晋入卫,形胜甲天下。

  

  然而,另一些人也常常批评永乐迁都北京,他们对北京的地位十分担心。大学士丘浚说:

  

  居庸者,则吾之背也,紫荆则吾之吭也。

  

  都燕者切近北狄,则又将恐其反扼我之吭而拊我之背焉,所以防蔽之者,尤当深加之意。

  

  陈建说:

  

  幽燕形胜,自昔称雄,然距边塞不二百里,无藩篱之固,而天子自为守。所幸胡人惟利在抄掠,无争帝之志耳。

  

  他们认为,边防局面之所以能如此勉强维持,是因为“我固不产英雄,彼亦不生豪杰” 。否则,明朝之亡,可能不在甲申。

  

  他们都无例外地指出,北京作为国都的根本缺点,在于距边防前线太近,政权的中枢极易受到困扰:

  

  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毙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江南之民命竭于输■,太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之为害也。

  

  甚至有人把“都燕”认做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些论说,概括起来,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出发点,即他们都把北京的优劣与边防相联系,把北京作为边防前线。把迁都北京当做“镇压北虏”的措施来评价。北京有优点则在于它可以“据险防边,居外驭内” 反之,北京有缺点,则在于它以天子守边,易受攻击。

  

  如此评价迁都,是否确当?朱棣迁都之本意究竟如何?我们有必要追究一番。

  

  永乐迁都,应追溯到朱棣初即位时。燕京是朱棣的“龙飞”之地,朱棣一即位便有迁都的打算。永乐元年,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闰七月,朱棣下诏建北京宫殿。永乐七年以后,朱棣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监国南京。在北京设有行在六部,天下奏章都要运行在所。其时,北京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政治中心。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建成,九月丁亥,朱棣下令明年正月初一始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