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后妃列传_招福【完结】(171)

  床头打架床尾和.帝后间夫妻恩爱重燃,上官仪立马就成了"外人".高宗见皇后哭哭啼啼不是好光景,唯恐老婆日后追究责任,说自己没有情义,到时阃政猛于虎可不是那么好受的.于是眼珠子一转,把上官仪甩了出来当替罪羊哄老婆道:"我哪里舍得废了你呢?这全是上官仪的主意,是他教我这么做的,我不过是一时糊涂."

  上官仪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堂堂的天朝上国之君,居然会当场翻供.——其实他也应该想得通:自己虽是宰相,对皇帝来说也只不过就是一个臣下仆从,皇后却是皇帝的妻子、太子的生母,拿一个奴仆的性命去讨好老婆,解脱自己,实在也不足为奇.上官仪这也算是为皇帝效了忠了.

  高宗的责任推卸得十分干净,武后当然也不能跟老公一直过意不去,于是满腔的怨恨怒火就都转向了上官仪.在调查废后事件的过程中,武后迅速发现了上官仪和王伏胜有一个同样的履历:贞观末永徽初,高宗长子、废太子李忠封陈王,上官仪时任陈王府咨议,王伏胜同时为陈王府内侍.武后立即将上官仪和王伏胜的履历联想在了一起,又联想到了一直偷偷追悼柳奭与韩瑗,有"窥伺太子位"嫌疑的废太子李忠.历代宫廷事件使世人都知道一件事:皇后一旦被废,出自她腹中的皇太子的地位就会随之不保.上官仪身为宰相又岂有不知之理?在帝后生嫌隙的时候他不对皇帝劝阻以保太子,反而如此主动地提议废后;王伏胜在整个后宫(连皇帝左右在内)都忠于皇后(当然也包括皇后亲生儿女)的时候,偏偏要反其道行之告发皇后,其用意何在?(实话说,这联想还是很站得住脚的).

  联想的最后结果是可以想象的.龙朔三年十二月,许敬宗向高宗举报,说上官仪、王伏胜暗中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废后不但关连到多年夫妻关系,还关连到废太子,关连到接班人的重大问题.高宗既感到后怕,也不免要向老婆赔罪.在整个上官仪父子入狱被杀的过程中,他没有为上官仪说一句话.上官仪当月就与其子上官庭芝、宦官王伏胜一起被处死,其家眷籍没为奴婢.上官父子被杀两天后,李忠被赐死于流放地,彻底解决了武后对这位废太子的后顾之忧.——许敬宗做这项举报,史书上多称是受武后指使,其实只怕不需任何人指使,许敬宗也是迟早要上这一本的.他本来就和上官仪不对光,又是太子李弘的太子少师,假如皇后武媚被废、太子李弘只怕也难免被废,接下来倒霉的就得是他许敬宗了,联想之后当然格杀勿论,要对上官仪下狠手.

  对于高宗默许上官仪父子被杀一事,多数时候都被用来说明他"惧内无能"的强烈程度,似乎是他为了讨好皇后,竟连自己的亲信宰相都无力保全了.这样的诠释实在是太低估高宗了.在上官仪奏请废后之前,年方十一岁的太子李弘已经三度监国,并有了"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决之"的"次皇帝"地位.上官仪在这样的情形下有提议废后之实,又有许敬宗"入情入理"的举报,假如高宗还对其怜惜而不加以狠辣处治,势必影响太子已经形成的接班人前途、官民也不免人心动摇.总之,无论于公于私,高宗都要将上官仪抛出来丢卒保车.上官仪为自己多的那一句嘴付出了身家性命的代价.跟着上官仪一起倒霉的,还有一向与他关系不错的右相刘祥道(被降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士也纷纷被流放贬官.

  上官仪废后一事,给武皇后敲响了警钟.一向只在深宫中舞动长袖的武媚警觉地发现,朝堂上也存在着针对自己的势力,光是编织后宫的情报网并不管用,她还需要掌握高宗与大臣们在朝堂上的内容,想办法更深地参与朝政.

  从此以后,高宗每上朝视事,龙座后都加上了一道帘子,武皇后隐身其中,无论政事大小,无论哪个朝臣进见,她都要旁听.

  没有人知道帝后之间是怎样达成了这样的协议?最初的原由是高宗为了消解皇后对宰臣的担忧,抑或是为了表明自己绝对再不会与大臣谋划不利妻儿之事的决心?总之,帘子是垂下来了,并终高宗之世再未卷起.帝后共同临朝听政,这旷古未有的场面哄动了天下,从此,高宗与武后被世人称为"二圣","二圣临朝"的时代开始了.

  据《资治通鉴》说,自"二圣临朝"以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事实果真如此吗?

  "二圣临朝"的同时,乐彦玮、孙处约进入了宰相圈.这两人都是与武后泾渭分明的人物,此二人后被姜恪,陆敦信取代.事实上,姜陆二新相只能算是过度性质的人物,比如陆敦信,他这个右相只当了不到一年就因为年老体弱而自动请辞,取其而代之的,是"大司宪兼检校太子左中护"刘仁轨.名将刘仁轨是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与首倡册立武后的李义府更是生死冤家,虽然当武后成为"武太后"的时候,刘仁轨非常知趣,并有助于武后,但此时初入相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武后引为"自己人".——而就在刘仁轨拜相当年正月,因封禅泰山而大赦天下的诏令中,偏偏就删掉了武后亲信李义府的份儿……——这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后人:二圣临朝也罢,皇后封禅也罢,都不过是代表着皇帝对皇后的极度宠爱,绝非皇帝将实权无原则地交予皇后.

  刘仁轨入相那年(麟德三年暨乾封元年,公元666)正月的封禅泰山,规模极为浩大,王公大臣内外命妇都一律随驾,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贡国朝会者也尽皆随从.而整场封禅的规格也别出心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