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十六臣_王丰明【完结】(16)

  苏州民间素有好诉讼的习惯,百姓无论事大事小,动辄赴京告状,还经常一件案子牵连数件,株连几十人上百人。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还耽误了农事。况钟上疏奏请百姓告状之事都由巡抚审理判处。于是,苏州府赴京告状的老百姓少多了,有了诉讼一般也就由况钟审理。此外,况钟对到府的御史巡按肆意妄为的行为也进行了整治。此后,到苏州府的御史巡按,行为都有所收敛。

  况钟虽然是书吏出身,没有读太多的书,但是他却很重视修建学校,培养人才。苏州府所属各县的学校大都狭窄阴暗,容纳不了多少生员。宣德九年,况钟自己筹集经费,没有向百姓摊派任何费用,仅用半年时间,就重新选址将吴县的儒学重建起来。新建后的儒学规模要比原来大得多,共有房间二百三十多间。朝廷重臣杨荣亲自作《吴县儒学重建记》,以示纪念。从正统初年起,况钟又开始大规模地扩建苏州府的儒学,历时三年,建成后的苏州府学很是宏伟壮观,房间数百间。这些学校为府、县的生员们提供了良好的读书条件。况钟对本府儒学的教材也亲自过问。后来很有影响的明代宣德苏州府儒学刻本《四书详说》,就是况钟命人刻的。况钟对读书人也多礼让,从不以高官自居。他对那些家境贫困的书生慷慨资助;对那些才学优长、行为端方的青年儒生,他大力向朝廷推荐。其中有一个叫邹亮的儒生,很有才学,向况钟表达了希望能被其提拔和推荐的意愿。这时,况钟收到了诋毁邹亮的匿名信。况钟认为写匿名信的人是没有真实证据的,否则他完全可以当面对质,因而况钟说:“是欲我速成亮名耳。”他立刻写了奏章,向朝廷推荐邹亮。邹亮果然是个人才,以里巷布衣从九品的吏部司务做起,后来累官至监察御史。况钟慧眼识人,功不可没。

  就在况钟二任苏州府期间,宣宗朱瞻基去世,英宗朱祁镇登上皇位,年号正统。到正统四年(1439),况钟任苏州府知府已经九年,应任满离苏。况钟在两任苏州府期间,实心任事,为百姓排忧解难,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大家对况钟的政绩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况钟对此也甚感欣慰。他对苏州府的百姓也有浓厚感情,临行前感慨万千,赋诗道: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shī)酒密如泉。

  又云:

  父老牵衣话别间,空烦扶杖出重关;

  相逢知是何年事,珍重无忘稼穑艰。

  一些州县的百姓特为况钟建造了生祠,并把他的画像挂在里面,以表达他们对况钟的爱戴之情。

  三任苏州府。在况钟任满离苏赴京之后,苏州府的百姓很怀念他,于是又有一万八千多人联名上书,请求让况钟连任苏州府知府。此时,当年和况钟一起被选中出任各地知府的八人中,松江府知府、常州府知府、吉安府知府都已九年任满,因为这三人也都政绩显著,当地的百姓都要求他们连任。就这样,况钟和这三人一样都继续担任原职。次年正月皇帝下旨,命况钟“升按察使正三品职俸,署苏州府事”。这是自明朝建国七十余年来所没有的规格和礼遇,是皇帝对况钟卓著政绩和良好操守的褒奖。苏州府本来就是个富庶的地方,再经过况钟多年精心治理,更是呈现出吏治清明、物阜民丰的大好局面。况钟三任苏州府期间,按章办事,将他所开拓的良好局面保持下来。

  正统七年十二月(公历已是1443年),况钟卒于任上,终年六十一岁,在苏州府知府任上长达十三年。

  ------------

  《十五贯》传奇

  ------------

  况钟只是明朝无数官员中的一个正四品的苏州知府,但是《明实录》中有他的记载,《明史》中有他的传记,而他的事迹更是散见于当时的各种笔记杂谈。由此可见,况钟在明代社会中是有很大影响的。至于后人对况钟的了解,主要是受到以况钟为题材的传奇《十五贯》的影响。这个故事是清初戏剧家朱素臣所写,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对姓熊的兄弟,家境贫寒,兄友兰为船工,弟友蕙在家读书。因鼠患,弟弟在饼中投药灭鼠,老鼠却将饼衔到邻居家,又将邻居家的金环衔来熊家。友蕙正愁无米下锅,即用金环去换米,邻居却因吃饼中毒而死。衙门以金环为证,认定熊友蕙与邻居童养媳侯三姑有奸情,故合谋杀其夫,要将二人问斩。

  熊友兰闻讯,立刻借十五贯钱前去营救。有一屠户尤葫芦也借钱十五贯回家,养女苏戍娟问哪来的钱,尤葫芦戏说是她的卖身钱。苏戍娟惊惧之余,逃出家门,偶遇熊友兰,结伴而行。窃贼娄阿鼠潜入尤家,杀了尤葫芦,偷走十五贯钱。案发后,问官以友兰所带的十五贯钱为证,断定是熊、苏二人杀人盗钱而私奔,也问死罪。苏州府知府况钟奉命监斩,临刑四人均高呼冤枉。况钟觉得有疑窦,临时决定停斩。后况钟亲自勘察现场,在鼠穴中发现面饼。又微服查访,抓住真凶娄阿鼠。四人的冤情得以大白,均告无罪,最后还成全了两对好姻缘。

  在这部戏里,作者重点突出了况钟重视调查研究、认真负责的精神,不错杀好人,也不放过真凶,描绘了况钟作为一个清官和一个为民伸冤的好官的高大形象。朱素臣根据清初百姓对况钟的敬仰和爱戴之情,结合民间的一些传说编写了传奇《十五贯》,并很快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那么,历史上的况钟是否真的断过十五贯这个案子呢?有的专家曾经认真考证过这个问题,主要从这两方面来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