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野寒山_何善蒙【完结】(22)

  帖经一场,对于进士科来说,主要是帖一大经,也就是说每年从《礼记》、《春秋左氏传》两者之中抽取一经进行考试,共有10道,要求应考者将所帖之字填写出来。与经典原文相同,则为正确。10道题目,对于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士子来说,至少要答对四道,“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26],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算得上合格,才能有资格进入下一场考试。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榜,它主要是考察士子对经典的熟练程度。

  对于寒山来说,这一年的运气似乎很不错。这一年所选大经为《礼记》,这是寒山所熟习的大经。虽然帖经的题目出得一如往年偏怪,但是,由于寒山对于经典的熟练,加之今年的主考比较宽松,在考场内放置《五经正义》可以供考生查证。而且,帖经这种形式在四门学的时候,寒山就已经轻车熟路了。所以,做起来自然是比较得心应手。虽然,有几个题目,自己觉得没有太多的把握,但参看《五经正义》,最后好歹也给写上了。

  实际上,对于帖经,寒山没有太担心,一则因为经典已然熟习于胸,再者,在四门学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地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自从这一年开始,因为以往帖经的出题偏怪,政府已经出台了新的政策,“进士文名高而帖落者,时或试诗放过,谓之赎帖”[27],允许文名高的士子,在帖经不合格的情况下,可以用诗来代替帖经。那时,寒山在士林中,尤其是长安的士子中是小有声名的,实在不行,或者还可以靠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机会。(实际上,寒山到了后来才发现,这其实是行不通的,当然这是后话。)因此,此刻的寒山,倒是心态比较平和、沉着,没有丝毫的压力可言。所以在考场之内,自然答得也比较满意。

  次日,帖经榜出,寒山果然榜上有名,顺利进入第二场考试。第二天考的是杂文,实际上也就是诗赋。对于寒山来说,这个应当是其强项。加上年少之时,即已闻名远近,故寒山自己也是自负才情,显然诗赋一场无疑是不在话下了。

  依唐例,进士诗、赋各一,称为试帖诗,或者省题诗、省试诗。这种诗,由主考给定题目,考生进行写作。对于格律、体裁有着严格的要求,讲求文辞华美,端庄典雅,声韵谐调,基本上为五言六韵十二句排律诗,韵脚给定,前两句点题,中间八句两两相对,最后两句作结。而赋则是诗的变体,要求对偶、用典,并限韵,通常要求八韵,350~380字左右,又称为甲赋,“唐人称应试之赋为甲赋,盖因令甲所颁,故有此称,以别于居常所做古赋”。这样,无论诗赋,其要求都是非常严格、死板的。[28]

  吟诗作赋,对于诗人而言,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因为有着韵脚、文体甚至用典的严格限制,实际上,诗人很难写出很好的作品来的,佳作不多,当然也有例外,中唐时号称“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在天宝十年(751)应试所作《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29]

  这样的作品在试帖诗中是难得一见的,尤其是最后两句,成为了传诵千古的名句,对于试帖诗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大多数的试帖诗实际上是不堪一读的,清人阮阅曾嘲笑王昌龄、李商隐等人做的试帖诗幼稚不堪,“与儿童无异”[30]。诗歌原本是空灵的、无拘束的心灵的产物,然而这个时候,严格的韵脚和文体的规定,束缚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自然也就很少能有优美之作了。

  我们的寒山,此刻坐在考场内,自然也是诗情满怀,文思泉涌。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一吐为快,欲罢不能。可在科场的限定面前,才情也只能是稍作让步了,因为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供你发挥,而诗韵、文体来不得半点差池,且赋则必须用典,否则肯定是难以取悦于考官的。但若是平平之作,自然也难以在众多应举士子中突现出来。这是颇让寒山感到为难的事情,究竟该怎么做?

  权衡之下,寒山决定遵照主考所给定的题目,先以己意为诗、赋,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情。其所作之诗赋,当然是气势磅礴,若胸中有千军万马,挥洒自如。写毕,寒山颇觉满意。然而,若校之以试帖诗的要求,则诗中三四二句于韵不合。较之以甲赋,则用典不多。这样自然也是没有办法交差的,怎么办呢?于诗,寒山甚为得意,若是将第三四句改韵,则颇觉逊色,何以改韵呢?于赋,寒山亦觉踌躇,原本所作之赋,气势恢宏,自成一体,如何用典呢?怎么办呢?最后,寒山决定什么都不改,因为,在他看来,诗赋的本身都已经很完美了。想到这里,寒山也自得了许多,因此,也就交卷离场。

  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因此,事情也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一面发生。当我们总觉得寒山在诗赋上应当没有问题,当我们的寒山自负于才情,踌躇满志的时候,事情偏偏在这个地方出现了变化。

  翌日,贡院诗赋张榜,寒山将榜文看了好几遍,就是没有找到自己。觉得不太相信,又上下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还是没有。这就意味着寒山的第一次科举之途到此结束了,因为,按照唐朝的规定,只有帖经和杂文都通过才能够参加最后一场策问的考试,而今寒山是杂文落矣,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再进入下一场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