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十六臣_王丰明【完结】(19)

  如何守卫北京呢?是固守还是主动出击?在战守的策略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成山侯王通建议挖城濠以拒蒙古骑兵;总兵官、武清伯石亨主张固守不出;于谦则认为坚守不出会示弱于人。在景帝的支持下,他分遣诸将率兵二十二万分列于京师九门之外,自己则身披甲胄亲赴石亨军中督战。石亨列阵于德胜门,都督陶瑾列阵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列阵于东直门,武进伯朱瑛列阵于朝阳门,都督刘聚列阵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列阵于阜成门,都指挥李端列阵于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列阵于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列阵于宣武门。随后于谦将兵部事务托付给侍郎吴宁,下令关闭九门,以示有进无退、背水一战的决心。

  也先挟英宗直抵北京城下后惊异地发现,眼前的明军与在土木堡被自己轻易击溃的明军迥然不同。他原本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北京朝夕可下,现在见明军严阵以待,军纪严明,锐气大为受挫。

  也先派遣数骑窥视德胜门。于谦事先在路边空舍内设下伏兵,再派少量骑兵且战且退,诱敌深入。数万瓦剌骑兵追至,于谦命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同时伏兵四起,前后夹击,大败瓦剌军。也先弟弟中炮而亡,瓦剌兵死伤惨重。接着,瓦剌军又在西直门和彰义门吃了败仗。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军多次被击败。这时明朝各路勤王兵将至,也先恐断其归路,连夜拔营北遁,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北京保卫战,确保了明朝京师北京的安全,避免了宋朝南渡悲剧的再次发生。它粉碎了也先图谋中原的企图,此后蒙古很难再次组织起大规模的武力入侵行动。同时,北京作为抵抗蒙古的最为重要的堡垒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宣府、大同、居庸关为屏障的整体防御体系,有效地抵御了蒙古军队的侵扰,确保了内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北京保卫战是一次壮举,是于谦人生中的最亮点。因此,于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

  “夺门”冤魂

  ------------

  虽然有拥立新君、保卫社稷的贡献,但于谦此后绝无居功自傲、把持朝政的行径。然而有谁能想到,在北京保卫战八年之后,即景泰八年(1457),这样一位品行卓然的功臣竟然被押赴刑场,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砍头。这一切都源于明朝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宫廷政变——“夺门之变”。

  北京保卫战后,也先考虑到军事行动不能达到目的,而明朝已经另立新君,手中的英宗失去了奇货可居的价值,遂改变策略,表示愿意将英宗送还,企图挑起明廷内讧,从中获利。景帝担心英宗回来后会威胁自己的皇帝宝座,本不希望英宗南归,然而朝中大臣多为英宗旧臣,要求景帝迎归英宗的呼声十分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景帝于景泰元年(1450)八月派遣使臣迎接英宗还朝,并尊英宗为太上皇,居之于南宫。

  皇位虽然保住了,但是景帝还是感觉到了威胁。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景帝盘算着更立太子。当年朱祁钰是在非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由郕王即皇帝之位的,而在其即位之时,由皇太后发布懿旨册立英宗子朱见深为太子。这一举动说明,由朱祁钰即皇帝位是因为大敌当前国不可无长君,是从国家安危的角度考虑的,而并非出自私人原因;册立朱见深为皇太子,表示朱祁钰百年之后仍由英宗子朱见深嗣位,从而维护了明朝皇位传承的正统性。

  景帝更立太子的事情并不顺利,朝中大臣和内廷宦官多有不赞成者。景帝为了达到目的,先后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用优厚的赏赐来拉拢重要的大臣。他加王文、杨善等人太子太保等衔,赐内阁大学士每人黄金五十两、白银一百两。收了皇帝的东西,这些大臣再也不好提反对的意见了。二是采纳黄竑进呈的“永固国本事疏”。黄竑,广西浔州守备都指挥,因袭杀广西思明府知府而被捕入狱。为求自救,他派下属进京上奏请易东宫。景帝抓住这个机会,将奏疏发给朝臣讨论。大臣知事已至此,无人能够反对,王文等人先后签名同意。景泰三年(1452)五月,景帝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改朱见深为沂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仅仅一年后,朱见济病死。景帝此时又无其他儿子,储位遂空。太子问题成为当时的敏感话题,一场复储风波也由此产生。景泰五年(1454)五月,礼部郎中章纶、御史钟同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并在奏章中肯定了英宗的地位,希望景帝能改变对英宗的做法。景帝被震怒了,将钟同、章纶下狱,而钟同不久就被杖死狱中。景帝不立朱见深,是寄希望于能早日诞生其他的儿子。

  更立太子和复储风波,成为夺门之变的诱因。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病重。景帝身体素来不好,群臣请立太子以备不虞。于谦与多数人倾向于复立朱见深,司礼监太监王诚谋立襄王子。景帝不想更不愿再立他人之子为太子,推说自己只是小病,过几天就可以上朝了。

  谁也没有想到,当景帝病重的消息传出后,一场阴险的宫廷政变便精心筹划出来。徐有贞、石亨等人秘密谋划,决定拥立困居南宫的英宗复辟。徐有贞是谁呢?他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在北京保卫战前提议南迁的徐珵。因为南迁之议遭到否定和嘲笑,徐珵在之后的官场中混得并不顺利。他曾上下打点,希望能够得到晋升之阶,但没有得逞。阁臣陈循帮他出主意,劝他改名,于是徐珵改名徐有贞。徐有贞颇有智谋,成为夺门之变的主脑人物。石亨本来因罪削职,于谦请求皇帝赦免,并重用他为总兵官。可是,后来石亨跟于谦的关系也破裂了。徐有贞和石亨因共同的仇恨而勾结到一起,发动了一场阴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