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板上的母亲_曲令敏/毕海/曲繁星【完结】(211)

  我教语文也没有绝招儿,就抓住两点:一是整体把握,二是读与写结合。

  我总觉得,好文章是从心灵上拓下来的,必得用心灵去阅读。我最讨厌把活生生的课文分割成死板的教条,杀死了文章的灵魂,也败坏了审美愉悦。上初中时,我遇到一位老师,他上课面无表情,眼望

  天花板:读生字,念课文,介绍作者,接下来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好好的一篇文章,让他肢解得七零八碎。我心里反感他,可我舍不了语文,每逢上他的课,我就对自己说:“老师出差了,这课由我来上我该怎样讲?”后来真的走上讲台,我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激情灌注,把每篇课文都当成一棵树、一只鸟,活生生地整体把握好。因为学生从一开始就是主动的吸取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十几岁的孩子,心灵像花骨朵一样娇嫩,稍不留神,就会伤害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背课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怎么讲学起来省劲儿我就怎么讲。有时一篇课文设计好几种方案,目的就是从感情上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变被动为主动,避开繁琐的生字讲解、词句对译,在整体阅读中感知行文的脉络,抓住文章的灵魂。

  脉络是记忆的绳子,灵魂是理解的镜子,只有触入作者的情思与文思之中,顺藤摸瓜,一枝摇,百枝动,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80%的学生当堂就能背下来。汉语和英语一样,背得多了,语音、语法、阅读理解等枯燥繁琐的问题,前后文一对照,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教学,重点是读和写,读是写的基础。有人提倡写日记、周记,这个方法不错,但实践起来,孩子们有“隐私权”,老师不能批阅,不利于教学相长。再说了,中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除了套话空话,能有多少新鲜题材可写?就是阅历丰富的成年人,写文章也离不开阅读。据我所知,卓有成就的作家、诗人,离开阅读,也会摸不着调儿,干着急开不了头儿。

  从2000年开始,我每天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话,上课前经过两三分钟思考,接下来即兴发言,不怕说错,课堂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记得有一次以“污泥与莲”为题,有的说“没有污泥哪有莲”,有的说“莲扎根污泥开花长藕,比浮萍能沉住气”,有的说“污泥为莲提供营养,莲不能忘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得脸红脖子粗。在这种兴趣盎然的辩论中,审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开放性思维,激活了他们的想像力,我也常常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

  青春期是多愁善感的年纪,我有时也选一些应时应景的

  唐诗宋词,让学生从阅读和欣赏中找到话题,积少成多,慢慢地,从无话可写,到天天都有话可说,培养了观察能力,也涵养了才气和灵气。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1)

  访谈时间:2005年6月7日下午

  访谈地点:平顶山市六中教师办公室

  丁克明,平顶山市六中数学教师,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性格健康开朗,心态好,脾气好,整个人很阳光,让人想见白净的河卵石,能打出火星和一股温暖的石头味儿的那种。言谈举止特具亲和力,因授业有道,深得学生喜爱。

  1990年大学毕业到六中,我开始在教务处工作,因为有位数学老师病了,让我暂时代他的课,没想到一代就是十年。也许是天生乐观,性格随和吧,亲其师,认其道,学生还真的喜欢上了我。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数学。我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数学,成绩也不好,觉得数学枯燥,没意思,和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其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学生置身于白热化的竞技教育之中,不仅是数学,各科都逃不掉中考、高考拼分数的零和游戏。从初中到高中,包括所谓的尖子生,长时间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丧失了学习的快乐和美感。

  走出中考、高考的阴影,你就不难发现,数学是逻辑学也是美学,不但培养人的思维形式,还能磨炼一个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毅力,锻炼并强化大脑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早些日子,上海有一家银行招聘职员,不要学财务的,而要学数学的,说学数学的人思路清晰,有条理,做事严谨。实践证明,学数学的转行很容易,而其他专业转数学却比较难。从社会实用的环境看,商品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从房产贷款,到手机缴费,数学的用途越来越大。

  初中数学其实并不难,新课革之后,如果按照课本讲非常简单。可为了应试中招,不得不拓展很多补充教材。当教师的也很无奈,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教学生动直观,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把握更多更深的知识。打个比方,就是尽可能地帮学生找一根“藤”,让他们比较轻省地牵着“西瓜”走,避免费心劳神摘一大堆,到头来却抓不牢、记不住。

  讲二元一次方程中的加减消元法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篮子,一个里面画两条鱼,一个里面画三条鱼,分别标出5斤和7斤,求解篮子多重?鱼多重?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儿,一节课完成了三节课的内容。据我的经验,再抽象的数学题,只要多动脑筋,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实物,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学生的思想就会高度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就好。有一次讲乘方,我拿出一张纸,问来回折叠30次有多高?1、2、4、8……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出好多种答案。按照纸的厚度,答案应该是2的30次方,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