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_张秀平/王晓明【完结】(22)

  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失别则不能审得失之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

  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

  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人的感觉和思维器官与认识

  对象的关系,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在认识方法上,韩非主张“去喜去恶”,切

  忌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成见来左右人们的认识。他说:“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合。”

  (《扬权》)在检验认识标准上,韩非提出了“参验”的方法。

  他说:“循名实以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奸劫弑臣》)

  韩非所说的“参验”,就是对各种情况在进行排列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然后检查验证认识的正确与否。他认为只有按认识的规律办事,才能“得事理则必成

  功”。反之,就是主观的妄想和臆测,他称之谓“前识”。他说:“先物行,先理动,

  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妄意度也。”(《喻老》)妄意度就必然失败。韩非的认识

  论,虽然还属于朴素唯物论的范畴,但它的理论思维水平,无疑是先秦思想家最高的。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

  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虽然韩非的主观意图是说明法

  治与礼治的根本对立,着意批判儒家宣扬的礼治思想,为法治战胜礼治制造理论根据,

  但它确实客观地揭示了当时儒法两种思想根本对立的现实。当然,韩非的矛盾学说,也

  有过分强调对立,把斗争绝对化的倾向,这也是不能忽视的。韩非对矛盾的转化条件,

  也作了辩证的解释。如国家的强弱,他认为关键是实行不实行法治。“国无常强,无常

  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有度》)又如祸福的转化条件,他认为

  关键是“行端直”和“骄心生”这两个条件。“行端直”,则祸能转化为福;“骄心

  生”,则福能转化为锅。他还以水火为例,说明矛盾转化的条件性。水本来是能够克火

  的,但若把水盛在锅里,火就可以反过来克水,把水烧干,这是因为条件不同的缘故。

  韩非又用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解释历史现象,形成了他的进步历史观。他认为时代在变

  迁,社会在发展,因循守旧、复古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他用“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

  猛烈抨击顽固守旧的陈腐思想,为推行他的革新变法主张寻找理论根据。当时,韩非的

  历史观还有不少缺陷,本质上还是唯心主义的。

  《初见秦》、《存韩》是韩非的上秦王书。《难言》、《说难》、《孤愤》是韩非

  被囚禁秦国时写的,借以抒发自己的孤独愤闷心情。《五蠹》、《八奸》、《奸劫弑

  臣》、《六反》,重点揭露奸臣、儒生、侠客、纵横家和商人对国家的危害,必须对他

  们依法加以治理。以上都反映了韩非的政治思想。《显学》篇,是韩非对儒、墨两大学

  派的学术批判,重点是批判儒家学派,为推行法治理论扫清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

  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画鬼最易”

  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1 《春秋繁露》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

  此皆其合也”

  西汉中期,战乱频仍的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

  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神学唯心哲学思想便应运而生。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所著的《春秋繁露》

  中。

  《春秋繁露》有17卷,82篇。由于书中篇名和《汉书·艺文志》及本传所载不尽相

  同,后人疑其不尽出自董仲舒一人之手。《春秋繁露》系后人辑录董仲舒遗文而成书,

  书名为辑录者所加,隋唐以后才有此书名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春秋繁露》版本,是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江右计台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注本很多,最详尽的是苏

  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董仲舒潜心钻研《公羊春秋》,学识渊博,故时人称其为“汉代孔子”《春秋繁露》

  也是一部推崇公羊学的著作。

  《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