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_金纲【完结】(133)

  第二天,太宗得到讣闻,很悲痛,对近臣说:“普事先帝与朕,最为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不足,众人所知。朕君临以来,每待以殊礼,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闻其丧逝,凄怆之怀,不能自已。”

  赵普侍奉先帝和朕,是我们故交中资格最老的人物。赵普对大事有判断,能决断。但他以前有跟朕不对付的地方,这些众人皆知。但朕君临天下以来,经常以特殊的优厚之礼节对待他,赵普也能倾尽忠节为国家效力,真是“社稷臣”啊!听说他病逝,我感到太难受,太凄怆啦,几乎没有办法控制我自己。

  说着就流下泪来。左右都受到感动。

  赵普这一生有很多故实,在史馆流传,在廊庙流传,在江湖流传。

  《邵氏闻见录》记载一事,则可以看作赵普的另一面。说赵普年轻时游历长安,听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被盗,骨骸流入民间。他于是花重金购置这些灵骨,葬在昭陵下。曾经有一个当地富豪,藏有李世民的脑骨,要价很高,赵普很艰难地得到了,一同收葬。赵普此举不同寻常,不必诛心地分析他为何如此做善事,能够收留亡人骨骸,重新下葬,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值得表扬。

  “天伦为重,大位为轻”

  卢多逊当朝时,为政专断,赵普当朝时,事实上比卢多逊还要专断。当时太宗已经放开言论,而且多次下诏,求言。但赵普要求臣僚们上殿,如有奏章,都要先给他看,奏章中必须删除“诋斥时政”的文字内容,才允许登对。又是那个田锡,正在做谏官,曾经议论此事,但赵普比卢多逊好一点的是,没有责怪田锡,史称“后乃少息”,以后这类事做得少了点。

  但他对卢多逊就没有那么宽容。说起他与卢多逊的分歧,很可能源自一个小小的糗事。据说赵普做枢密使时,卢多逊为翰林学士。有一天二人共同奏事,当时太祖刚刚改元名“乾德”,因此对二人说:“这个年号自古以来没有过。”似乎很得意。赵普就从旁边跟着赞美,说“乾德”二字怎么怎么好。但卢多逊说话了:“这个乃是伪蜀时用过的年号。”太祖大吃一惊,赶紧令人检查历史记录,果然,前蜀后主王衍曾经用过这个年号。太祖不免生气,于是拿起毛笔来,在赵普脸上画花脸,一边说:“你怎么才能像人家卢多逊,那么有才!”弄得赵普一个晚上没敢洗脸,第二天见了太祖,太祖命他洗去,他才洗去。

  赵普本来对卢多逊就有不满,这事之后,就更结了个梁子,心中藏了近二十年,最后有了“倒卢”活动。

  据说陈桥兵变,太祖第一次进入后周宫殿,看见宫中嫔妃抱着一个小男孩,就问这是谁。原来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文武多人在太祖身旁。太祖问如何对待这个男孩。赵普说:“去之。”最后太祖没有“去之”,而是将他送给了潘美,由潘美养大成人。

  事见宋人王巩的《随手杂录》。赵普后来扩大了赵廷美与太宗间的猜忌,直接推动了赵廷美案,对伦理主题,赵普并没有足够敬畏,因此,我相信这个记录是真实的。用小说评论的话说,就是:符合人物性格。

  赵普始终没有明白:他在政治上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他在伦理上的胜利。王夫之批评他,更多也是伦理方向的批评。在传统理念中,伦理,大于政治。用王夫之先生的话说就是:“天伦为重,大位为轻。”

  这是赵普一生没有参透的义理。事实上,也是近世以来,很多政治家思想家没有参透的义理,或者说,故意不想参透、不愿接受的义理。

  《宋论》中的四个观点

  《宋论》中,王夫之先生对“赵廷美—卢多逊”大案,给出了几千字的评论,堪称字字珠玑。读懂这一篇史论,对理解传统圣贤理念,理解政治与伦理的关系,甚至,识别“仁人”与“鄙夫”,看清近世身边的大事与小事,从此获得洞察世界的思想穿透力,都是一种虽然未必令人赞同,但足够意味深长的思想启发。从头梳理这一篇史论,于本书似无必要,只略说一说文中的四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辨识仁与不仁之人,有一个铁门限,就是在父子、兄弟、夫妇这类人伦关系中。即使这个人从中挑唆,制造亲情流血罹难之案,而结果大有利于“我”;即使与这个人谋划大事时,他可天才决断;与他讨论机密,他能守口如瓶;与他处于危疑之际,他也绝不动摇,但这仍然是一个不仁之人。而不仁之人,不可以将国家命运托付于他。在王夫之看来,像张子房这样的人,投项羽、投刘邦,用“忠谨”来评价,似乎不够资格,但是当他面对刘邦父子之间的关系时,就好像自己的痛楚,委曲地为刘邦讲解譬喻,深深地护持父子之情,“以全其天性之恩”,这样的人才是仁人,而赵普不是。

  第二个观点:赵普很有可能怀有篡权夺位的野心。赵普的隐情,就像当年杨素面对杨广、徐世@面对武氏的隐情。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反大隋,其实正是杨素平时的志向,假如杨素不死,大隋的隋炀帝杨广,不过是乱隋而后可被剿灭的中原肥鹿,杨素很有可能取而代之。徐世@的孙子徐敬业反大唐,其实正是徐世@平时的志向,假如徐世@不死,大唐的武则天皇后,也不过是乱唐而后可被剿灭的中原肥鹿,徐世@很可能取而代之。所以杨素拥立杨广,徐世@拥立武后,都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赵普之所以在赵德昭赵德芳死后,决计拥立太宗,就是要借“兄终弟及”而乱大宋,如果太宗不保,或太宗身后,大宋又是一孤儿寡母天下,彼时,赵普操纵宋室会更自由,那又是中原鹿肥之际。之所以如此猜测赵普,并不难知,看看赵普在太祖时,所有的谋划几乎全部指向宋初的故旧元勋,兵权固然收掉,但赵普却获得了大权。唐代灭亡之后,“鄙夫”比比皆是,脏污了天下,而无法洗濯干净,赵普以一个优异的“幕僚”身份,沉溺于权谋中,与那个知名的“鄙夫”冯道是一样的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