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_金纲【完结】(103)

  真宗诞辰日,史称“承天节”。到了这一天,契丹国母萧太后,派遣左金吾卫上将军耶律留宁等人率庞大使团来贺。按规定日期,耶律留宁等人要到崇政殿面见皇上,宋廷派出的接待主任,也即“馆伴使”是李宗谔。此人乃是名相李昉之子,为人极为儒雅。他看到耶律留宁等人都带着佩刀,就下令“不许带刀入殿”,耶律留宁等人很顺从,并无埋怨牢骚,到了殿前的上阁门,愉快地解下佩刀,暂存于此。事后,真宗听说此事,说道:“戎人佩刀,是其常礼,不须禁以令式。”契丹人随身佩刀,是他们的日常之礼;我们不必用中原法令、程序去禁止他们。

  随即传诏,令契丹使者“自便”。耶律留宁等人闻言后,大为“感悦”。

  真宗还对李宗谔说:“圣人对人推心置腹,就是要向远近昭示诚信。”

  按过去旧的制度规定,外邦使团来贺,只令首领几人入见,其余人物都在殿外拜见。这一次,真宗特许契丹使团内的几十人全部进殿接受接见。到了“承天节”当天,正式上寿,排定班序,耶律留宁以“上将军”的身份排在宋廷“上将军”之下,“大将军”之上。

  这个排序有意味。

  按宋代,“上将军”为从三品,“大将军”为正四品,“上将军”略高半级。耶律留宁在契丹为“上将军”,到了大宋,怎么排序?宋廷目前的安排是:契丹的“上将军”在大宋的“上将军”之下,而不是自轻自贱,让大宋的“上将军”排在契丹的“上将军”之下。

  此类安排即是传统之“礼”。

  “礼”义极重,其要旨在“节制”“当位”两个核心诉求。

  契丹“上将军”来访,大宋没有将其视为附庸性质的“蕞尔小国”的使者,令其叨陪末座,也没有将其视为宗主性质的“可汗大国”的使者,奉为座上贵宾,而是折中平衡,将其视为大宋“上将军”与“大将军”之间的品阶,这是契丹使者最合适的位置,大宋礼宾司处理得当。

  真宗做事“允执厥中”,深得“中庸之道”的折中与平衡原理。他的所有举措,都昭示了“和议”的诚意,同时也昭示了“执纲纪,存大体”的大宋尊严。

  “和议”之后,瀛洲、代州按规定将战争前后俘获的契丹国降人押送到京。这些人怎么处理?

  按照“和议”精神,是不是应该全部遣还契丹呢?

  没有。

  真宗给出的诏令是:“和议”以前的俘虏,按照大宋的旧日规定,一律收编,从此隶属于宋师军籍;“和议”以后的俘虏,付给部署司,遣还契丹。

  这就是深通“中庸之道”的“政治智慧”。

  还有更漂亮的“政治智慧”。

  宋辽谍战

  南北虽然已经议和,但是暗中的谍战并未停息。

  谍战,自有一种“游戏规则”,一般来讲,谍战作为战争的辅助手段,各方都不敢轻视,一般都会部署己方优秀的头脑展开于“看不见的战线”,以获取敌方最有价值的情报为主要目标。“彼此彼此”,各方都有这一基本认识和判断,因此,互相间并不以谍战为“侵略”,一般也不会因为对方“搜取”情报而发动战争。但是不妨以此作为指责对方的堂皇借口,而对方也无须如妇姑勃溪、叔嫂斗法般咒天骂地、交詈聚唾,相反,越是遭遇指责,越是需要呈现高妙的策略。就像美国人抓获俄苏间谍诉诸“法办”之后,俄苏往往也会找一个不知真假的“美国间谍”,将其“驱逐出境”,称之为“不受欢迎的人”。

  谍战,需要预案,需要“外交辞令”。

  契丹从“野蛮”的部落时代走来,还没有如此“文明”的“游戏规则”意识。他们在入侵河北以后,甚至有过在井水中下毒,使用“化学武器”残害大宋军民的记录;他们以往抓住大宋间谍,也多将其残忍处死,如“射鬼箭”,就是将人捆绑在开阔地的一根独立木柱上,当作“箭垛”,然后由众多骑手远距离射箭,直到人身插满了箭镞。

  真宗的处理办法是:如果抓获北界间谍,可以问清楚他所来的“事状”,然后押送到京师。但可以免去他“盗取大宋情报”“颠覆大宋政权”之类的罪恶,以一种“羁縻”手段安置在内地。所谓“羁縻”,就是带有怀柔倾向的软性控制。真宗要留着这些人。

  他对辅臣们说:

  “朝廷虽与彼通好,减去边备;(但)彼之动静,亦不可不知,间谍侦候,宜循旧制。又虑为其所获,归曲于我,朕熟思之,彼固遣人南来伺察,自今擒获,当赦勿诛,但羁留之,待彼有词,则以此报答可也。”

  真宗这番话说了几层意思:

  一、虽然与契丹通好,也减去了边防战备,但是对方的动静,还是需要知道。所以关于间谍的工作,仍然按照朝廷以前的安排处理,不变。

  二、但是如此一来,我们的间谍被他们抓住,就会指责我们破坏“和议”,如果有摩擦,就会将过错推到我们身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