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_飘雪楼主/陈立勇【三册完结】(411)

  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是荆邯、延岑、田戎。

  主战派的主要观点是:与其坐以待毙,与其坐井观天,不如放手一搏——自强。

  主战派的优势在于:千言万语抵不过一个“理”字。

  厌战派的代表人物是:吴柱和公孙光(公孙述的弟弟)。

  厌战派的主要观点是:与其鸡蛋碰石头,与其决胜负于一举,不如躲进蜀地成一统——自保。

  厌战派的优势在于,千言万语敌不过一个“情”字。

  结果公孙述很赞成主战派的观点,也很赞成厌战派的观点,他选择了一个择中的办法:派赵匡和田弇两位将军带兵去救援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隗嚣,而没有调发国内之精兵,南据江陵,北定三辅,和刘秀死战到底。

  结果我们都已经清清楚楚地知道了,公孙述的境外战失败了,他派出的援军包括赵匡和田弇两位将军都一去不复返,他极力想挽救的第三国陇地也成了刘秀的一亩三分地。总而言之,因为公孙述的优柔寡断,错失了良机,白白放弃了借助外来力量,和刘秀进行真刀真枪、你死我活、放手一搏的绝好机会。这场扣人心弦的“境外战”,显然最终是以公孙述的失败而告终。

  第三阶段:超接地气的“肉搏战”。

  “肉搏战”的特点:君子动手又动脚。

  “肉搏战”的焦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肉搏战”的亮点:向钱看,向厚赚。

  “肉搏战”的盲点:打死人不偿命。

  “肉搏战”的精点: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肉搏战”的观点:肉搏、血腥、凄风、苦雨。

  “口水战”和“境外战”显然都是为最终的“肉搏战”来做铺垫的。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又是一个草长莺飞、春红柳绿的春天,雄心勃勃的刘秀开始了得陇望蜀的人生最后苦征之旅。

  和“境外战”的主动权在公孙述手上相反,这一次的主动权被刘秀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这一次刘秀把战火烧到了公孙述的家门口了,公孙述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了。

  胸有成竹的刘秀使出的战术部署可用十六个字概括:南北两线双管齐下,水陆两路齐头并进,具体部署如下。

  南路军。总指挥:吴汉。副总指挥:岑彭。大将:刘隆、臧宫、刘歆等。兵力:步兵六万,突骑军五千。兵力来源:调拨指挥南阳、武陵、南郡、桂阳、零陵、长沙等郡。进攻路线:逆境扬帆——沿长江逆流而上,直捣黄龙——进入益州。

  北路军。总指挥:来歙。副总指挥:盖延。大将:马成。兵力:不详(应该不是很多,绝对比东路军少几个档次)。进攻路线:脚踏实地——从凉州出发,开拓创新——沿古蜀道南下,步步为营——依次攻占汉中、广汉等郡,最后一击——进逼成都。

  对此,公孙述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周密部署,积极布防,采取的防御方针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进行水陆双管齐下的布防。

  陆路:在荆门山和虎牙山这两个“天险关口”严密设防。

  水路:一是在汹涌澎湃的长江上架起一道浩瀚如烟的浮桥,二是在水中立下很多木桩,三是修建了瞭望台,

  目的很明确: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公孙述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他的陆路的布防只能防贼,而水路的布防只能防川。这根本上难不倒汉军。且看东路军的主帅岑彭的表演。

  列位看官的眼睛没有看错,岑彭是在兵马未动之前就已完成了“易帅”之举。原因是主帅吴汉犯了“右倾主义”思想。

  南路大军总兵力近七万人。总指挥吴汉出于前车之鉴,为了保证在行军途中“不断食”,在大军集结后,他没有直接下达出发令,而是进行了裁兵,要选三万老弱病残幼的士卒回家种红薯。

  兵不多,而在精,这是吴汉的想法。

  兵贵精,亦贵多,这是岑彭的心声。

  兵马未行,内乱先起,主副帅为裁兵僵持起来,仲裁者当然只能是刘秀了。

  火眼金睛的刘秀很快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他自然知道吴汉的“裁兵保粮”的举动是不对的,在自己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后勤保障面前,在“兵者至上”的大敌当前,这是饮鸩止渴之举,这是自掘坟墓之举。

  这是错误的思想认识、错误的军事决定、错误的恐惧心理。刘秀对吴汉大为失望,为此,他马上做出了“仲裁”调节。

  一是自我揽责,自背黑锅。刘秀给吴汉的书信里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错错错,是我的错。

  二是自我调整,自取其咎。刘秀给足了吴汉面子,还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让他改行去负责进蜀部队的后勤军需供应,同时把岑彭扶正为南路军的总指挥,荆门战役以及此后的益州战事由他全权负责。

  出师未捷身先死

  事实证明,刘秀的当机立断和果敢犀利是正确的,岑彭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面对公孙述水路的“拒敌之术”,岑彭采取的是以牙还牙的“破敌之术”:火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