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_金纲【完结】(129)

  太宗时,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从征太原之后,又加兵部尚书。从此进入宰辅行列,并参与军机大事,成为朝廷重臣。

  此人机敏,有大见识,也有不少小聪明。

  当初太宗要人献“备边之策”,他曾提出“移都”的建议,而且要“移都”到边境城市镇州去,等扫清契丹后,再“移都”回汴梁。这个意见没有被采纳,但在与契丹胶着的紧张时刻,这个意见不失为一种大见识,与寇准后来敦促真宗过河到澶州北城有一拼,如果有奸佞中伤,这个迁都的意见也会被人说成是以君王为赌注。

  他读书多,博涉经史,史称“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所谓“任数”,就是好习权谋诈术,有心计。太祖赵匡胤好读书,经常到史馆去取书观览,卢多逊就预先让史馆的小吏跟他通风报信,告诉他太祖取了什么书。知道后,卢多逊一定千方百计找来这本书,而后会通宵达旦阅读、研究。等到太祖与诸臣在一起聊天,说起这书,问到书中某事某人时,卢多逊会做到“应答无滞”,回应,答对,毫无窒碍,非常流畅。这得多大阅读量才能做到?同列臣僚们一般做不到,所以对卢多逊的“博学”心服口服。

  卢多逊当年骗取南唐后主图写江南十九州郡形势图,虽然不是南唐覆亡的主要原因,但当是原因之一。野史说,卢多逊与李穆友善,李穆也因为赵廷美案被贬黜。二人已经多年没有了来往。朝廷有规定,记录国家大事时政的“邸报”,不得流入海外,因此,卢多逊在崖州,没有任何朝中消息可以知道。一天,来了份赦书,文件中也包括赦免“参知政事李”。卢多逊很高兴,就对左右说:“这个赦免的参知政事,必定就是李穆。他如果能进入政府工作,我一定会北上!”说着,就催促舍人准备北上的行装。不久,果然得到朝廷对他赦免后做容州(今广西容县)团练副使的通知。他正在准备渡海向容州进发,忽然看到江南后主李煜,衣冠一如生时。李煜问他:“相公何以到崖州来啦?”卢多逊说:“屈!”李煜说:“汝屈何如我屈!”卢多逊这才意识到见鬼了,史称“由是感疾殂”,因为这个原因,感染疾病,很快死了。

  此故实见宋人王明清的《玉照新志》。此书记录鬼怪事甚多,且这个故实中讲述的赦免一事也与事实不符。事实是,卢多逊死后,家人被赦免,先到容州,后到荆南。但这类记载可以约略看出时人的一点价值评判。卢多逊“骗图案”,可能有功于大宋,但冒取他人信任,倾覆其国,这是伦理上的污点。因此,这类故实并不完全属于妖魔化笔法。卢多逊无大恶,但行事有惭德,是事实。

  卢多逊为人所不喜,主要是他秉政期间过于专断。

  当时有个户部员外郎、知制诰王祐,判门下省,但他与吏部流内铨(掌管官员考核等事宜,略相当于组织部秘书长)侯陟不和,侯陟做出的官员处理意见,王祐常常给予驳正。这个侯陟乃是卢多逊的亲信,就来向他诉苦。卢多逊初时也想收纳王祐成为自己的人,一起来阴谋打击赵普,所以就多次暗示他要站队,要助我卢多逊一臂之力。但王祐不听,不接受这份收买。于是卢多逊就找个由头将王祐贬黜为地方的小官。

  群臣有表章,一般都要先通过卢多逊,否则有司就不敢上奏。他还规定了谏官上章,必须要有规定格式,还要加上一句话:“不敢妄陈利便,希望恩荣”,不敢随意狂妄地陈述利国便民之策,以此来求陛下赏赐的恩典和荣耀。这种八股式做法,让很多大臣不习惯,谏官,左拾遗、直史馆田锡就不欣赏,于是多次给卢多逊写信,要求他免除这类形式。卢多逊也不高兴,就找由头将他外放为河北南路转运使,离开了京师朝廷。

  卢多逊流放崖州后,又通过押送他的人回京复命,还专门上表称谢。两年后,赵廷美死于房州;又过了两年,卢多逊死于崖州。

  太宗开恩,下诏,将他在崖州的家人迁徙到内地,到荆南居住;不久还录用了卢多逊的儿子卢雍为官。卢雍死后,真宗时,又录用卢雍的兄弟卢宽为官。卢宽的兄弟卢察景德年间中进士,做官后,卢察亲自到海南崖州,将父亲卢多逊的灵柩迎回内地,在襄阳归葬。真宗知道后,诏襄阳当地官员赐卢察钱三十万助葬,还录用了卢多逊的孙子为襄阳的地方官员。

  大宋帝王,即使对“叛逆者”也较少狠戾之气。

  “倒卢”“倒赵”与“倒秦”

  赵普,算得上大宋帝国三百年间的第一谋士。此人做事有辣手,但也有人性复杂的一面。

  “赵廷美—卢多逊”大案,他要推演的,表面看,是“倒卢多逊”而非“倒赵廷美”,但是要想“倒卢”,最有力的砝码是“倒赵”。此案中,一般史论认为背后的推手是太宗赵炅,但就智慧而论,在这一个回合中,我宁肯相信是赵普直接促成了这件大案。他要三次入相,就必须“倒卢”,他做到了。如果要对此事做一句话评判,那就是:赵普为了达到“倒卢”而发动了“倒赵”运动。或者也可以说:赵普发动“倒赵”运动,而达到了“倒卢”目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