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197)

  38 参见[清]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32页:案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史》不详太子出居何地,疑周礼出妻归适母氏,然则申后与太子皆当适申。杜预注《左传》云:“申,国,今南阳宛县”,其距东都为近。《周本纪》称申与缯、西戎、犬戎攻幽王,尽取周赂而去。是时宫室残毁,西戎、犬戎逼处郊畿,申侯奉平王即位东都,然则非平王之东迁也,去申近而因奉之以处东都也。(案:其间还有二王并立的特殊背景,详后。)

  39 《宋史·唐恪传》:靖康初,金兵入汴……(唐恪)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40 [清]郭嵩焘《〈春秋〉始隐公说》,《郭嵩焘诗文集》,岳麓书社,1984年,第4-5页:《春秋》奉一王之大法以正诸侯。周之东迁,天下无王,而霸者犹明此义,则进而与之,为天下诸侯之犹有取正也。宋儒之言《春秋》尊王黜霸者,非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孟子之言允矣。假令平王即位之初,修明王政,以复西之旧,三代之礼乐赖以不废,而霸功不兴,圣人于此有深望焉。托始隐公者,明周之无可望也,圣人伤万世之心也。无《春秋》,则二百四十二年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隐而不明,而三代之所以趋于战国,其迹皆无可考。圣人一取而裁正之,故曰“《春秋》,天子之事”,所据以正天下之诸侯者,周法也。《公羊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得其旨矣。泰山孙氏言“《春秋》之作,为天下无王,非为隐公也”,最为得《春秋》之义,而于托始于隐公之说无所发明。予故备论之,以明始隐公者,圣人所以作《春秋》之旨也。

  41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第九卷,中华书局,1987年,第157页:《春秋》之作,曷为不托始于惠公而始于隐公?曰:《春秋》,诛乱臣贼子之书也。隐公,被弑之君也。

  42 参见[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第257页:伯奇孝而弃于亲,隐公慈而杀于弟,叔武贤而杀于兄,比干忠而诛于君。”诗曰:“予慎无辜。”

  43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按《史记年表》:“周平王东迁二年,鲁惠公方即位。”则《春秋》当始惠公而始隐,故诸懦之论纷然,乃《春秋》开卷第一义也。唯啖、赵都不解始隐之义,学者常疑之。唯于《纂例》隐公下注八字云:“惠公二年,平王东迁。”若尔,则《春秋》自合始隐,更无可论,此啖、赵所以不论也。然与《史记》不同,不知啖、赵得于何书?又尝见士人石端集一纪年书,考论诸家年统,极为详密。其叙平王东迁,亦在惠公二年,予得之甚喜,亟问石君,云“出一史传中,遽检未得。”终未见的。据《史记年表》注:“东迁在平王元年辛未岁。”本纪中都无说,诸侯世家言东迁却尽在庚午岁,《史记》亦自差谬,莫知其所的。

  44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七“公羊”:《笔谈》曰:《史记年表》平王东迁三年,鲁惠公即位。《纂例》隐公下注云:惠公三年,平王东迁。不知啖、赵得于何书?《盐石新论》以为啖、赵所云出何休《公羊音训》,当作平王东迁三年,惠公立。此休一时记录之误。安定谓平王东迁,孝公之三十七年也。明年,惠公立。《春秋》不始于孝公、惠公者,不忍遽绝之,犹有所待焉。历孝逾惠,莫能中兴,于是绝之,所以始于隐公也。

  45 [宋]吕大圭《春秋或问》卷一:或问:《春秋》何为始于隐公?曰:隐公之元年,平王之四十九年也。周之东迁非平王之为乎?此一时也。固世道升降之一会也。自是而上进,进而升,则其极也为成康、为文武;由是而下骎,骎而降,则其极也为战国、为暴秦。世道升降之会决于此时矣……

  46 [宋]赵鹏飞《春秋经筌》卷一,“始隐”条:夫子尝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盖将兴西周矣。兴西周之志不得行于时,而寓于《春秋》,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则《春秋》者,中兴周室之书也。然则不始于孝,不始于恵,而始于隐,何哉?盖《春秋》之作,为周也,非为鲁也。当孝公之世,平王之初也,庸讵知平王不能兴衰拨乱而为西周之宣王乎?初则怠矣。迄恵公之世,平王之中也,庸讵知平王不能励精改图振刷群弊卓为贤主如商之太甲乎?中亦懈矣。初怠中懈,则兴西周之业尚何望哉?至隐公之世,则平王之末年也。平王之末,政愈不纲,而天下之乱有加于前,而中兴无其人矣。夫子于是悯悼衰世而作《春秋》。《春秋》修中兴之教也,故始于隐。非始乎隐,始乎平王之末也。谓周室至是不可不中兴矣。

  47 [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85-287页:《春秋》不始于隐公。晋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盖必起自伯禽之封以洎于中世,当周之盛,朝觐会同征伐之事皆在焉,故曰周礼,而成之者,古之良史也。自隐公以下世道衰微,史失其官,于是孔子惧而修之,自惠公以上之文无所改焉,所谓“述而不作”者也,自隐公以下则孔子以已意修之,所谓“作《春秋》”也。然则自惠公以上之《春秋》固夫子所善而从之者也,惜乎其书之不存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