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_金纲【完结】(199)

  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四川刚刚平定,“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但吕翰最后兵败,被部下所杀。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散指挥都知杜延进,伙同乱党十九人谋作乱。被太祖发觉,一举抓获,全部正法。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从后蜀归附过来的士卒中,部分宿卫禁军内殿直四十人,认为赏赐不公,要求增加赏赐额度。全部被正法。

  同年底,黎州(今属四川汉源)兵士作乱,被平定。

  太宗时代亦然。

  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有一股军士趁着冬夜寒冷,街上人少,进入民家劫掠。被太宗悬赏侦查逮捕,全部正法。并下诏调查军中有犯罪记录、有凶恶狡猾的无赖兵痞,得到百余人,给他们上了铁钳惩罚。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四川夔州兵卒谢荣变乱,被正法。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贝州(今属河北邢台)骁捷卒劫持军库兵器作乱,并推举都虞候赵咸雍为元帅,被转运使王嗣宗率领屯扎的士兵击败,擒获赵咸雍,全部正法。

  这类兵变一直伴随大宋始末,没有彻底杜绝。但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性现象:所有的兵变,规模都很小,往往只有几个人,几十人,多则百余人,像唐末五代以来动辄上千人上万人几万人的兵变,始终没有出现。因此,这类不自量力的兵变事实上是不会撼动大宋根本的。

  恐怖大王的克星

  太宗朝最大的一场兵变发生在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兵变的主人名刘渥。他的身份是“叛卒”,背叛大宋的士卒。他啸聚山林,纠结了亡命之徒数百人。这是大宋兵变中人数较多的一次。带着这些兵匪,他开始了造反生涯。陕北京兆附近的耀州富平县,首先被他劫掠。所过之处,“杀居民,夺财物”,完事之后,再放一把火,随即遁走。但他势力最盛之时,甚至打算攻略京兆长安。史称“关右骚然”,整个函谷关以西都民心不安,有了骚动。

  这时,知制诰范杲正在权知京兆府。他是大宋名相范质的养子,此人治理地方毫无章法,应该算是书呆子类型。他在京兆一年多了,史称“境内不治”,辖境之内没有得到良善治理。当刘渥等贼寇剽掠周围州县时,他害怕,束手无策;当刘渥消息传来,京兆吏卒吓得四散藏匿时,他害怕,最后被吓出病来,史称“遂惊悸成疾”。可以见出这个刘渥一度成为陕中“恐怖大王”,但他遇到了一个克星,侯延广。

  侯延广,乃是五代乱臣侯益的孙子,大宋名将侯仁矩的儿子。他身世复杂,故实曲折。侯益在凤翔与军阀王景崇斗智时,除了正做着天平军司马的侯仁矩,王景崇杀光了侯益的家属七十余人。侯延广当时正在凤翔,还在吃奶,由乳母刘氏监护,也在被杀之列,在搜查中,刘氏献出了自己的儿子,演了一出“赵氏孤儿”的悲剧,保护了侯延广,并将他辗转带到汴梁,交给了侯益。

  侯延广渐渐长大,在父亲侯仁矩的麾下做事。太祖时,侯仁矩知雄州,有一次正在饮宴,契丹贼寇数十骑白昼进入州城,居民大为惊扰。侯延广闻讯,带领亲信数骑,飞快地驰出衙门,张弓,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并将余党全部擒获。侯延广带着契丹首级来见老爸,侯仁矩大喜,“拊其背”,说道:“兴吾门者必汝也!”雄州监军李汉超将这个事汇报给朝廷,太祖也高兴,赐给诏书褒奖赞美了侯延广,并赐给他锦袍银带。

  太平兴国年间,边境之上,屡有战功。史称“戎人畏服……闻延广之至,不敢复为寇乱”,敌人对他很畏服……每当听到侯延广来了,就不敢再兴兵寇边。

  面对这样的人物,乱卒刘渥是没有前途的。他也听说过侯延广的大名,一向对他很惧怕。当他在京兆附近抢劫时,侯延广已经奉旨在追击他了。

  这时,刘渥士卒已经“壮大”到千余人,而侯延广只带了几百人,从小道抄近,在富平县西十五里处,两人相遇。刘渥也是一个被人称为“骁勇无敌”的亡命徒,但在与侯延广的对峙中,他软了。于是让人传话给侯延广说:“我刘渥不过是‘草间求活’,在草莽中马虎地活着,侯公您家世富贵,奈何不想着保持自己的富贵,而要与我这个亡卒,在锋镝之下,争这个不可测的一旦之命呢?”刘渥应该不会说话,他以为他在求侯延广放他一马,但这话在侯延广听来却是一场侮辱,于是大怒,挺身与刘渥在一棵大树下展开决斗。侯延广持刀砍断了刘渥的右臂,刘渥负伤忍痛,拍马逃脱。宋师于是乘势追击,击溃了这股叛军。刘渥伤重,隐藏在山谷间,几天后,被追兵擒获。

  群盗丧气,余党渐平,关右以定。

  但《宋史》又有记录说:刘渥乃是被大将卢斌所破。传闻异词寻常见,《宋史》记录繁杂,往往有抵牾处。

  至道年间,还有一场许州群盗之乱,这股乱匪甚至斗杀了地方巡检一人。后来被都巡检使王正击溃,擒获其贼首宋斌多人,全部正法。

  均贫富

  大宋与契丹、西夏拉锯、胶着十几年,四川有了民变,史称“李顺之变”。事实上这是王小波、李顺二人共同发起的一场蜀民造反运动,但王小波死得较早,较长时间领导民变的首领为李顺,故史称“李顺之变”,也称“李顺之乱”。我这里采用中性一点的语词,称“变”不称“乱”。南宋洞庭湖的钟相、杨幺之变,也是因为钟相死得较早,故主要首领为杨幺,史称“杨幺之乱”,我也称之为“杨幺之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