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_金纲【完结】(207)

  不久,就提拔他做了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而向敏中也确实不负所望,在任上成绩斐然,到了至道初年,又迁为给事中。

  宠辱不惊

  真宗朝时,向敏中更有一件常人难以做到的“行为”,为帝王、史家所赞叹。

  向敏中被加官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这个职务就相当于宰辅。尤其是以“右仆射”而出任宰辅,更历来被人视为职官之荣。

  封官当天,有翰林学士李宗谔在旁,真宗皇帝对他说:“朕自即位以来,还没有封过仆射这个官职,现在给向敏中,这是一个特殊的任命,他一定很喜欢。”又说:“敏中家中今天的贺客一定特别多,爱卿你前去一趟,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

  李宗谔就到了向敏中府邸,一看,向府并没有宴请的意思,史称“门阑寂然”,大门口冷冷清清。李宗谔带着亲随进入,从容道贺说:“今天听说天降吉祥啊,士大夫人人都很欢慰相庆。”向敏中“但唯唯”,不过随意答应而已。李宗谔又说了些皇恩浩荡的话头,向敏中还是“但唯唯”,没有一句得意忘形的话回答他。退下来,又让人去问向府的后厨:“今天有没有亲朋来宴饮的准备啊?”后厨也冷清,告诉来者,无一人宴饮。

  真宗皇帝听了李宗谔的汇报,慨叹道:“向敏中大耐官职!”向敏中这个人真是能耐得住做大官。

  官职升迁与否,对向敏中而言,不是荣辱所在。此即宠辱不惊。

  所以《宋史。向敏中传》给他的评价是:“向敏中耻受赃物之赐以远其污,预避市舶之嫌以全其廉,坚拒皇甫侃之书以免其累,拜罢之际,喜愠不形,亦可谓有宰相之风焉。”向敏中耻于接受赃物的赏赐,以此来远离污秽之源;预先买药上任,避免广州市舶的贪渎嫌疑,以此来成全修养的廉节;坚决拒绝皇甫侃请托的书信,以此来免予遭遇不测的连累;升官罢官之际,喜怒不形于色;凡此种种,可以说是很有宰相之风尚了。

  但向敏中也有一事颇为他人诟病:与名臣张齐贤争夺薛居正孀居的儿媳妇。人的复杂性往往不是“单向度”评价可以概言的。这一故实说来话长,留待日后慢表。

  太宗这一次人事任免很关键。向敏中在维持帝国流畅运转中做出了卓越的但不起眼的贡献;而张咏,则成为后来平定“李顺之变”收拾残局的重要人物。

  到了淳化四年十一月间,李顺变乱还没有平息,长江两岸却又闹起了有组织的“盗贼”。太宗下诏,以内殿的高官杨允恭督江南水运,并开始抓捕寇党。这时候,朝廷刚刚将今天江西樟树市附近的几个县置为临江军,而长江这股“盗贼”就到此周边开始为害地方。

  杨允恭到临江军,选择骁勇的士卒,乘上轻便的小舟,侦察到他们晚上休息的地方,夜半从城中出发,三鼓时,遇到了百余人的“寇盗”。斗战中,将敌人歼灭。

  平罢“江盗”之后,杨允恭又千里迢迢来到通州境上(应属江苏南通)追踪“海贼”。“海贼”将若干舟船联络一处,仿佛“连环船”,船之周围张挂起高大的帷幕,人躲在帷幕后面,向外发射劲弩、短炮,而杨允恭这边发射过去的箭镞都被帷幕遮住。杨允恭自己也受了伤,左肩上流血一直到袖口,但他不为所动,史称“容色弥壮”,气态更加勇壮。杨允恭很从容地派遣善于游泳的士卒,泅水靠近敌船,用绳子连着铁钩,散乱地扔出去,将敌船的帷幕撕扯凌乱,而后士卒大进,“海贼”不敢相接,赴水而死者大半,擒获百余人。

  从此以后,长江之上,从东到西,没有了盗贼剽掠的祸患。

  捌 失踪的李顺

  这么大的一场民变,擒获其党酋,押送到凤翔,而不押送到京师正法,这个可能吗?城破之际,确实抓获李顺了吗?如果没有抓获李顺,他是如何逃脱的?谁在广州抓获了他?李顺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大蜀国”年号“应运”

  李顺这边,却越做越大。

  李顺仗恃着“孟昶遗孤”或“李冰神子”或“灌口二郎神巴蜀代言人”等多重混乱而又神秘的身份,成功地鸠集起越来越多的蜀民,其中不少人是“旁户”,也即被豪民所役使的各类无土地寄身的佃户。

  李顺很可能在王小波死后,组织了一场祭奠仪式,祭奠中,应该有对“灌口二郎神”或“李冰之位”或“孟昶之位”的喃喃自语,其中祭奠“灌口二郎神”的可能性非常大。一百多年后,宋徽宗时的江少虞有《皇朝事实类苑》一书,记录了宋仁宗时期的官员程琳知益州的故实,说蜀州有大胆不逞之徒,聚集恶少百余人,立“灌口二郎神”像,自己私立官号,恶少则穿上士卒服装,吹拉弹唱,每天就是杀牛宰羊聚会。程琳知道后,将这批人抓住正法,并且说:“李顺由此而起,今锄其根本,且使蜀中数十年无恙。”在这类地方神崇拜中,李顺获得先手。他可能借此打出了恢复后蜀孟昶世家的旗号。据说他甚至恢复原来的姓氏“孟”,而不再姓“李”。

  当初,有个右谏议大夫名叫许骧,王小波变乱之前,他曾经知成都府。等到任期满回朝复命,他专门跟太宗说:“蜀土久安,那里的住民容易流窜滋扰。希望朝廷能选择忠厚者为地方长吏,这样才可能镇抚地方。”当时代替许骧的是吴元载,但此人特别喜欢苛察,民间如果有流犯,哪怕是细小的罪过也不放过,甚至禁止民间游乐宴饮,所以当地人都有了怨声。王小波就在这个背景下起事了。而吴元载解决不了王小波的问题,于是朝廷又派东上阁门使郭载来知成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