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 主与乌托邦_陈彦【完结】(91)

  无论诗画,都是比兴与情景交互。到后来很快便到达了三元的境界,唐朝王昌龄说诗有三个境界:一是物境,描写大自然;二是情境;最后是意境。不是小我的意境,而是陶渊明讲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好像天地之间有一个大意。后来品画也有三个层次,石涛讲的氤氲,即阴阳交错的状况,任何画,首先要阴阳生动;气韵,即节奏和韵律的层次;最高就是神韵。很少的画达到神韵。如范宽、李成、董源的画。到了司空图讲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或“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庄子的一句话,就是说真正的象,是超以象外而环中,这是个枢纽,绕着它转。天地并无柱子,和元气、气论有关。阴阳都是气,神也是气,所谓神气。神是气的最高境界,神圣。我们知道人不是自己来的,天地之间有那么一个东西,包括了一切并超越了一切,即法文中讲的“transfiguration”,达到一种象外之象。因为“figure”,还是一种象,中国人承认有那么一种象外之象。后来德国诗人里尔克说了,我们普通人看到的“象”好像是在池塘中看到的柳岸花色,是虚幻的。可是有一个真象,是我们看不见的。和佛教的思想有些相似。

  一般讲中国人没有超越的观念,西方人有,因为对主体自由的肯定,即是超越观念的开始,主体突然发现他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人的探求性是无限的。像尼采讲人是要不断超越的动物。很奇怪的是,中国在美学上的概念,如王昌龄和石涛的三境,从理论上在美学之间是超过西方的。因为西方是二元,在主观与客观间游移不定。而中国很早便了解了“三”的问题,真正的美是从二的关系中上升的高一层次的东西。这一点是西方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在美学中间,我们中国的这些概念,在现代艺术中都可以用。而西方用的那些和谐高贵均衡等古典的尺度都不能用了。甚至毕加索的画,内部还是氤氲气韵的东西,还可以用。这就是说,中国文化还是获得过一些经验,是宝贵的。所以我们中国现在虽然有大的危机,要向西方学,但是我们有的一些东西,直觉,中国的思想主要是直觉性的东西,还是值得保持和发扬。

  问: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文化传统的梳理和辨识,另一方面是中西文化在目前这种全球化潮流中的接轨。关于中国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融合的问题,一直到现在,似乎也未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程抱一:这个我可能会讲得太空洞,我想精神方面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对西方现在还是多从技术层面的吸收。可是假如没有精神上的激变与提升,社会的危机性还是非常强的。因为金钱主义到最后,更不要讲政权没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化,贪污舞弊发生,就会出现大量不公正。康德和孔子都讲过,真正的道德的要求是思考过以后得来的,而不是外加的。康德说:人到了世界上来,不是为了立刻享受生命,而是要值得享受生命。否则我们就像猫和狗一样,很快就灭绝。这类似孔子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道德的信条不是外加的,假如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金钱主义,唯一能维持社会秩序的是外加的规则,是不会维持长久的。

  从精神的观点看是一样的。比如刚才我讲的基督教对恶的问题的思考。在儒教里只停留在是与非的问题上。而在基督教里却达到了至恶至善甚至超过至善达到了至爱。我们不一定要同意它,但可以借鉴。重新思考自己文化达到的最高的完整性,终极问题。如果我们不去思考恶,比如说我刚才讲的历史的深冤,“文革”遗留下来的这么大的质问,我们如果很快就忘怀,那我们就没有完成历史使命。但现在有很多人就是忘怀,不要提了。但不要提了,那样的事情就会再次发生。

  问:在同西方交流与对话方面您最有权说话。一谈到文化的认同与融合,就会遇到怎样既能吸纳别人的东西,又不失去自己文化的精髓的问题。

  程抱一:吸收别人最好的东西,决不会使自己失去灵魂。你和自己的妻子或者和别的法国朋友做高度的交流的时候,你自己灵魂最优良的部分就会发挥出来。因为,没有那种高度交流的话,我们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自己优良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把卑下的一部分当作自己优良的部分。我们只有从另外一个眼光,就是那个本身具有高度要求的眼光,才能看出自己境界最高的一部分。你妻子爱你,当然是爱你中国人最美德的那一部分。所以在那样一个过程中,你只会不断发扬最美德的一部分。从文化上是一样。问题就是要和对方最优良的一部分对话。现在中国有些和西方来往,是吸取最快熟可用的东西,可能是最庸俗、最下层的一部分东西。

  但你和一位西方圣者谈话,怎么会失去你自己的灵魂呢?相反他的光照能发扬你生命中最优良的一部分。法国有个宗教思想家,叫德沙丹,他是研究人类学的,他说:所有向上的东西,最后都互相聚合,相反所有向下的东西,却越飞越开。

  中国文化给我的宝藏,包括儒、道思想。我想在我身上,儒家主要是对人的道德的要求,道家是一种开放的宇宙观。佛家是一种大慈大悲。我和西方对话,这些只会得到发扬,而不会减灭。孔子的道德,康德也提过,在基督教里,走到了一种绝对的境地。道家的宇宙观,西方也都思考过,所以绝对不会减灭,所以不会影响我从道家思想中得到的领会。至于佛教中大慈大悲中得到的感应,西方也以它的那种方式去探求过,真正地体验过,如舍生取义的精神。比方说我们说文化不同,意大利人都吃面,我们吃饭,阿拉伯人吃“couscous”(一种面粒加肉菜的美食),可是这是在相当低的层面,真正到了“mystique”这个层次,“mystique”是对生命基本问题的会心解答,我们甚至不去辩论了,如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