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_王龙【完结】(36)

  更奇特的是,林则徐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在给道光的一份奏稿中他写道:“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而在一份拟交英女王的文书中,他又再次强调:“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外国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意思是你们英国人如果不乖乖听话,遵纪守法,我们断了你的茶叶供应,让你小命也活不成!

  凡此种种荒谬模棱的见解,如果放在其他蒙昧的大清官员身上尚可理解,可林则徐毕竟是中国近代史上公认的“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啊--他在当时的政界声望甚高,士大夫阶层尤其对他寄予重望。他自信心也十足,先前虽然没有办过夷务,但由于从小在福州生长,又在厦门做过事,所以他对外国人说:“本大臣家居闽海,于外夷一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详。”而赴任广州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他更是夜以继日地研究探求西方世界,“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甚至已经位居钦差大臣、已经五十五岁的林则徐在极其紧张的禁烟斗争中,还亲自学习英语。当时不可能用音标的方式牢记单词的发音,林则徐就用汉字在英文单词旁写上近似的发音,如把China记为“柴诺”……可难道一代孜孜不倦、独具慧眼的时代先行者,竟然只是上述这般见识水准?蒋廷黻早年断言:“林则徐被罢黜,是林的终身大幸事而中国国运的大不幸,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与叶名琛相等。但林败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此论如巨石击水,掀起涟漪千圈。是非褒贬,一时众说纷纭。

  入井观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如果我们对比同一时代东邻日本渡边华山的西洋研究之路,自然就可能探寻到林则徐成败得失的源头。

  正文 章序

  2010-3-19 9:46:35 本章字数:628

  “鬼使”与“神差”的命运博弈

  --从郭嵩焘和陆奥宗光看弱国与强国的外交

  郭嵩焘与陆奥宗光出生年代相近,都是开创中日近代外交的鼻祖级人物。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陆奥宗光被称为“日本外交之父”,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关键性的人物之一。然而,郭嵩焘虽然洞察世界大势,苦心力挽狂澜,但他一生举步维艰,坎坷不断,不但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反而屡遭诟骂,被指斥为“汉奸”和异端,屡经挫折后万念俱灰,投置闲散,含恨死于家乡长沙。相反,被盛赞为日本“辣腕外相”的陆奥宗光,其仕途一帆风顺,顺利实现当年“一举排云翔九天”的宏愿。

  十九世纪是人类历史风起云涌、外交争斗错综复杂的世纪。中国和日本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日国运的沉浮,其实也是外交角力。同样面对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面对内外交困的生死关头,如何利用外交斡旋趋吉避凶?在新旧嬗变的十字路口,“天朝上国”盲目拒变、进退失据;“扶桑岛夷”纵横捭阖、如鱼得水。包括甲午战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中国不仅输在军事上,更输在外交上。中日外交之战,实际上是被士大夫鄙视为汉奸“鬼使”的中国外交官,与被誉为“神差”英雄的日本外交官之间的一场不对等决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郭嵩焘和陆奥宗光的命运轨迹,即是这一时期中日外交界的缩影,也是两国国运的对决。

  正文 “汉奸”先知郭嵩焘(1)

  2010-3-19 9:46:36 本章字数:971

  一 “汉奸”先知郭嵩焘

  §大清官场上的“多余人”

  光绪十七年(1891),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公使郭嵩焘,以凄凉辛酸的心境告别了这个世界。临死之前,郭嵩焘咳嗽剧增,心静如水,已复无求生之望,他强撑病体,留下最后一首诗《枕上作》:“命在须臾病已深,医家首难祸侵寻。强持残骨侵晨起,要只坚强笃老心。”他对家人的临终嘱托是,我死之后,只通知本家及一二至亲前来吊唁,其他亲友概不通报。在生命烛火行将熄灭的最后时刻,郭嵩焘内心充满对这个黑暗世道的孤愤与悲凉之情,他只想早早地上路,含笑西去,不再与这满世界愚顽聒噪的庸人们周旋费舌。

  也许他期待,在另一个世界才能寻找到真正的知音。

  郭嵩焘去世后,与他相知甚笃的李鸿章上奏朝廷,力陈其学行政绩,援例请史馆为其立传,礼部为其赐谥。李鸿章特别提到他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指出就功绩而言,世人皆知盛赞曾国藩、左宗棠,但如果不是郭嵩焘想方设法筹措军费、不辞劳苦打造战船,哪能成就如此盖世之功?仅此一点,就应该为其立传赐谥。可李鸿章一片热情,最后得到的却是朝廷冷冰冰的答复:“郭嵩焘出使西洋,所着书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

  立传赐谥,在古代是朝廷对重臣大员最庄重严肃的盖棺定论,是为后世提供事功言行的楷模典范。郭氏不合时宜的言论,遭到广泛而恶毒的攻击,他不但在庙堂之上无容身之所,处江湖之远也四面环敌。他是以一人之身而敌全国群情汹汹的非议之声。对这样的人,朝廷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树他为楷模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