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_金纲【完结】(164)

  宇宙小,一身大

  与太宗赵炅一样,贾黄中也有“悯农”情怀。

  淳化四年(993),秋,连续几个月阴雨连绵,很多房屋都被雨水泡坏。太宗认为这事阴阳不调。而宰辅之职,哲学一点的说法就是“燮理阴阳”。这个说法意味着:天灾与人祸相连,如果治理人间无祸乱,天象也祥和,不会有灾异;反之,天降灾异,必因人间灾祸而起。太宗在大雨中,已经了解到各地有“饿殍”出现,于是责备宰辅李昉与副宰相贾黄中、李沆说:“你们接受那么多俸禄,可知野有饿殍吗?”

  李昉等人羞惭而又恐惧。出来后,贾黄中对人说:“当时但觉宇宙小,一身大,恨不能入地耳!”

  大宋君臣,对民生苦难,有担当。这种羞耻心是最接近圣贤气象的地方。

  贾黄中从澶州回来后,太宗已经开始建立储宫,也即为太子建府邸。这样就需要选择“大臣”中有德有望的人物来做太子宾友,贾黄中本来也在这个名单中,但因为他病情较重,改为李至、李沆。但太宗知道他的为人,就改任贾黄中为礼部侍郎,兼任秘书监。后者是秘书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很多宫中典藏图文书籍。这正是贾黄中喜爱的——他一生喜爱读书,史称“素嗜文籍”,所以进入内阁,他很欣慰。

  淳化年间,贾黄中曾拜相,出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还召见了他的母亲王氏,赐座后,对老人家说:“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你能教育出这个优秀的儿子,真有昔孟母的风采啊!说罢,还作诗送给王氏,另外赏赐也很丰厚。但太宗事后对侍臣说:“朕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朕看着贾黄中的母亲一直有贤德,身体还很好,七十多岁了,不显老。我每次跟贾母说话,都觉得她很明白很敏锐。但贾黄中则总是忧心忡忡的样子,弄不好他要走在贾母的前面。

  结果,第二年,贾黄中就病逝了,而贾母“尚无恙”,还没有任何疾病。太宗很忧伤,知道贾黄中一向清廉,家中并不富有,于是赠礼部尚书之外,另赐钱三十万。等到葬事完毕,又召见他的母亲王氏,再赐白金三百两。还对王氏说:“勿以诸孙为念,朕当不忘也。”不要为你的孙儿们担忧,朕不会忘记他们。

  《宋史》中,贾黄中与名臣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同《传》,史称“四臣”。李昉为人毁谤时并不与之计较;吕蒙正被人污蔑时并不辩论;张齐贤被同列牵连并不解释;这些,与贾黄中多次荐引他人而不自居其功,是同样的品德。《宋史》中盛赞了“四臣”的这种君子人格,认为有圣明的君主才有贤明的臣子;正因为有了贤明的臣子才足以辅佐圣明的君主。这样的明臣顺应时代,道德高尚,与太宗一起,由修身明德而造就“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这是传统军政治理中,很动人的风景。

  人民,本也,疆土,末也

  张齐贤,可能是大宋历史上最难于理解也是性格最丰富的一个人物。

  说清张齐贤,要先看看他给太宗的“主和”上疏。

  太平兴国五年(980),太宗“高梁河之战”失败后,朝臣中很多人还想“速取幽蓟”,张齐贤反对,他说: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自古疆场之难,非尽由戎狄,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寨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蓄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人,此李牧所以用赵也。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如是则边鄙宁,辇运减,河北之民获休息矣。然后务农积谷以实边用。敌人之心,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诸死地而为寇哉!臣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土,角强弱之势而已!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人民,本也,疆土,末也。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尧、舜之道无他,在乎安民而利之尔。民既安利,内安本固,则远人敛衽而至。陛下爱民人、利天下之心,真尧、舜也。臣虑群臣多以纤微之利,克下之术,侵苦穷民,以为功能。至于生民疾苦,见之如不见,闻之如不闻,敛怨速尤,无大于此。伏望审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伪命日赋敛苛重者,改而正之,因而利之,使赋税课利通济,可经久而行,为圣朝定法,除去旧弊;诸州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闻奏,使天下皆知陛下之仁,戴陛下之惠,以德怀远,以惠利民,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也!

  这一段文字说尽后来“主和”意见的义理。各种史料记载原文略有不同,我略为之整理补纳,疏通其大意是:圣人做大事,不动则已,动就要考虑周全。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自古以来,不得已诉诸疆场的种种灾难,不一定都是由异族导致,很多也是驻守边疆的官吏自生边衅所致。如果沿边要塞的将军任命得人,只需要修缮城防,高墙深沟,积蓄力量,养育锐气,以逸待劳,从容自处,不去侵扰敌人,宁肯敌人来侵扰我——这就是战国李牧之所以在赵国大破匈奴的功用。这就是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这样,则边境安宁,转运减省,河北一带的士庶能够休养生息了。然后,积极务农,储存粮谷,以此可以充实守边之用。敌人的心也是人心,他们也会趋利避害,哪里肯心甘情愿趋赴死地来做寇盗呢?我听说统御宇宙者,以天下为心,岂肯争夺尺寸之地,角力强弱之势呢?所以说圣人做事首先务本,而后关注枝节,这就是先安定内部,以此来教化夷狄。人民,就是根本;疆土,就是枝节。从五帝三王以来,没有不先注重根本的。尧舜之道没有别的,主要在于安民、利民而已。人民安利,内部之本就坚固,夷狄就定会恭敬前来朝贡。陛下爱民人、利天下之心,真是尧舜在世。但臣担心群臣会为了微小的个人利益,施行苛刻下民的盘剥之术,以侵犯穷苦百姓为功为能。以至于民生疾苦,看到了就像没有看到,听到了就像没有听到。招惹怨恨、导致过错,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恳望陛下审慎地选择有通识的大儒,分路采访过去吴越盘踞的两浙、李唐盘踞的江南、武平盘踞的荆湖、孟昶盘踞的西川、刘@盘踞的岭南、北汉盘踞的河东,看看他们过去都有哪些赋敛苛刻沉重的制度规定,以圣贤之意为根本,将其改正过来,并因此而行利民之道,使国家赋税有定额,可融通调剂四方之用,可经久而行,这是为圣明的天朝立法,除去旧日的弊端。而各州郡有哪些不便于民生的旧式章程,可以委托有道义的地方官员直接向朝廷汇报,也要将其改正过来。这样,天下都知道陛下仁爱之心,普受陛下仁德之惠。用仁德来怀柔远方,用利益来惠泽人民,大宋能做到这个分儿上,吞灭契丹、收复燕蓟,实在不是什么难事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