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谋略_月下灯客【完结】(8)

  赵王有点不太高兴,心想我平时对你们不薄啊,怎么到了关键时候,唯有廉颇老将军还能派上用场,老将就是老将,实在不是年轻将军所能比及的。

  幸好,将军有了,兵卒也够了,事情自然就顺理成章地定了下来。年轻的将领不敢多言,不是武将的朝臣更是不敢多说半句。他们不敢说,谁都不愿意当这个千古罪人,伐秦?开什么玩笑!秦国异人现在就在赵国境内,他虽然不是太子,但也是老秦人的血脉,虽然是庶出,可也是在族谱上有名有姓的人!怎么,人还在你赵国呢,你们就开始伐秦了?赵王身边的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这事也只有这位赵王能干得出来,还要不要脸了?所有人都觉得羞耻,所以都不说话了。幸好赵国没有人质在秦国,否则的话,下个月,秦国就会派人送来赵国质子的人头来。

  但是廉颇不同,他有战略眼光,几十年的沙场经验告诉他,秦国人,只是在示弱,在秦国境内,肯定早就调兵遣将开始向韩国边境集结。强大的魏国夹在赵秦之间不好说话,也不能说话,再北方可就是匈奴了,所以,南方,唯独只有南方才是秦国进兵的唯一通道,所以,廉颇早就看出来,韩国前面的卷国已经成了秦国的练兵的校场,而韩国,则是通往赵国的桥梁。

  实际上,魏国不是不说话,而是抱着一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态。谁想在这时候参合到秦赵两国的事情当中去?谁参合了谁就是傻子,这时候到秦国就像一只受伤了的老虎,虽然受伤了行动不方便,但是他的利爪和獠牙还在,虽然咬不死人但是咬到了也疼!赵王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没看出来秦国这些年在秦昭襄王的带领下,已经不是当年的秦国了,秦国现在可是七雄之一!

  除了韩国,其他五国都是这样的心态。打吧,打到最后,看谁能赢!再说了,说赢了都无所谓,反正不是在本国领土上打的仗,战国战国,不战,那能叫国么?

  赵国危矣!

  廉颇在心中替赵国无比地焦急,可是赵王似乎没有这点危机意识,当年赵氏孤儿一案,并没有对赵王的身心有多大的影响。事情毕竟过去了那么久,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事情谁都干过,并非赵王一个。他为赵国出生入死多少次了,每一次都是凶多吉少,最后都能化险为夷,现在赵国就要毁在一个小国君的手中,廉颇实在是不太爽。放弃将军之职?那也不太可能,这时候如果放弃了,就等于是把赵国推向了象征死亡的绞刑架。

  廉颇才不愿意背负那千古骂名。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去做的,既然要伐秦,那么就得去,这仗是要打,还必须得打赢,试问赵国除了廉颇,谁能把这仗打赢了?

  “廉颇老将军果然是老当益壮,神勇非凡,既然如此,老将军带兵十万,替孤王伐秦!”

  “万万不可!”就在这时候,中大夫从朝班中站了出来,“大王,万万不可!”

  人在高兴的时候,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但是在高兴的时候被人指出来这样高兴是不对的,那么说话的人就得小心了,尤其是现在,这位不识时务的中大夫顿时让赵王的心情非常不愉快:“哦,中大夫,到底不可在什么地方?”

  中大夫是个文人,饱读诗书,头脑有时候被书毒害了,经常短路,这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站出来,就好像被人推了一把一样,当赵王问起来的时候,他肠子都悔青了。既然站出来了,就得陈述一下不可的原因,可是他实在是想不出来到第什么地方不可。反正他就是觉得不可,可是为什么不可?

  其实,赵国伐秦,在很多人心里都觉得不妥当,秦国日益强大,并且有质子在赵,赵国现在伐秦,等于背信弃义,率先动武,这就让人认为赵国国君无信,到时或赵国要想招揽人才,那可就难了,再说了,赵国伐秦,周边国家必然虎视眈眈,落井下石者也不在少数,因此,与其兴师动众伐秦,不如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壮大君威,强大才是硬道理。

  “……”

  这位勇敢的中大夫居然找不到词来为自己开脱。赵王雷霆大怒:好你个中大夫,孤王都定下来的事情,你突然跳出来反对,如今你如果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孤王定让你脑袋搬家!

  “你倒是说呀!”赵王颇有些不耐烦。

  这位中大夫的脑门子上立即冒下了层层冷汗,完了!他在心里想,这一次脑子里是怎么了,怎么就站出来了呢?他侧眼看了看蔺相如,见蔺相如双拳抱胸稳如泰山动也不动双眼睛微闭似乎是睡着了一般,再看廉颇低头沉思侧眼相看,当即就觉得后脊梁骨直冒寒意。这下是墙倒众人推,这时候站出来说话,等于是在自己的头上架了一把明晃晃的铡刀!中大夫甚至在想,这一次连遗言都没有交代!

  其实,中大夫的行为放在现在,那是属于激愤而产生的无意识行为,就好像生气到了极点,就会自然而然地骂出来或者哭出来一样,这位中大夫总是觉得打仗是不好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用“文人的办法”来解决,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过得好了,自己满足就行了,干嘛非要把自己的欲望和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呢?可偏偏就是他脑袋里装的那些“知识”,让他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赵王愤怒之余,没忘让两边的刀斧手把这位中大夫拉出去剁成了两截。血淋淋的事实再一次告诉堂上的群臣武将: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伐秦之事已经不可改变,说再说话谁就是找死,别怪孤王不留情面。其实,这位中大夫死得非常冤枉,在战国历史上,的确有这些冤死的倒霉蛋。历史往往忽视掉了许多很好笑的人物,这些人总是在历史最需要人死亡的时候,他们就会站出来受死,谁也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而赵国的这位中大夫,他的名字叫“伯梁”,土生土长的赵国人。伯梁是书读得多了,没有一点社会实践,加上朝堂之上那么严肃的气氛,让伯梁顿时卡壳,所以,他挂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