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64)

  而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天子”如果死了,大臣们要到南郊行仪式来定谥号,其中涵义是:一,表示大臣们虽然都很想褒扬君主,掩恶扬善,但此时此刻是在和上天沟通,所以“不得欺天”;二,表示谥号虽然表面上是这些大臣们给议定的,其实背后拿主意、当后台的是上天。557

  谥法一直流传,到了秦朝才突然中断。秦始皇嫌谥法是“子议父,臣议君”,下令废除,改为编号,如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直到千世、万世。558

  平心而论,秦始皇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其实这里反映的正是封建时代和专制时代的不同:周代封建,政治制度大致可以说是贵族民主制,国君大约可以比作一个家族股份公司的董事长,而在董事长死后,由沾亲带故的董事和股东们给他盖棺论定,这也是合情合理的;秦朝则是皇帝的独资公司,和大臣们也很少再有血缘纽带,如果老板死了,由一班雇员来给老板拟定谥号,个中情境自然和周代无法相比。

  谥法之恢复当在秦汉之际。儒生们在秦政权下过得很压抑,等陈胜起兵,儒生们纷纷带着礼器前往投奔,其中就有孔子的八世孙孔甲。陈胜死后,这些儒生们把他谥为“隐王”。这是谥法恢复的第一例。559隐王的“隐”字正是鲁隐公的“隐”字。如果从陈胜的生平行止来推想,若要“闻其谥,知其行”,“隐”这个谥号的意思大概应是“事业未完成,中途遇害”,这倒正和鲁隐公的身世相近。

  汉代以后,谥法更加制度化了,也多为现代人所熟悉,比如汉武帝谥号为“孝武”,但由于政治制度不可逆转地走入了专制的大框架里,谥号便也好听的多、难听的少了,而那些难听谥号的得主大多也都是改朝换代时候的末代帝王,这和周代的情况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560——郑夹漈曾作《谥法略》,论说谥法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道理很简单:如果君主刚死,臣子们就给他拟定一个足以遗臭万年的谥号,很不厚道!561

  汉承秦制,对谥法却恢复了秦前之旧,但是,《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说的是“上尊号为高皇帝”,《孝文本纪》说大臣们对汉文帝“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说的不是“议谥号”,而是“上尊号”,俞樾评之为“盖亦避秦人臣子议君父之嫌也”,看来谥法虽然在形式上恢复了,实质上却变“议”为“上”,大受秦人的影响。562

  谥法在早期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可能确是一种“尊号”,而且是生时之尊号。——时至近代,王国维对谥法之源起产生怀疑,比如他在《遹敦跋》里提到:遹敦的铭文有三处提到“穆王”,这应是指周昭王之子穆王满,问题是:为什么在穆王还在世的时候就称他穆王?究其原委,周初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这些文、武、成、康、昭、穆的用字其实只是“称号”,而非“谥号”。从殷商甲骨文和《诗经》、《尚书》,还有文王彝器里都能找到证据,这类字眼作为美称实在由来已久了。而这些美称,人活着的时候大家这么称呼他,死了之后大家还是这么称呼他。——王国维最后推论谥法的起源时代,大约在西周中期的周共王、周懿王之后。563

  郭沫若上承王国维之论,把推论更推进了一步,从金文估算出谥法之起源大约在春秋中叶以后,从典籍估算出谥法之起源当在战国时代,而《逸周书》则为战国伪书,其中的《谥法解》当然不大可靠。郭还认为,《逸周书·谥法解》应是作者搜罗前代君王的名号,结合君王们的一生事迹加以附会,这才造成了一个谥号有多种解释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恶谥”更没道理:幽、厉、灵、夷等等所谓“恶谥”,这些字本来都有善义;谥法中的哀和悼向来被认为是表示追思的,而哀其实可以读为爱,悼可以读为卓,未必就真是追思。564

  郭虽然对《逸周书》的判断未必可靠,但至少在汉代以后,一些所谓“恶谥”明显是表示善义的,比如《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记汉文帝对淮南王刘长“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如诸侯仪”,可见“厉”字为谥并非贬义,而关于谥法的“附会”之论,原本就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以鲁隐公来说,“隐”字在《谥法解》里就有两个互不相关的解释,一个是“不显尸国”,一个是“隐拂不成”。所以郭沫若的话倒还真是合情合理,可以假想一下,《谥法解》的作者查阅古代文献,发现甲隐公文治斐然,乙隐公勇猛好斗,丙隐公三心二意,这三个隐公都叫隐公,彼此之间却如此不同,如何弥合矛盾呢,那就一字多解好了。于是,“隐”字在谥法里就具有了三种涵义:文治斐然曰隐,勇猛好斗曰隐,三心二意曰隐。

  在郭沫若之前,顾栋高就曾详考春秋史料,列出种种疑问来质疑谥法的可靠性。顾栋高一是发现谥号似乎和死者生前的地位、而不是品行与功业的关系更大,二是发现有谥号的人多有寂寂无闻之辈,相反,一些足以当得起最佳谥号的春秋名流却令人吃惊地并无谥号可称,这岂不是很没道理?再者,一些大奸大恶之徒却堂而皇之地享有美谥,比如,因“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句名言而在后世知名的那位庆父,谥号为“共”,不可思议!565

  全祖望也分析过类似的疑点,对于庆父之类的坏人而得良谥,推测这有可能是坏人虽死,其族尚存,大家有可能碍不过这些后人们的托请。但是,还有一些爵削族绝的人,他们的良谥又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他们的遗臣故吏私下妄议而来,而《左传》也就这么记载下来了?还有一些弱小亡国之君也有谥号,这肯定就是出于遗臣们的私谥了。566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