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_金纲【完结】(33)

  藩镇管辖下属州郡,大多派遣亲吏执掌关市税收。此事很不便利商贾,让天下的货物有所滞留,不能顺利流通。期望不要让藩镇统摄管辖地方州郡,以此来分流藩镇的军政大权,树立王室权威,这也是“强干弱枝”的方法啊。

  所谓“强干弱枝”,就是太祖、赵普以来,试图解决藩镇过强的集权之梦。儒学论“强干弱枝”的说法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重要的军政大权由朝廷、天子颁布,邦国就走向了秩序;反之,军政大权由地方、藩镇颁布,在邦国这个更大的组织系统内就会出现多头政令现象,朝廷奈何不得,于是就有地方割据。在没有联邦或邦联理念之前,地方割据,是国家灾难。世界史上,美利坚合众国之前,还没有联邦或邦联理念,更没有联邦或邦联实践(顺便说,“联邦”与“邦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初年,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各国间战争不断;拜占庭帝国各地也战火连绵;丹麦甚至在入侵英格兰……“欧盟”这个近似于“邦联”的设计,连梦想都还没有,何况“联邦”!政治文明是人类自我管理的政治智慧不断展开的过程。回到历史现场,就会发现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是当然之理。当着“集权”成为历史现场最优选择的时候,讨论大宋君臣为何没有实现“联邦制”,为何没有实现“宪政管理”,是言不及义的。因此,千年之前,“强干弱枝”就是一种可以期待的政治价值。

  事实上,赵匡胤已经在做“强干弱枝”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

  从唐代以来,直到五代,各个藩镇都领有支郡。赵匡胤平定湖南马楚之后,就将原来的若干支郡从藩镇剥离出来,直接隶属京师。后来在比较大的州县屯兵,也多直属朝廷。

  但到了太宗时期,藩镇领支郡还没有经由制度化改变。现在,李瀚将这个问题揭橥出来,史称“上纳瀚言”,皇上接纳了李瀚的意见。并下诏,明确天下数十个支郡,不再隶属地方藩镇,而是直接隶属京师。史称“天下节镇无复领支郡者矣”。大宋帝国所有的藩镇,都不再有管辖下一级州郡的现象了。

  亲吏不得补镇将

  但赵炅还知道,太祖晚年已经开始禁绝藩镇提拔自己的“亲吏”做“镇将”,也即下一级地方军政长官,这正是“藩镇领支郡”的弊端,现在,明确支郡直属京师,太宗还是担心五代余风流衍,藩镇们会不会变格,继续提拔“亲吏”做“镇将”呢?倘如此,就与“祖宗之法”的“偃武修文”原则冲突太大了。藩镇自命下属为“镇将”,等于地方干部任免权不在中央。此类流风正是汉末以来节度使自成一独立王国的源头所在。

  于是,赵炅再次重申太祖时的禁令:藩镇不得补亲吏为镇将。

  太宗做足了“拔本塞源”的功夫。

  不仅如此,太宗还对现任的节度使老将做了调动安排。

  赵炅即位之初,安远(治所在今湖北安陆)节度使向拱、武胜(今属河南邓州)节度使张永德、横海(今属河北沧州)节度使张美、镇宁(今属河南濮阳)节度使刘廷让等人,都来朝会。这四大节度使,都是赵匡胤时代元帅级别的大将军,各领一方,辖境州郡星罗,纵横千里;元帅们又多有战功,威望甚高,权力极重。尽管赵匡胤时代已经安排了节度判官,收回了藩帅们的部分财权,也安排了县一级的官员由朝廷派遣,但他们凭借资历和能量,仍然是最有可能演绎为一方藩镇的大人物。二百年来,此类演绎屡见不鲜。赵炅预为筹谋,罢免了他们的节度一职,转为朝官:向拱、张永德并为左卫上将军;张美为左骁卫上将军;刘廷让为右骁卫上将军。

  为调动老帅颁下的诏令制辞中有一句话:

  “不敢以藩领之任重烦旧德也!”不敢用藩镇这样繁杂沉重的工作来麻烦老功臣们!

  石守信移镇

  还有一位资历更老的大将军石守信,也在太宗践祚后不久被罢免了节度使之职。这不是个简单事。

  石守信,是赵匡胤在后周时期的“义社十兄弟”之一,是赵匡胤团结在身边的最早的一批武将之一。石守信在柴荣时代就曾立有赫赫战功。陈桥兵变,他也是最重要的拥戴者之一。当初赵普和赵光义谋划初定,即于夜半派遣心腹武官赶回京师,面告时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等人,要他们做好赵匡胤返回京师的接应工作。赵匡胤从陈桥回师,顺利进入汴梁,石守信功不可没。后来赵匡胤讨平潞州,石守信再立战功;讨平扬州,石守信为行营都部署也即前线总司令。怎么看,石守信都是先帝留下的一位资深元老。太宗赵炅时,石守信的职务是: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这个人物也动得吗?

  天平军,驻山东东平郡,治所在郓州。五代以来,军事地位虽然不如河东大藩,但也是一个重要节镇。石敬瑭、范延光、杜重威、韩通等人都曾做过天平节度使。此地相当于帝国境内东部第一大军区。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十一月,太宗赵炅忽然下诏,罢免石守信天平军节度使,保留中书令也即政事堂文职,并出为西京也即洛阳留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