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_飘雪楼主/陈立勇【三册完结】(123)

  由于上次对韩信的测评很不满意,刘邦这次对张良的测评显然更加小心翼翼了。他因人而异,这次不再提出带兵的问题,而是问了一个较为深沉的问题。

  “这些天,朕微服私访时,看到街头巷尾一些军吏交头接耳,似乎在谈一些不可告人的事,爱卿可以为朕指点迷津吗?”鉴于张良对自己一向忠心,刘邦一开始问话时,语气明显很友善。

  “依臣愚见,他们极可能是想谋反。”张良答。

  “朕待他们不薄,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刘邦接着问。

  “这应该都是分封惹的祸。”张良边说边看着刘邦,顿了顿,才又接着道,“陛下如今所封之人都是亲信,而诛杀的却是和自己有过节的人。这怎么能不让一些人感到害怕呢?这会让他们产生没有被封就会被杀的错觉。在这些思想毒瘤的影响下,他们惊慌失措,自然会想到造反了。”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刘邦刚开始只想把前天晚上散步街头看到的一种奇怪现象随便拿来问问张良,却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居然问出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陛下最讨厌谁?”张良反问道。

  “这个还要说吗?雍齿呗!”刘邦想也不想就答道。

  雍齿当年的出尔反尔,使刘邦进退两难,要不是慷慨的项梁借了五千人马给他,他的革命之路只怕在当时就要中断了,因此,刘邦对他恨之入骨。

  “陛下只需封雍齿为侯就可以平息众人的反叛之心。”张良很从容地回答道。

  刘邦没有再问为什么,因为张良的意思他马上就明白了。对话就此结束。如果说韩信的测评没有及格的话,那么张良的测评无疑是满分了。

  随后,刘邦重赏张良,并封仇人雍齿为什邡侯。这一做法很快就杜绝了一些心有不甘之人的叛逆之心,消除了潜在的隐患。

  刘邦第三个测评的对象是萧何。

  鉴于萧何是刘邦的老乡,而且从起义时就跟随着自己,后来在楚汉之争中忠心耿耿地守在后方,所以刘邦对他的测评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不难。

  刘邦给萧何安排了一个重要的阳光工程:去咸阳修复被项羽烧毁的宫殿。萧何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就走马上任了,并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咸阳宫的修复和未央宫的创建在他的全面监督下,井然有序,扎实有效,三个月后便全面竣工了。

  竣工后,刘邦来“验工”。当他走进未央宫中看到那豪华气派时,一双眼睛突然变得贼亮贼亮。不过,他心里虽然很满意,但对一直陪在他身边的萧何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下未定,连年苦战,成败还不可知,为什么要把宫殿建造得这么豪华?”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在训斥萧何,而聪明的萧何并没有慌张,回答道:“非壮丽不足以表达天子的尊严与庄重!”

  刘邦听后马上转“怒”为喜。他之所以派萧何做这件事,一是想看看苦尽甘来的萧何还愿不愿继续干苦力活,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萧何直接推托不去,那就说明他心高气傲,心怀鬼胎;二是看看萧何是不是真的具备敬业的道德底线和职业素养,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萧何敷衍了事,随便应付,那就说明他心不在焉,心怀叵测。

  最后,刘邦认为萧何的作风是纯朴的,行动是纯真的,道义是纯情的,于是决定重用萧何。随后,刘邦下令在未央宫四周添筑城垣,作为京邑,改称长安。随后,文武百官皆从栎阳迁往长安。

  至此,刘邦对“汉中三杰”的第一轮测评结束。刘邦对韩信测评的重点是用兵之法,对张良测评的重点是治国之术,对萧何测评的重点是做人之道。他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测出他们的忠诚度。最后,萧何和张良顺利过关,暂时进入了“安全门”,而韩信却因不合格而进入“待定席”,等待他的将是怎样戏剧性的命运呢?

  治国先治仪

  自从当了皇帝,刘邦可谓日理万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不断考核部下对自己的忠诚度时,还有一个问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宫中的礼仪问题。

  他手下这些功臣们,倚仗打江山时的劳苦功高,每次入朝宴会,个个都放纵不羁,场面闹哄哄的像赶集,有时候谈功论战,有时候说朋道友,更有甚者还会当众脱鞋抠脚……

  一天,刚当上皇帝的刘邦特别高兴,召集朝中文武大臣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国宴”。菜上三道,酒过三巡,他突然提出了一个很有哲理的问题:“朕为什么能得天下,而项羽为什么会失天下呢?”

  群臣们纷纷发言了,不过他们都惜字如金。

  “项羽好猜疑。”

  “项羽为人过于粗犷,坑杀的罪名让他失了民心。”

  “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不能分封,贤能者不能重用,就应该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提供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之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而这三个旷世奇才都能被朕所用,所以朕最终取得了天下。项羽连唯一一个范增都用不好,他能不败吗?”刘邦最后总结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