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沉冤录_张程【完结】(40)

  在这里需要插叙一下营务处是什么机构。晚清末期,局势动荡,战乱频发,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就招募军队,弹压地方,设立营务处负责军队行政、维持驻扎地方的治安等。总督、地方都很重视营务处,把它当作是扩张权力、绕开正常行政制度、提高效率的利器。可以说,营务处是晚清地方势力膨胀、军队干政的一个例子。一般情况下,总督、巡抚都委任亲信道台、知府一级的官员担任营务处的总办。

  当时担任两江地区营务处总办的洪汝奎,就是晚清重臣沈葆桢的心腹干将。洪汝奎是道光末期的举人,早前仕途不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洪汝奎加入了湘军,成了曾国藩的幕僚。他在办理军粮军需、筹措资金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办事能力,由曾国藩保举升迁至道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两江总督的职位长期被湘军势力霸占。光绪元年(1875年),有着湘军背景的沈葆桢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他委任同一派系的洪汝奎为营务处总办。

  据《清史稿》记载,沈葆桢和洪汝奎两个人,都是雷厉风行、重典治国的风格,沈葆桢非常器重洪汝奎。当时,沈葆桢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请病假的时候,就推荐洪汝奎代替自己处理两江政务。洪汝奎如鱼得水,发挥得非常好,得到了朝野大臣的称赞,声望鹊起。可以这么说吧,洪汝奎是当时在江南地区徐徐升起的一颗政坛明星!

  洪汝奎接到侦破三牌楼命案的任务后,立刻安排缉捕委员、候补参将胡金传捉拿杀人嫌疑犯。现在已经查不到胡金传的履历了,我们对他的情况了解不多。就一般情况而言,清朝晚期因为军事行动频繁,大批军官立下了战功,但因为编制所限,他们只被授予军衔,而没有相应的职务。比如,参将是清朝绿营的高级军官,正三品,仅次于总兵和副将,但是因为升迁到这个级别的军官太多了,一些总兵、副将都没有办法安置,参将就只能候补着了。胡金传就是一个候补参将,平时在营务处办理一些上司交办的杂事。

  候补官员众多,是晚清政治的一个特征。为了早日转正,谋得实际职位,候补官员们接到交办的差事后,往往都会认真表现,希望能够吸引上司的注意。胡金传接到破案任务后,应该也有这样的心理。他希望尽快侦破三牌楼的案子,在上司、同僚面前露脸争光。

  根据当年的案卷记载,不久就有一个叫左一良的乞丐声称,卖瓜子的小贩方小庚曾经见过死尸。胡金传很快抓到了方小庚。方小庚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根据方小庚母亲四年后的供述,方小庚这个人耳背,而且“人有呆气”,也就是反应有点慢,智商似乎有点低。就是这个低智商的小贩,提供了关键线索:

  十二月初九夜晚,他路过三牌楼竹园附近,朦朦胧胧中看到有一个人躺卧在雪地上。他上前一摸,那人脸上冰冷冰冷的,没有气息,分明就是一具尸体啊!他吓了一大跳,连忙退后。这时候,他又看到尸体旁边站着三个人,其中两人一高一矮,脸上都有麻子,第三个人是一个秃头,像是和尚。就在他又惊又怕的时候,那三个人也发现了方小庚,其中一个人还斥责他,让他不要多管闲事。于是方小庚连忙跑开了。

  胡金传根据方小庚的供述,先后带兵逮捕了三牌楼附近妙耳山的僧人绍宗、屠户曲学如,以及在营中当伙夫的张克友三名嫌疑犯。经方小庚指认,这三名嫌犯正是当天晚上他在尸体旁看到的那三个人。

  到现在为止,破案工作进展很顺利。嫌疑犯和证人都找到了。接下来需要解开的疑点就是:死者是什么人?嫌疑犯为什么要杀人?他们怎么杀的人?凶器又在哪里?解开了这些疑问,此案就可以结案了。

  胡金传将所有情况汇报给了洪汝奎。因为洪汝奎布置给胡金传的任务是捉拿杀人嫌犯,所以胡金传的任务基本算完成了。而且,作为军官,胡金传没有司法权,他逮捕杀人嫌疑犯,严格来说,就已经有越权的嫌疑了。接下来的审讯环节,胡金传就更加不方便主持了。

  洪汝奎听了汇报后,委派了候补知县严、丁仁泽,候补同知单之珩,会审此案。因为胡金传是侦破此案的负责人,所以也参与了之后的审理。这里又有一个程序上的问题。清朝正常的司法程序应该是这样的:由案发所在的州县进行初审,知府、道台复审后再报告给省里。洪汝奎借口三牌楼案案情严重、影响恶劣,下令由营务处接手此案,并凭借两江总督的官威,委派了候补官员来审讯。客观来说,晚清各省有众多的候补官员,省里也在想方设法帮他们安派差事。这样,三牌楼案的审讯就绕开了正常的司法程序。

  虽说被委派审理三牌楼案的官员共有三名,但是丁仁泽只审过一次,之后就奉江苏粮道的命令,去办理海运了;单之珩因为知道胡金传难以共事,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所以他借口自己另有公务,并没有经常来审理。三牌楼案实际上由候补知县严、候补参将胡金传两个人在负责。虽然后来的案卷列上了一系列文官的名字,但根据当事人的供述,真正坐在堂上审讯的其实就严、胡金传两个人。

  绍宗、曲学如、张克友三名嫌犯在审讯开始,都否认杀人。严的对策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字:打!经过严刑拷打,嫌疑犯张克友首先认罪,承认自己杀人。张克友招供说,三牌楼的死者是何春荣家的一个雇工,姓谢。死者和妙耳山的和尚绍宗,都和妇女高冯氏通奸,他们两个经常争风吃醋。绍宗恨死了谢某,就叫上曲学如、张克友两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谢某杀死在竹园旁。接着,和尚绍宗在拷打之下,也承认了此事。可是,当差役们把高冯氏、何春荣两个人传到后,高冯氏坚决否认通奸,她说自己根本就不认识谢某,所谓的“雇主”何春荣也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家里并没有姓谢的雇工。这一点,大家都可以做证。可见,张克友的口供是编造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