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_秀灵【完结】(29)

  ·走进张家口出雁门关不久,我们来到了山西浑源。此地不但有北岳恒山耸立,而且盛产美酒。队里为了抵御这塞北的严寒,特地买来些酒让大家分灌在水壶里,路上实在冷得受不了时,就喝上一口御寒。好在下一站的目的地就是张家口,到了那里我们就可以得到休整和补给了。此时已是数九寒天,塞北更是奇寒,气温通常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没有皮帽和皮衣,根本挡不住这种严寒。地方部队的同志看到我们的艰苦,便给每人发了一顶皮帽子,一件皮领大衣,还有一双靴子。这样我们总算有了充足的御寒装备,得以继续前进。就这样,踏着一路的风雪,经过50多天的跋山涉水,我们终于胜利到达了张家口。

  山城张家口于1945年8月23日光复,在历史上被称为首次解放。首次解放后,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对张家口的治理与建设极为重视,并从延安派来大批干部到张家口工作。中共晋察冀中央局、边区政府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以及边区其他党政机关都于1945年9月上、中旬先后迁入张家口市。晋察区党政军机关迁至宣化城。在张家口市第一次解放期间,即从1945年8月23日至1946年10月10日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家口市被定为晋察冀解放区首府、直辖市,当时的张家口成为晋察冀边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此期间,张家口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政府的管理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取得显著成绩,并因此而享有"第二延安"、"文化城"、"东方模范城市"等多种美誉。

  为爱停留(2)

  我们抵达时,当时张家口已为我军解放了,原晋察冀边区的首脑机关搬迁到此,以杨领导为首的张家口市政府刚开始运转。我们一行到达后,就是由市政府接待的。他们对来自延安的同志非常热情,不仅安排我们住在日本人逃离后空下的洋房里,还给每人发了一些零用钱,让我们买些需要的东西。这些都使我们出门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一路上行军的辛劳似乎一下子都忘掉了。

  张家口这地方并不算大,但在我们这帮从山旮旯出来的人眼里,无疑是个大城市。最使我们高兴的是这里有了电灯,我和李甫住的那个日式房间里,电灯的开关就是一根灯绳,一拉就亮,再拉一下就灭,这可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那一夜,我俩拽住灯绳,反复拉了好久,充分享受了电灯带给我们的乐趣。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街上,这里虽谈不上多么繁华,但做各种买卖的都有。我们先美美地吃了几根油条,喝了一碗豆浆,买了一些必需的日用品,随后就是找地方洗澡和理发。长途行军这么久,我们早已胡子拉碴,头发也变得跟鸡窝似的,于是便走进一家看上去不错的理发店。理发师先用电推子在我头上嗡嗡地推起来,我直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生怕它把我电着。谁知理完后,他又拿起一个类似手枪似的玩意,呼呼地响着,冲着我的头就伸了过来。这下子我可紧张了,忙问他:"这是啥家伙?"理发师笑着说:"这是电吹风,一吹,头发就顺啦。"

  但我终究还是谢绝了,没敢尝这个滋味。

  几天的城市生活,不仅使我们恢复了体力,更使我们大开眼界。记得在同志们的鼓动下,我还写了篇张家口见闻之类的东西。后来也未见报纸刊载,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更重要的任务还在等着我们。

  ·为爱停留

  在张家口休息了三天,我们又要匆匆出发了。临行前,军区同志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绸面棉被和一套新棉衣,并把日本人仓库囤积的白糖,给我们每人分了几斤。随后才依依不舍地送我们继续踏上了征程。这时情况却发生了转折。当时,大队正准备出发,军区的负责人见到我们就说,现在东北形势有变化,我军已经退出沈阳,中共东北局也由沈阳转至吉林省的梅河口。他要我们不如先留在这里,看看情况再说,同时帮他们开展工作。当时,李甫同我商量,觉得暂时也只好如此。于是便把他和我派到张家口政府工作。处在初创时期的市政府机关人手奇缺,只有几十个人。这时,我们第一次认识杨姝,由于经常在一起工作关系,不久

  他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杨姝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按家庭出身应该属于富农。那时她年仅十七岁,正是一个少女最美好的年华。如海棠春睡一般,娇媚的面庞鲜嫩欲滴。她是张家口某联大业余班的学生,由于政府急需要一批干部,她便作为志愿者也积极参加到政府建设工作中来。她的出现一下吸引了李甫的注意,并频频向她发动攻势,但却遭到了杨姝的拒绝,推说自己的年龄尚小,不想过早考虑个人婚姻问题。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李甫的家庭贫寒且一般,没有引起她的注意。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她渐渐发现了李甫这个人各方面都很优秀,逐渐就对李甫产生好感,两人开始了交往。

  这样大概工作了几个月,中央又来电催促我们继续前进。但张家口方面坚持要我们留下几个人,实在拗不过,便把李甫等几位同志留了下来。这样安排正合李甫的心愿,干部大队把他们留下来,随后大队其他人就匆匆离开了张家口经过热河赴辽西,杨领导等市政府的一批干部也随着部队匆匆离开了张家口。他们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解放后有的留在了东北,有的南下,一大批干部成为国家中、高级干部,这是后话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