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69)

  那么,小女婴的手上生来就有四个字,这可信吗?

  孔颖达虽是唐朝古人,却很有唯物主义作风,认为“为鲁夫人”的“为”字是《左传》特意加的,并且,同类事件《左传》其他地方也有过记载,比如成季、唐叔手上就有“友”和“虞”,但有个问题是:这些“鲁夫人”之类的“文”不会是后人常见的隶书,因为隶书起于秦朝末年,而考之石经古文,“虞”和“鲁”的写法确有可能和某些比较特殊的掌纹相似,“友”和“夫人”大约也是同理。曾经有人解释这些灵异事件说“这就好像河图洛书天神言语,真是天命”,但这掌纹之事,只不过“像”是那么回事罢了。604

  在这里,孔颖达和杨伯峻对“文”的解释略有分歧。杨注释“文”为“字”,王充在《论衡·雷虚》里也持此见。605而杜预和孔颖达都释“文”为“纹理”,并分析如下:“仲子手有此文,自然成字”,这里“文”、“字”对举,显然不是同一个意思。

  钱钟书在《管锥编》里很是称赞孔颖达的唯物主义作风,说他在这里把“文”释为掌纹像字,比之王充要高出一筹,而且孔不大相信灵异事件,把《左传》里许多神神怪怪、荒诞不经的内容尽量以常理解释。606

  谁的解释对呢?这虽然并不关乎春秋大义,倒可以管中窥豹地看出三个问题:一是唐人的学风已经和汉人那种注重天人感应、五行谶纬的风气不大相同了,二是治《左传》的这一派通常要比《公》、《榖》两家更趋朴素求实,至于第三,还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字义的演变。

  “文”字及其相关词汇,往往古今意思变化很大,最早常常被用作“纹理”之意,这里仲子的掌纹之“文”就是一例,因此“掌纹”的规范写法应是“掌文”,正如“纹身”的规范写法应是“文身”,再有,唐诗里“文章片片绿龟鳞”,这不是赞叹某人的文章写得好,而是在夸一把宝剑上的“花纹”——这是“文章”一词在古人那里的常用意思。

  公羊家讲殷商为“质”,周代为“文”,是说殷商的风俗制度较为质朴粗疏,到了周代则礼乐大行,丰富细腻。孔子所感叹的“文不在兹乎”,其中这个“文”就是礼乐制度之谓。周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复杂,于是由此而有了“繁‘文’缛节”。此外,现在形容一个人“文笔好”,这“文”和“笔”在古代曾分别是韵文(文)和散文(笔)之称。607

  杨伯峻训“文”为“字”,这个说法来自顾炎武和段玉裁,顾在《日知录》里考证,春秋以前说“文”而不说“字”,举了《左传》的两个例子以及《论语》里的“史之阙文”和《中庸》里的“书同文”为证。608但在这些例证里,《左传》的创作年代虽然历来争议不休,但大体被认定为战国,杨伯峻本人即将之推定在公元前403年之后,所以《左传》两例尚不足以证实春秋时的遣词造句;而“史之阙文”历来都堪称《论语》当中最难解的句子之一,其中的“文”字很难说就是“字”的意思;至于《中庸》的“书同文”那段,也不是春秋时代的作品。所以,顾炎武的这几个例证没有一个是牢靠的。

  春秋时代“文”字的用法,可以稍稍参考一下《论语》。杨伯峻在《论语译注》里有过一番梳理:“文”字在《论语》当中总共出现过二十四次,意思共有六项,但没有一个是“字”的意思,即便那句“史之阙文”的“文”字,杨伯峻自己的解释也是“文辞”而非“文字”,尽管这个解释有些含混。609

  至此,孔颖达的意见略占上风,不过他的唯物主义作风也不是谁都认可的,清人朱骏声《春秋左传识小录》还真把“为鲁夫人”这四个字按古文的样式给排出来了——掌纹若当真如此复杂,恐怕除了神异之外还真不可能有其他解释了。

  图-[清]朱骏声《春秋左传识小录》“为鲁夫人”的古文样式。610

  无论仲子的掌纹灵异与否,反正《左传》是以灵异视之的。于是,“故仲子归于我”,这里的“归”是出嫁的意思,611“我”是“我国”,即鲁国,因为《春秋》是鲁史。既然有了上天的清晰指示,仲子姑娘后来也就顺理成章地嫁到了鲁国,作了鲁惠公的女人,并为他生下了鲁桓公。

  但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较之诸侯一聘九女和诸侯不再娶的说法,仲子看来并非当初随同孟子姑娘一起嫁过来的,而且《左传》用了“归”字,仲子岂不是明媒正娶作了夫人?

  一种可能是,前边那些只是理论上的说法,极大可能只是汉儒的附会;即便退一步说,现实和理论并不一定总是丝丝入扣的。而且,如果连诸侯再娶都能算是僭越礼制,那么鲁惠公迎娶仲子恐怕比仅仅单纯的再娶要过分多。——事情的原委不见于《春秋》及三传,而见于《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惠公的嫡夫人没有儿子,贱妾声子生了个儿子,名息,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息长大之后,家长给他安排婚姻大事,迎娶宋国的姑娘;宋国姑娘到了鲁国,鲁惠公见她漂亮,便“夺而自妻之”,把儿媳妇娶作自己的媳妇,自己由公公降格为新郎。612

  这种事情在春秋时代绝非一例,以后人的眼光看来,令人发指之极,这个鲁惠公实在荒淫无道。但是,事情还真不好说,因为司马迁这段史料不知出处,《春秋》一经三传又全无此事,更没说过鲁惠公是无道之君,所以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就曾经表示过怀疑,613后世经师和史家中的持怀疑态度的也不乏其人。再说,且不论司马迁的史料来源究竟如何,单说鲁惠公其人,实在是个很不错的诸侯,不像是个能干出丧心病狂勾当的家伙。清人马骕就持这种意见,认为《史记》的说法于理不合。614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