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板上的母亲_曲令敏/毕海/曲繁星【完结】(47)

  我还想起那个细雨蒙蒙的黄昏,我去幼儿园接你,老师说你在卫生室,你的手臂摔坏了。我拉起你的手,被告知有可能骨折,不能揉。我用自行车推着你,从中

  医院到135医院,两处医生都说是骨折,拿板子固定好,给些消炎药。我弯下身子摸着你的头,仔细察看你的脸,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大的疼痛都被你这个小人儿忍下了,你为什么不哭?就在第二天,我一眼没看见,你就拐着受伤的手臂爬上高高的河堤,认真地跳树坑。今天我才明白,你小小的心多么寂寞!那寂寞给你的伤害远远大过了骨折!秋天到来的时候,河堤上的草和树叶都老了。一开始是抱着你后来是拉着你,再后来是你跟着我,在那段河堤上一起度过了你被草味浸透的童年。灾难总是接踵而至,但在每一次灾难面前,你小小的生命都显现出与生俱来的仁爱之美:被滚开的水烫伤那天晚上,你痛得直抖,竟然不住声地替小姨求情!粗心的妈妈没有看好你,酿成那场不可饶恕的

  车祸,可是你在麻醉中醒来,却用出自本能的依恋和信任包容了我。可是,那伤痕会被雨打风吹去吗?今生今世,妈妈都不敢奢求你的宽恕。只是在这个SARS作乱的时刻,但愿应了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听见你的声音,就抱住了无可替代的温暖……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激情、耐力和博大的心灵

  亲爱的漫儿:

  北京的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妈妈总算可以松散一下被SARS攥得焦虑不安的老心灵了。刚才我在电视上看北京新任市长的专访,这个人回答问题机敏锋利而不失分寸,抗SARS措施雷厉风行扎实到位,确实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才。坐在他对面那个采访者,外貌特别像我的一个小学同学,SARS风暴之前,好像没有人注意他,因为他不具有水钧益、白岩松们俊美的外貌。这次,是致命的SARS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不但面对面地采访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一线人物,也使自己成了采访对象。他那紧凑的五官,看上去就像一朵半开的黄玫瑰,散发着人间真情的馨香,让人对他生出邻家男孩的亲切……人,的确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的,这话虽然不适用于恋爱青年,但它适用于广大的人间。

  亲爱的儿子,昨天晚上看你舅妈写的文章,得以窥见了翻耕金钱的另类农夫。他们的生活方式让我更加相信,一个人无论干什么,想要获得生存的快乐,都少不了这样三个条件,激情、耐力和一颗博大的心灵。生命短暂,不容许一个人把兴趣和热情分散到很多事物上,只有将激情和耐力的钻头对准某个你最感兴趣的点儿,心无旁骛向深处开掘,总有一天,会有泉水冒出来,那是仅属于你的泉水。

  诸多学业中,哲学和文学是外缘最为广泛的两门学科。他要求你在注重一点的同时,必须广采博览。你如果真对它们感兴趣,可得准备好一双骆驼的脚和一个鲸鱼的胃。无论是读是看还是经历,都有深浅之分,刚才提到的那个中央台的记者,最让人着迷的是他那双眼睛,流泪时,它们是那样柔和,追问时它们又是那样犀利。那柔和足以渗透人心,那犀利也足以穿透人心。要具有怎样丰厚的心灵,才能放射出这样的光华呢?咱们乡下有句土话:“下把儿”,就是抓得很紧很深。还有一句叫“吃满劲儿”,不是使满劲儿,是“吃满劲儿”,车辆吃重的“吃”,舟船吃水的“吃”。人的心灵如果是一面犁铧,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才会有所收获。不少熟悉老妈的人,都惊奇我的记性,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几乎过目不忘。可你是知道的,现实生活中的老妈是个东西一丢手就找不着的忘事精。为什么会对一些东西过目不忘?无非是那些东西对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让我不由自主地“下把儿”去捕捉,“吃满劲儿”去消化罢了。

  手中抓牢一根线,信息和事件的珠宝才会被你超强的记忆串起来,消化掉。不然的话,你眼前永远都是一片杂乱的货场,那些知识和信息如同一个个不曾打开的集装箱,纵是无价之宝,也等同于一堆毫无使处的乱石荒沙。

  几本有意思的书

  老妈:

  最近真是无聊,除了看看书还有点意思,另外就是出去刷刷。

  这几天看的书很杂,本来只打算挑几本俄罗斯的代表作读一下,结果发现都是大部头读不下去,只看了一篇《红笑》,想老妈你早就看过了。都是写战争,这一篇却看得我不寒而栗,里面那么多关于人的疯狂的描述,跟别的作品不同,或许抒情色彩和象征主义的味道太浓了吧,比较“酸”,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记得以前只有看《红楼梦》的时候有过这种脱离现实的感觉,最不可思议的是,书中所写正是现实中所发生的,让人毛骨悚然。

  再就是黄仁宇的两本书:《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都是很好的书。前一本浓缩得太厉害了,没有对中国历史的全面的把握,看起来比较累,后一本则写得细腻,很富有人情味,把万历这个皇帝以及围绕着他发生的大小事宜不紧不慢如编织似的铺展开来,一幅明朝由盛转衰的社会风俗画便展现于人前了。看这本书,越发让人感到大帝国的皇帝也是人,他可以因为行政中过分的繁文缛节而烦恼不已,也会因为官员不让册立自己喜爱的嫔妃之子为太子而消极怠工十几年。书中关于万历十五年前后发生的若干看似十分微小之事,却影响了此后整个中国的历史,作者的分析更让人感到未来的不可知性,让人对那一套所谓“社会一定是沿着既定轨道坚定不移向前发展”的机械论嗤之以鼻,或许真有所谓历史发展的规律吧,可是对于愚弱的人类本身有什么意义呢?人类永远也没办法把握所有可能影响未来的微小契机,还妄谈什么“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规律”!最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