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王师:张居正_度阴山【完结】(120)

  表面看,张居正所说的知行合一也是在王阳明知行合一范畴内的,其实还有区别。王阳明当然主张知行合一需在从政上体现,但他是教人和育人并行,也就是说,地方长官不仅是个行政官员,还要是个老师,不仅要落实政策,还需文化育人。张居正却认为,地方长官只要做好身为长官的职责就可以了,不要越位,不可有出位之想,教育并不是长官的事,甚至可以说,对百姓的教育可有可无。因为一个地方长官倘若通过讲学等各种方式,为百姓启蒙,那后果不堪设想。

  罗汝芳恰好身兼二职,既是行政长官又是老师。

  张居正当国后,罗汝芳恰好回京城述职,两人多年不见,显得分外亲密。张居正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

  罗汝芳回答:“《大学》和《论语》而已。”

  张居正默然,许久又问:“可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否?”

  罗汝芳淡淡地回道:“一直在为讲学做准备,还未来得及研究。”

  张居正心里冷笑:什么叫为讲学做准备,这么多年来你在地方上一直就在讲学,还用准备吗?

  两人的谈话虽未不欢而散,但张居正已决心不会重用罗汝芳,然而他毕竟还是朋友,所以派他到山东东昌担任知府。三年后,张居正听说罗汝芳在东昌成为儒家高级培训师,气恼之下,再把他调到荒蛮之地的云南,那里政务不繁,百姓愚昧,离政治中心很远,正好发挥他的讲学才能。

  罗汝芳很不高兴,在云南待了几年后,讲学成果不错,但影响力不足。他最想讲学的地方是帝国的文化中心北京。1577年,罗汝芳回京述职,对张居正发出抱怨,说他想回京城。张居正知道他心怀不轨,所以给他画大饼:再在云南待三年,马上把他调回京城。

  罗汝芳心花怒放,收拾行装就要回云南。可北京知识分子太热情,非要留下他讲课。罗汝芳心里发痒,却碍于张居正的关系,先是婉拒。北京知识分子们非要把他逼上绝路,三番五次来请。罗汝芳终于动心,但有个条件:离京城远一点。

  这简直小菜一碟,众人就把他拉到北京远郊门头沟的广慧寺里。罗汝芳一发不可收,连讲三天,分文不取。

  消息马上传开,张居正得到消息后,暴跳如雷。他说:“罗汝芳在外地讲,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跑到我眼皮底下讲上了。”

  他对朱翊钧说:“按制度,罗汝芳述职完毕就该马上回云南,可他却擅自在广慧寺讲学,应将他革职。”

  朱翊钧同意。罗汝芳就这样被革职,直到张居正死后才被启用。张居正对这位老朋友可谓是翻脸无情,毫无商量可言。这当然缘于罗汝芳讲学的内容。

  罗汝芳说:“国家的纲纪法度就是桎梏,应该打碎它,砸烂它。”这显然是在挑战张居正持续不断推出的法令,张居正不可能容忍这种行为。

  不许王阳明进孔庙

  从对罗汝芳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知道张居正废天下书院、禁止讲学的另外一个根本原因:大部分公知分子所讲的课程都是如罗汝芳的“国家法度是桎梏”,而张居正恰好在不停地发布这些“桎梏”。

  张居正曾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地表明过自己废天下书院、禁止讲学的见解:“我希望今天的学者,应脚踏实地用功,要崇尚本质,以遵守国家法度为准,以诚心顺上为忠。没得到鱼之前,不要扔了网;没有太平之前,不要撤除防御。我不是说前辈的学说不足学,但如果借前辈的学说而阻挠国家法度,绝不可恕!”

  在张居正眼中,理想的知识分子品格应是尊老守成而不虚谈。不仅他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他用的人也必须要这样!

  要想熏陶出这样一批循吏,就必须干掉那些满嘴跑火车的公知。张居正不放过任何机会,包括王阳明进孔庙。

  张居正当国不久,就有许多心学弟子乱哄哄地吵闹着,要把王阳明放到孔庙里,和孔子并肩而立。在心学弟子们看来,王阳明祖师爷绝对够资格,让一个死人的雕像和同样是死人的孔子雕像站在一起,意义相当重大。如果真把王阳明配进孔庙,那他和他的心学将成为国家的正式旗帜,它能让许多漂泊四方的心学学子们找到指明灯,紧紧团结在一起,整个思想界可就天翻地覆了。

  由于心学势力强大,张居正不能来硬的。他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拖”。每当有人上疏提及此事时,他就票拟说:“阳明先生入孔庙,天经地义,不过此事太重大,需要和全国各界人士商议。”

  拖一段时间后,心学门徒见他毫无动静,又上疏。张居正使用第二个办法:威胁。他说:“阳明先生入孔庙一事,本来是长久之计,所以我很认真。可就当研讨时,有些人上疏说,现在阳明先生的弟子根本就是拉虎皮做大旗,违背了阳明先生的主旨,全是赝品。”

  这些人哭天抢地,张居正板起脸来,说道:“你们再这样闹下去,恐怕连你们阳明先生的爵位都保不住了。还是冷静下来,等没有人指摘阳明先生时,再图之吧。”

  半欺骗半威胁之下,王阳明塑像进孔庙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其实张居正和王阳明一样,都注重事功,王阳明苦口婆心要人致良知,无非也是让人建立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而不是做穷嚼蛆的公知。所以张居正虽然认可阳明学,但绝不会用阳明学代替朱熹理学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外在的束缚,全凭很难光明的良知监督,是绝不可能成事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