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_王晓磊【第一部完结】(25)

  魏徵不为所动:“臣绝非指摘陛下贪恋美色,只是郑仁基之女本已许配他人,陛下怎能纳其入宫?”

  此言一出朝堂骚动,大多数人深感诧异,也有人听到些风言风语却不确定,但即便真有这等事,谁又敢直接告诉皇上?这不等于指责皇帝夺人之妻吗?李世民立时眉头皱起:“果有此事?”

  魏徵道:“坊间传言郑氏女已许配陆氏之子,只不过尚未成婚。”

  他话音未落,房玄龄却出班奏道:“郑女适陆氏纯系传言,并无显然之状。何况诏令已下大礼将行,即便真有婚约亦不宜中止。”

  “房公所言差矣。”魏徵据理力争,“若郑陆两家真已定亲,陛下怎可强夺?此事有悖公理,非我圣明天子当为。”

  李世民左瞧瞧魏徵,右看看房玄龄,也不知谁是谁非,又问礼部尚书王珪:“爱卿署理此事,可知郑氏是否许亲?”

  王珪素来谨慎持重,出班应答:“臣也听到过传言,曾派人询问陆家。据回奏,郑陆两家多年交厚,彼此馈赠甚多,却无婚姻之约。至于外间流言,恐是旁人见他们往来亲密,胡乱揣测的吧。”

  李世民总算放心——王珪一向公正,不会有错;而且他也与魏徵昔日同为建成心腹,又一起被宽宥重用,关系非他人可比。由他判定此事,魏徵无话可说。

  哪知出乎意料,魏徵这次竟连老朋友的话都不信,一口咬定:“以臣所料,陆家所言不实。试想陛下欲纳郑女为嫔,陆家纵有婚约又怎敢与天子相争?必是违心之言。”

  魏徵固执己见,房玄龄、王珪实在拿这个不知变通的同僚无可奈何了,只得报以沉默。李世民倏然起身:“朝议到此为止,都退下。魏爱卿留步……”

  待群臣退出,李世民俨然闲话家常的口气道:“爱卿的眼疾果真那么严重?务必保重身体,朕命太医给你寻寻良方。”

  魏徵仍似方才那般执笏正立:“多谢陛下洪恩,不过纳妃之事还望您收回成命。”

  见他直截了当毫不动容,李世民只能尴尬苦笑了,摘去冠冕松松玉带,倚在御床上,一脸疲态道:“朕最近心事烦乱,吐谷浑叛乱一再反复,皇弟们纷纷就国,皇后的病又不见好转。”随即话锋一转,“爱卿也听说了吧?郑氏女是皇后举荐的,她有病在身,又恐朕身边少人,执意举荐此女入宫。朕本不打算添宫人,可皇后一再坚持,朕便答应了,封为充华也是看皇后面子。魏爱卿要多体谅朕啊!”这番话语重心长,不过却属真假参半——郑氏女确是皇后举荐,但李世民也非不恋女色。固然他治国有方,穿蜂引蝶的事也不少,当年放归宫女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并非“寡人无疾”。若果真不好色,怎会连前朝公主和弟媳都揽入闱中?膝下三十多个皇子公主又从何而来?坚持纳郑氏不仅因为皇后力荐,更因李世民久闻艳名不忍割爱。

  但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份上,臣子何忍再驳?魏徵偏不罢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陛下执意纳此女也无不可,只怕……唉……”连连摇头佯作无奈之态。

  “怕什么?”

  “只怕臣民会认为陛下同先皇一样。”

  听到“先皇”二字,李世民陡然一惊:“何出此言!”他和蔼的语气骤然严厉起来。

  “昔日先皇平定京城,虏得一美貌妇人,乃隋臣辛某之妻。先皇爱之留于宫中,又将其夫外贬县令,辛某心内不安,常恐主上加害,忧惧而死;臣民皆觉皇上强抢人妻有亏情理,而惶遽不敢言。今陛下若纳郑氏,虽与先朝之事大不相同,只恐百姓不晓内情,以为陛下也与先皇一样,凭借权威欺凌臣民。”魏徵不仅敢谏,更智慧过人——子夺父位乃当今皇帝最痛的软肋,他一心要超越李渊!

  果不其然,李世民脸色由白转红,身子僵直地挺起,右手紧紧攥拳,那一刻仿佛又回到十年前的冲动:“父皇错了!朕不学他,朕绝不能和他一样……”喃喃数语之后意识到自己失态,渐渐松开拳头,“既然如此,依卿之言,郑氏之事就此作罢!”忙不迭亲书手诏:

  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

  “陛下圣明。”魏徵大礼下拜。

  李世民终究精明过人,放下御笔稍加思忖,便知中了魏徵“激将之计”。君臣相视彼此皆知心思,不禁相对而笑——李世民虽然失一美人,可魏徵帮他防微杜渐,保全了美名。

  魏徵总算一改严肃表情:“臣愿陛下勤勉治国千秋不怠。”

  李世民也意味深长道:“也愿爱卿常伴朕侧言无不尽……”

  正午的阳光将皇宫照耀得金碧辉煌,谏言成功的魏徵辞驾而出,从巍峨的太极殿走下,步履庄重而缓慢。一缕清风吹过,紫袍颤颤长袖飘摆,越发威风凛凛。侍立的武士和宦官也知道这位当朝第一谏臣的赫赫威名,无不肃立瞩目。可他们哪晓得,这炽烈的阳光照得魏徵双目如针扎般疼痛,璀璨的皇宫他看来是灰蒙蒙的,之所以缓缓走下并非故作威严,而是看不清殿阶,唯恐失足跌下去——他的眼疾已经很严重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