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港人和事_罗孚【完结】(12)

  甚至在“十月革命”前,已经有文化名人在写“新俄万岁”词了。这首词调寄《沁园春》,发表于一九一七年六月一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如下:

  季子何思?冻雪层冰,北国名都。想乌衣蓝帽,轩昂年少,指挥杀贼,万众欢呼。去独夫“沙”,张自由帜,此意如今果不虚。论代价,有百年文字,多少头颅!冰天十万囚徒,一万里飞来大赦书。本为自由来,今因他去;与民贼战,毕竟谁输!拍手高歌,“新俄万岁”,狂态君休笑老胡。从今后,看这般快事,从起谁欤?

  你猜作者是谁,如果不是词中有“老胡”二字,你猜得着是胡适吗?

  据《胡适杂忆》一书【30】的“附录”【31】所记,胡适此词作于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七夜。原来在“十月革命”之前,那年三月俄京已经爆发过一次规模颇大的暴动,史称“三月革命”,作为“十月革命”的先驱了。“乌衣蓝帽”是当时俄京参加三月革命的大学生的服色。“独夫‘沙’”即沙皇。

  想不到吧,反对“革命的变革”,宣扬“要一点一滴地改良,进化”,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胡适,当年竟是如此充满激情,向俄国革命高呼万岁。胡适尚且如此,何况一班不满现实的少年。“左倾”成风,良有以也。有人认为,毛泽东那首《沁园春》也是受到胡适这首《沁园春》的影响的。【32】

  余生也晚,并没受到胡适影响,在“左倾”方面影响我的,首先是抗战时期的《救亡日报》,后来方是金应熙和岭大一班“进步同学”。

  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救亡日报》应运而生。郭沫若挂名社长,夏衍主持。创刊于上海,随战火而南迁,一迁广州,再迁桂林。桂林时代的《救亡日报》已经从“国共合作”的报纸,变为从头(头版评论)到尾(报屁股副刊)完完全全的“左报”以至“共报”了。因此之故,新四军事件(一九四一年一月)后被迫停刊。

  《救亡日报》好似为我们打开一面窗,它报道共区的“新貌”,报道共军的抗敌事迹。年青人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救亡日报》的评论和报道正好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当然,还有副刊,特别是那些短小精悍的杂文,我们都很爱看。许多左翼作家,也是在《救亡日报》开始认识的。

  如果把《救亡日报》比作“开窗者”,则金应熙堪比“指路人”。我认识他的时候,在他身边正围绕着一班进步同学(差不多都是岭南“艺文社”社员)。我们偷偷传阅毛泽东的著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金应熙请教。陈寅恪有论中国近年之学术思想的名言曰:“以世局激荡及外缘薰习之故,感有显著之变迁。”【33】“外缘薰习”,佛家语。“薰习”亦作“薰染”。“外缘”与“内因”对称,例如种子是“内因”,必须有适当的土壤、水份、阳光这些“外缘”,种子才能发芽生长。此即“因缘和合”之说也。“薰染”则与“共业”有连带关系。生在地球上的人缘由“共业”。同是地球人,香港人和“大陆人”又有很大不同,是故大圈圈内有小圈圈,大“共业”中有小“共业”。各个圈圈的种种现象,均由有“共业”者的“薰染”而成。更缩而小之,在我们那个时代,同在康乐园(岭大校园)而又以金应熙为核心的那个小圈子亦是“共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师友间交互影响等等构成外缘薰习。我觉得陈寅恪此论,同样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思想变化。

  陈寅恪是把“世局激荡”置于“外缘薰习”之上的,对我(相信对金应熙也是一样)而言,确是如此。抗战胜利,大家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谁知内战继之而起,越来越剧;“国统区”内,贪污腐化,亦是与日俱增。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到了金元券出笼(一九四八年八月),政府严令有黄金外币者必须兑换此卷,而此卷瞬息即成“废柴”(无用之物),一时反内战、反饥饿呼声四起。“中国大地此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一向潜心治学的大学问家陈寅恪也禁不住而有《哀金图》之作。这也是在《陈寅恪诗集》中最长的一首七言古诗,开头四句,即点出金元券之为物与“废柴”等。“赵庄金圆如山堆,路人指目为湿柴。湿柴待干尚可爨,金圆弃掷头不回”。中段写抢购风潮、民生疾苦种种惨状,“米肆门前万蚁动,颠仆叟媪啼童孩。屠门不杀菜担匿,即煮粥啜仍无媒。人心惶惶大祸至,谁恤商贩论赢亏。百年互市殷盛地,怪壮似此殊堪骇。有嫠作苦逾半世,储蓄银饼才百枚。岂期死后买棺葬,但欲易米支残骸。悉数献纳换束纸,犹恐被窃藏襟怀。黄金倏与土同价,齐高弘愿果不乖”。抢购起风潮,人人只要货物,不要金元券。抢购米粮最为厉害,力弱的老翁老妇只有“碌地”的份儿,最后弄到屠夫不肯杀猪牛,卖菜的小贩也藏匿起来。想煮粥吃也没煤炭。又通过一个寡妇的“棺材本”也被吞没的事做例子,具体说明金元券之灾。最后点出乱源所在:“金圆数月便废罢,可恨可叹还可咍。党家专政二十载,大厦一旦梁栋摧。乱源虽多主因一,民怨所致非兵灾。”陈寅恪在这里郑重指出,国民党失败的主因,并非是由于打不过共产党,而是因为失了民心所致。

  这首诗是在一九四九年(己丑)夏天写的,推前几个月,广州口传的一副春联(是否曾公开张贴,不得而知)亦已有同样的抒发。联曰:“金圆,今完,完了晦气归旧岁;己丑,已有,有些希望接新春。”【34】陈寅恪之诗可作上联解释;下联“希望”云云:则因在那年春节前,国共和谈开始作“试探性”的接触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