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 主与乌托邦_陈彦【完结】(89)

  问: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您在法国以创造性地阐释中国文论、诗论著称,但其实您对中国文化精神也十分关注。我曾有幸亲临您在法国各种场合的演讲,您往往从中国的艺术思想延伸到古典哲学,能否谈谈您的有关想法?

  程抱一:中国在哲学抽象思考的方法上与西方没法比,西方从希腊便有一种思考的方法,而东方却是直觉性的。中国宇宙与生命的观念建筑在气论上面。生生不息也是从气而来。中国是一元论,是气。把所有的东西都包容进去。同时又由于气是动性的概念,它立刻又引起变化的概念和关系的概念。中国思想到了周朝,从易经开始到道家和儒家很快便从一元达到了三元。道家是道生一,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儒家后来继承道家的三元,推出了天地人,和道家阴、阳、冲气三元还是有沟通。到了儒家也一样,儒家的天是阳、地是阴,然后冲气和人道都是在就天道与地道之间的交互关系。冲气就是“三”。儒家追求和谐,到了淮南子时期,经过了战国,讲天地互相感应达到和谐,圆润周流,而“二”的观念对他们来说是对立的冲突的观念,不能达到和谐。大而逝,逝而远,远而返。道是周流,而不是直线或方的,对立的。一高丽人听我的演讲,说他们出去旅行,有个格言,不要两个人,要三个人。两个人会冲突,三个人就没有问题,总归有个多数。这个“三”是达到一种和谐。法国有个汉学家叫葛兰言说,中国“三”就等于“一”的演变。“三”和“一”是结合起来的。“二”不是“一”的反映,“三”才可以达到统一。

  为什么中国从一元跳到三元?老子很快就了解了,如果只有阴和阳,它是一个对立的二元,可能会产生互相冲突,于是他立刻说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就是“三”。这个“三”是达到一种和谐。

  最初中国人要求和谐,人与人之间也是不要冲突性的。孔子讲天道人道,立刻引进五伦的问题。先把关系定好,然后用礼乐来处理。礼是为了产生一定距离,有距离才有和谐的可能。假如混在一起,父子也不分,兄妹也不分。所以在1968年以后法国这个社会搞得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距离了,没有父母的权威,都没有了。中国思想是个三元的思想,它知道有两个东西,知道你和我,人和大自然这个二的分别,但是很快想从中间找到一个共同的成分,就是所谓的冲气,在好的理解上,冲气是让阴阳达到和谐交互,然后滋生一个第三者,使我们都倾服的东西。孔子很清楚,人和地的关系一定要有个超越其上的天,没有的话便是不断的争执了。所以说中国的思想是三元的。

  西方也有三的思想,基督教的神学中古以后,有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可是基本上,是建立在二元上面。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一定要主体和客体分开,不然,我们没法观察(柏拉图时便已经将人当主体来思考了)。笛卡尔时说我思故我在,是把主体面对客体,很明确地说一定要保持分离,最后认为大自然是我们这个主体应该征服的。直到后来的启蒙,即是对人的很大的肯定,面对大自然。自然就是要改造,对物质的征服,当然从文艺复兴便已经开始了。到了18世纪已经变成了一个定义。有人会说黑格尔提出了“三”,正反和,事实上是个唯心的,是从主体出发,创造一个客体,使自己不断超越。他的辩证是对主体的肯定,创造客体。超越以后,达到和,但这是将客体吞并以后达到的和。所以后来到了马克思说,我只要反过来,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对立的,最后的那个和即是毛泽东说的无产阶级把资产阶级吞进去了。

  问:不过,从后现代的立场看来,尤其是现代生态哲学兴起之后,西方的这种二元思想也日益暴露出其不可回避的弱点?

  程抱一:是的,不难看出这种二元思想的流弊,会造成紧张,甚至是悲剧性的。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使主体处在一种不断的征服和斗争中。而在中国古代的“三”的思想中,人对大自然有大尊重。从美学上讲,李白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反,敬亭山是“此中有真意”,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不是主观去吞掉的客观,或马克思无产阶级吞掉资产阶级。

  “三”是个伟大的观念,中国人从直觉来的,或者说是现象学。老子观察了宇宙大的动向和观念,引进了“三”,发现生命道路可以生生不息。《中庸》是本伟大的书,现代的知识分子觉得很腐朽。但你要细细去看,很伟大,而且很奇怪,中国本是起于地理中原,可是思想始终从“中”开始,从尚书便开始,用直觉而觉“中”,这是商汤去世之前说,永远保守“中”。后来老子,“不如守中”,到孔子“中”是最大的观念。这个“中”是“三”的观念。论语里有段话,有人问他道是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可是如果有人问我一件具体的事,怎么应付,我扣其两端,然后取中间。这个“中”即是“三”的观念。

  《中庸》里将天地之准则视为中,因为极端是很容易的,像毛泽东那样朝令夕改是很容易的,像拿破仑晚上没睡好觉要打莫斯科是一样的,明天来一个运动,五万人进去,像下棋一样。其实这样是很容易的,我们发脾气都可随便来一下。《中庸》讲,其实“中”是最难的,它定了一个准则后,天地都不能改,就像上帝定了一个东西,自己也不能改。都要遵守,生命才会继续。我们那旁边是产科医院,男女交媾以后就会生小孩,万代不易的。中国的思想,不管是尚书易经道家儒家,后来到了佛家有一派是中派,也是受了中国的影响。每一代哲学家,理学朱熹二程也讲,“中”不是折中。在一个不自由的情况下,有等级的情况下,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对话是折中。“中”是在具体的情况下非那样不可,才是中,是中肯的中,中者,中也。打中了。而不是别人吃三碗,一碗,我便吃两碗。冯友兰也是一样,讲新儒学,“中”绝对不是折中。三是伟大的直觉,“中”绝对不是折中。可是中国这个社会后来走向了一个大的折中,大的妥协,大的匍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