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野寒山_何善蒙【完结】(11)

  童年之于寒山,是幸福的,无忧的,恰如梦一般。只是,幸福总是短暂的,人总是要告别童年的,梦也总是要醒来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这样经历着,寒山也不会例外。只是,生活的展开都是一个过程,而寒山尚处在过程的开端。所以,很多事情他无须考虑。但是,他的父亲就不一样了,他的梦想,他的现实,两者之间究竟有多少的差距?欣慰和担忧是他此时生活中的二重奏。尤其是当他越来越觉得,大儿子是没有可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时候,当他把自己对于仕途的热望全部都寄托到寒山的身上的时候,这种二重的心理就变得更加的明显。

  相貌普通,个子矮小,一言以蔽之,形貌不出众,但是聪明伶俐,过目能诵,外加一些调皮、贪玩,这便是小寒山童年的写照。

  * * *

  [1] 杜甫:《秋兴八首》之六,《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中华书局1999年版。

  [2]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卷五十三·陕西(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 李显:《登骊山高顶寓目》,《全唐诗》卷二。

  [4] 吕牧:《泾渭扬清浊》,《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二。

  [5] 《战国策·秦策一》,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6]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史记》,中华书局1973年版。

  [7] 李世民:《帝京篇》,《全唐诗》卷一。

  [8] 骆宾王:《帝京篇》,《全唐诗》卷三。

  [9] 秦韬玉:《天街》,《全唐诗》卷六百七十。

  [10] 顾况:《上元夜忆长安》,《全唐诗》卷二百六十六。

  [11] 参考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09页。

  [12] 杜甫:《忆昔》,《全唐诗》卷二百二十。

  [13]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卷四百四十八。

  [14] 参考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09页。

  [15] 转引自张德中:《试论美国的“寒山热”》,《东南文化》,1998年增刊第1期。

  [16] 本文所引寒山诗以钱学烈先生《寒山拾得诗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为依据,数字为钱文对寒山诗的编排顺序,下同。

  [17] 寒山出生年代,参考罗时进:《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本文附录部分的《寒山子行实考论》。

  [18] 《新唐书·选举志下》,(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19] 《通典》卷一五《选举三》。

  [20] 《新唐书·选举志下》。

  [21] 参考《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第六章相关论述,宋大川、王建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34页。

  [22] 此诗在传统中被编入“拾得录”,经陈慧剑先生考证为寒山子所作(见《寒山子研究》,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版),目前已成为学界共识。

  [23] 参考《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第五章相关论述,唐人一般是在14岁入官学,6~7岁接受私塾启蒙教育,第410页,故此处将寒山开蒙的时间定为6岁,此时他的哥哥7岁,应当比较符合当时的通例。

  [24] 如项楚先生《寒山诗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中对此的解释(第292页注释一),实际上“带经锄”是源自《颜氏家训·勉学》:“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在唐代是一个常用的典故,如李嘉祐《送王正字山寺读书》:“风流有佳句,不似带经锄”,刘禹锡《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时崔相公、杨尚书掌选)》:“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李德裕《郊外即事寄侍郎大尹》:“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这里仅仅是用这个词来说明勤笃于儒家经典学习,并不一定要是耕读。

  [25] 《新唐书·选举志下》。

  [26] 《登科记考》卷二永隆二年条按语,(清)徐松:《登科考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

  [27] 《新唐书·选举志下》:“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28] 转引自《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第491页。

  2.求学之路,儒道兼修

  随着小寒山的逐渐长大,事实证明,寒山父亲的担忧是多余的,十三四岁的寒山虽不能说是容貌非常的标致,但也是形貌清秀,仪表堂堂,这多少让寒山的父亲那颗悬着的、担忧的心暂时得以安静,不再处于欣慰和担忧的二重奏之中,对于此时此刻的父亲而言,心中憧憬的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希望,以及对于寒山的美好的仕途未来的规划。

  于是在送长子进入县学的第二年,也就是寒山十四岁的那年,寒山照例进入县学学习[1]。对于寒山的父亲来说,儿子们进县学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长子依旧如儿时一般对学习兴味索然,而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倒是对于父亲所经营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小的年纪却已经能够不时地为父亲出谋划策,精明之处不逊于其父。也许这个孩子是在这方面有着天赋,这多少让父亲的心中觉得安心、踏实,至少,继承和拓展家庭的事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个家庭的富裕应该是可以保证的。之所以还要孩子去上县学,一则孩子尚且年幼,二则也是为图个出身,为了方便将来起见。而对于小寒山,目标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仕途。因为寒山的聪颖让父亲对于仕途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期待。这在父亲而言,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一个儿子可以继续家庭的富裕,一个儿子可以成就仕途的理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