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再会吧南洋_陈达娅/陈勇【完结】(16)

  爆竹传递着我的心声,乡里乡亲都知道这老屋有人回来了!

  心路漫漫(12)

  上香、上酒、上茶。三茶五酒,供奉了我的祖先、我的父亲、我的乡里乡亲。父亲,一个游子,离家多年,却无法回家……

  归来吧!故乡的风,故乡的土,故乡的情——魂兮归来!

  老屋里一下子站满了许多人。从前,我对海南的乡音、乡情所知甚少。此刻,在父亲故居的这老屋里,弥漫起浓浓的乡音、乡情。其中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妇人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我认识你的祖父,见过你的父亲。你父亲个头高大,魁梧。你还有一个大姐,在万宁。”

  啊!欣喜的心情溢之我心中。

  急切地想寻找那个不曾相识的大姐,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故土。

  再回首,门前还站着徐徐挥手的乡亲。在晚霞的映照下,我的心中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画!

  几经迂回,反复询问,我终于在海南万宁市乡下寻找到和我血管里流着相同血液的大姐,一位七十多岁、穿戴整齐、容貌娇好的大姐。一见面,她就激动得语无伦次,不停地流泪,拉着我的手说了好多话。

  父亲留给她的,只有童年的记忆!

  “五岁时,爸爸把我接到新加坡。和爸爸在一起,真开心!早晨,爸爸送我到幼稚园,晚上又来接我。经常带着我和几个叔叔在一起,喝咖啡、上游乐园……”

  折叠在大姐内心深处的记忆被拉开了,她甜蜜地回味起她的童年,时光被她拉了回来。和大姐一起分享着父亲所予父爱,温馨、幸福之感从心底渗出。

  “爸爸让大伯母送我回海南老家,那时我只有十岁。我是极不情愿离开爸爸。大伯母牵着我的手,我每走一步,都回头看一眼爸爸。可他一直沉默、沉默——我好想听到爸爸开口叫我留下。”

  大姐沉浸在她六十多年前与父亲离别的那一幕中,虽是童年但她记忆犹新!难以想象,父亲当年目送孩子时的沉默,其内心是如何承受着巨大的不平静!是什么力量,使父亲和所有的南侨机工一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国征程?

  大姐低头擦了擦泪水,抬起头来语气重重地说:

  “爸爸心里只有国家,没有小家!”

  不!应该说,爸爸心里一直亮着一盏“心烛”,那就是“家”。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有个美好的家园!可是,没有国家,哪有小家。爸爸是先国家,后小家。

  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父亲舍弃了在南洋安逸舒适的小家生活,回归祖国,是为国家;在我们兄妹年幼,需父母养育之时,父亲再驼的背也要撑着,是为小家。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大姐,我也曾和你一样抱怨爸爸、不理解爸爸。如果你和我一样,走近南侨机工、了解南侨机工、读懂南侨机工,那我们就会更加尊重和敬爱我们的爸爸。

  海南岛,八百多名南侨机工的故土和家园。虽身在南洋、身在战火硝烟的滇缅路上,但他们心中一直装有浓浓的乡情、乡恋。

  以下摘自第八批回国机工符和亲写于1940年3月8日的《乡愁》:

  俗话说:“光阴易逝,日月难留”。真的,一转眼又是大地回春的时节了。院前,百花怒放,小鸟活活泼泼地飞鸣。大自然中的万物,都蓬蓬勃勃的充满生机,然而,异地的春光,时时使游子兴起了乡愁。

  “7·7”事起,敌人的铁蹄踏进我们的祖国,连年的烽火,使乡土变色,民生倒悬,国势阽危,我们激于义愤,不愿在海外偷生,毫无留恋地,毅然整装回到祖国来,稍尽一点天职。南国的亲友们,也时常来信,加以慰问和鼓励,我们除了在内心深处道谢外,心灵上也涌起百般的快慰。

  但是,自从我那可爱的故乡被敌人占据后,乡人不堪忍受倭寇重重的压迫,无论青年男女,都已纷纷离乡背井,四散流亡。回想我那七旬高龄的父亲,因年老体弱,只好仍留在那破碎的家园,在敌人的淫威下度日,无人服侍,又消息杳然,究竟他老人家的起居怎样?半年多来却一点也不知道,游子的心,怎不怀念呢?怎不勾起断肠的乡愁呢?……我现在深切地期望着,胜利早日到来,把倭寇驱逐出我们的国土,光复我们锦绣山河,让我重新回到我那秀丽的故乡。

  愿我们坚强、勇敢,拼命地和敌人战斗,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去换取长久的自由和安乐。⑦

  ……

  在海南岛,寻到了那我不曾认识的父亲的足迹。

  离开大姐、离开家乡、离开我已深深眷恋了的海南岛。海岛的椰风胶林,海岛的乡土气息,海岛的亲人故里,一点点,不知不觉地向我浸染、渗入……

  即将离岛,我极目眺望,海连着天,天连着海,无边无际。

  漫漫南中国海,连着太平洋,连着父亲的第二故乡——南洋,连着父亲的出生地——海南岛。与琼州海峡及中国大陆隔海相望的海南岛,古称珠崖、琼崖、琼州,古印度作家又称它为“棕榈之岛”,是一座极富有个性的岛屿。自宋代以来,这里人才辈出,是中国现代革命家和军事将领的摇篮。她因地处祖国边缘,百姓“下南洋”出国谋生形成风气,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曾形成一股独有的“南洋文化”。这股南洋文化的形成与从海岛漂洋过海、寄居在海外的“侨”,有着深深的关系。“南洋华侨”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文化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海外华人群体,他们不仅带去了故土固有的传统文化,还不断汲取着侨居地的外来文化,并最终孕育出华侨华人自己的文化。他们能较早地接触到世界脉搏,从而较早地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爱国、救亡、图存、强国、强种,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为一条思想主线。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德伯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写道:“正是这种对大陆共同的依恋使他们依然是中国人,使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觉得他们是中国人,说中国话……”他们把在异国他邦领略到的风土人情、文化气息、精神风貌和自身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向家乡传输,在故土注入了世界新文明的因子;同时,在异域他邦,他们切身感受到海外殖民地人民生活弱者的悲怆,迫切渴望祖国的强大。也就在这种南洋文化的熏陶、依托下,涌现出大批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也造就了对中国文化有影响的文化大师陈序经。用一名作家的话说:这股南洋文化曾较早吹向低重而沉闷的中国内陆,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的文化革新运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