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 主与乌托邦_陈彦【完结】(74)

  ————————————————————

  (1) 本文原刊于《二十一世纪》2003年4月号。

  (2) 民意指数均见法国2月13日《世界报》。

  (3) 《新观察家》,2003年2月27日。

  (4) 《美国的铺展与欧洲的蜷缩》,《世界报》,2002年8月6日。

  (5) 《世界报》,2002年7月18日。

  (6) 卡根此文发表于美国《政策评论》(Policy Review)第113期,法国《评论》杂志(Commentaire)在2002年9月号全文转载。

  从竞争到共治(1)

  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洪德里赫(K. O. Hondrich)在谈到伊拉克战争时讲过一句话:“在亚洲,人们为世界劳动;在阿拉伯,人们为世界祈祷;在非洲,人们为世界受苦;在美国,人们为世界自我武装;在欧洲,人们则为世界商讨大计。”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欧美分途,尤其是法国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就是否出兵伊拉克展开对阵是20世纪初始关系到世界发展方向的一件大事。此事件不仅表明欧美在判断和对待国际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也表明欧洲对世界走向的极大关注。也许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洪德里赫说出了欧洲人为了世界商讨大事的话。此话也许有些夸张,但总体上说,有着近代殖民传统的欧洲人比较关心世界事务应该是有一定根据的。从亚洲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上升的现实看,说亚洲人、中国人为世界工作的话想必也有一定道理。不过这不等于说中国人就不关心世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人。中欧社会论坛创立的最初动机就是中国方面希望更多了解欧洲,而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建立这一常设管道使中国人和欧洲人有机会坐到一起讨论世界的大事。这就是所谓中欧对话。

  我们今天面临的全球化是对话的大背景,中欧双方共同追求的和平与开放是今天中欧对话得以进行的前提与基础。从内容上讲,中欧对话可以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即是卡兰默教授所讲的中国、欧洲如何共同应对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第二层次则应该是欧洲中国双方应该如何互取短长、立足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合力探讨人类发展的新路。

  我今天希望在这第二个层次的大框架下着重探讨一下中国与欧洲传统文明演进的不同逻辑及其在当代交叉互渗的可能性。

  谈到文明演进,我们就会提出文明演进的动力问题。什么是文明演进的动力?对此问题的回答当然多种多样: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历史的动力的解释是:人民、生产力、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后,科学受到更多重视,科学、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因而也成为历史的动力。

  不过,在我的理解中,文明的动力同历史的动力稍有不同。文明更侧重于不同文明区域的特点,因而涉及到不同文明区域是否有不同的动力源或不同的组织或利用动力的方式。换句话说,这里的文明动力的设问主要是一个文化问题:中欧文明演进过程中动力如果不同,那么不同在哪里?如果动力是同一的,那么为何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化有快慢之分?如果我们回答科学是文明演进的动力,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源于中国而是发源于欧洲?进一步反问:科学的动力又是什么?科学的发展又是如何可能的?

  文明动力应该源于多个层面:精神的如新教伦理、儒家精神;物质的如经商逐利;源于宗教或世俗权力的如传教与扩张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文明动力的各个层面,从世俗世界的帝制兴衰、政权更替到心灵世界的不同宗教之争、同一宗教内部的异端与正统之战,无论是为了扩大精神影响的地盘,还是为了获得较多的物质资源和世俗权力,欲想战胜对手,均离不开竞争机制。在我看来,竞争乃是文明演进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在承认竞争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竞争机制在不同的文明区域内,或者说,各个文明区域对竞争的组织和运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是以此立论,我希望在此着重探讨中国与欧洲传统社会中竞争方式的异同及其导致的文明演进的分途。当我们现在提起竞争,一般会首先想到经济与商业领域的竞争,但竞争却远不局限于商业或经济领域。广义的竞争不仅适宜于不同领域的竞争,其实更是整体意义上的竞争:如城邦与城邦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以竞争作为分析的起点,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欧洲与中国文明演进的两条不同的逻辑。

  我们可以按照粗略的历史线索将这两条不同逻辑描述为如下四个不同阶段:

  欧洲:竞争——扩张——战争——和平……

  中国:竞争——兴盛——封闭——开放……

  以下我们从四个层次来论述这一主题:

  一、关于武士文化与儒士文化及其不同的演进逻辑

  按照古代社会分工结构界定文化特质,我们可以将古代欧洲社会界定为一种武士文化,中国古代社会则为一种儒士文化。欧洲的武士文化是一种以精神统治、社会防御、生产繁衍三大社会功能分工的三元社会结构,僧侣、武士、农奴三大社会等级分别承担这三大社会功能。武士作为社会的政治统治力量是社会的主导等级。儒士文化的特征是一种二元社会结构。士大夫阶层垄断了精神统治和社会防御在欧洲由僧侣和武士分别掌管的两个功能。士农工商,实际上是士与农工商两大职能分工,农工商全属于生产繁衍领域。由于社会分工结构的不同,武士文化与儒士文化的演进方式也不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