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玄机∶清王朝皇权角逐中的平步青云者_高冕【完结】(73)

  乱中取胜(6)

  高冕

  袁世凯正与姨太太沈氏温存,获知这一惊人消息,立即撇下风情万种的沈氏,率兵急急赶去,邮政局已空寂无人。第二日一早赶到王宫,宫门紧闭不开。袁世凯命人用响箭飞射传书给国王李熙,要求入宫护驾。李熙时已被金玉均软禁,金玉均假传诏书不准袁世凯率兵入宫。吴兆有、袁世凯立即发函请示李鸿章。十九日(6日),朝鲜亲清派官员纷纷向清军求援。同时风传这样一则消息:亲日派准备劫走国王李熙,另立国王,背清投日。吴兆有、袁世凯致函日本驻朝大使竹添一郎,询问有关情况,对方拒绝回答。若是任凭亲日势力控制朝鲜政权,朝鲜就会脱离中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形势非常危急。时机稍纵即逝。而当时朝鲜与中国不通电报,要等得李鸿章指示还需好多时日。吴兆有、张光前两位营官主张按兵不动,听候北洋总署及李鸿章指令。袁世凯主张立即行动,进攻王宫。双方各执一端,争执不下。袁世凯激昂陈词:“防韩交涉,系我专责,如因此获咎,我一人当之,决不累及诸君!”吴、张两人这才被袁世凯说服,愿率军队一起行动。袁世凯立即率本营人马冲到王宫,将其团团包围。日军在城墙上开枪,袁世凯命士兵还击。激战半日,攻破宫门。袁世凯率军攻入王宫,“朴泳孝督日人所练之韩军,凭墙夹击,弹如雨下,公(袁世凯)之前后左右兵卒伤之者枕藉,有弁崔继泽见公立危地,牵衣请稍避,公以刃挥之。遂领亲兵数十人奋勇仰攻,失势,顷刻间死伤过半。日兵数十,突由后抄袭,后队击走之,(袁)乃命哨弁唐宗远分兵绕院后夹攻,党众不支,遂逃避,公麾兵进蹑,遇公向所教练之韩兵数百人,合力进战,士卒争先,声震屋瓦。”当时,吴兆有在两兵掖抚下临阵逃脱,张光前率所部在一堵高墙下躲避枪林弹雨。最后,袁世凯以区区四哨之众,奋勇击溃负隅顽抗的朝鲜叛军和日军,一举攻占王宫,解救出国王,稳定朝鲜局势,维护了清王朝在朝鲜的地位。日本公使竹添一郎见大势已去,丢下汉城日侨不管,纵火焚烧本国使馆后,率卫队慌忙逃至停泊在仁川的日本邮轮“千年丸”号,狼狈回国。朝民对日本人积愤已久,乘机捕杀日侨。袁世凯非常清醒,立即传令严禁捕杀日本侨民,派人将日侨全部归拢,清点造册,将他们护送到仁川,交给日人,以示人道。袁世凯在平息“甲申政变”中,当机立断,敢作敢为,镇定自若,智勇俱佳,体现出处置突发事件的超常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政变平息后,袁世凯做起了大头梦。他上书李鸿章,建议清王朝派大员,在朝鲜设立监国,统率重兵,治理内政外交。这一“监国”,实际上就是朝鲜的太上皇。而这一重要职位最佳人选,袁世凯虽未挑明,但不言而喻,此人不是别人,就是他袁世凯。然而,事情的发展全然出乎他的意料。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吃了大亏后,不肯善罢甘休,挑起中日外交争端,声称中国“首开战端”,并将首要罪责推给袁世凯。清王朝此时如同重病缠身的老人,在南部边陲正与法国交战,担心如果在朝设立监国,会进一步刺激日本,引发战争,导致南北受敌,因此没有采纳袁世凯建议,以息事宁人,缓和与日本的矛盾。但李鸿章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交涉时,断然否认日本关于清政府“首开战端”的指控,只是表态要对“未能小心行事”者进行“戒饬”。这时,驻朝清军总兵吴兆有,早就对袁世凯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心怀不满。论官衔,吴兆有为记名提督,武职从一品。吴长庆率三营撤回国内时,将在朝庆军三营指挥大权交给他。而袁世凯会办防务的营务处,相当于后来的参谋处,也就是说,袁世凯是帮吴兆有料理营务及会同办理朝鲜防务的,充其量只是驻朝庆军三营的副总指挥。但袁世凯却十分抬举自己,给自己定的头衔是“钦差北洋大臣会办朝鲜防务总理营务处”,处处以驻朝清军主帅模样出现,从公文具衔到行文体制、出入仪仗,都高于吴兆有。朝鲜臣君被他弄得稀里糊涂,弄不清他与吴兆有到底谁指挥谁。袁世凯以五品文官的低贱身份,对吴兆有以下营将均以下行文格式,发号施令,狂妄僭越,使吴兆有等一批营将官佐气得肚子发胀。吴兆有等人密谋一番,抓住袁世凯擅自挪用军饷,抚恤死于乱党之手的朝鲜重臣家属之事,大做文章,密告他贪污军饷,并将擅开边衅的责任全盘推到袁世凯头上。李鸿章对胆子贼大的袁世凯给予一顿杀威棒,命他自己掏腰包,将挪用军饷全部赔偿,并派会办北洋事宜的吴大澄,在赴朝与日本代表谈判的同时,对袁世凯的多项指控进行查办。袁世凯想做朝鲜监国的大头梦没做成,到头来反落得“戒饬”、赔银子、被查办的结局,不禁喟然长叹:“官运恶极。”好在吴大澄未动身,张佩纶已将内情全部密传给袁世凯,并将吴大澄等人的为官特点乃至性情嗜好也全部传泄给他,袁世凯得以从容应付,把他们伺候得舒舒帖帖、眉开眼笑。袁世凯料想,把吴大澄等人伺候好了,最好结果是不要给他找大麻烦,而对自己的结局没抱太大奢望,急于脱身,跳出是非圈外。因此,在吴大澄等人还在朝鲜时,他就借口嗣母牛氏患病,向吴大澄请假,于光绪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85年1月30日),带着大姨太沈氏乘军舰回国。然而,结局却出乎他的意料。吴大澄等人查了一圈回去,对袁世凯如何用银子、美女伺候只字不提,只是在李鸿章等人面前,盛赞他是“奇才”,“能力过大,前途不可限量”。《容庵弟子记》甚至说,吴大澄到天津见李鸿章时,不惜以贬李的女婿来夸奖袁世凯:“公向谓张幼樵张佩纶为天下奇才,我见天下奇才非幼樵,乃袁某也!”吴大澄回京复命时,又屡屡夸奖袁世凯又雄才大略,堪当重任。吴大澄等人的正面宣传,加上日本外相伊藤博文要求严惩“肇事祸首”袁世凯的反面宣传,反而使袁世凯名声大震,成为中日两国乃至国际上都受关注的风云人物。以至后来李鸿章为加强朝鲜国内亲华势力,抵消朝鲜国王李熙和闵妃集团离心趋势,要物色一合适人物护送大院君回朝鲜时,认定这一重任非袁世凯莫属,不得不写信敦促袁世凯再度出山,委以更高官衔,使袁世凯名副其实地掌控清王朝在朝的外交大权。遇挫不跌,反身价倍增,这就是袁世凯式的应变处事才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