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_金纲【完结】(133)

  反对派们

  由真宗、王钦若、丁谓三人为核心推导的“神道设教”活动,士林反对,但敢于直言反对的声音,不算多。寇准曾经反对,但后来也主动加入进来;王旦开始反对,但后来成为重要赞襄力量。能够提出异议的大宋臣僚,很少,尽管“腹诽”者比比皆是。

  这些少数“反对派”,其实代表了士林的基本意见。

  孙籍是一个。他是一个普通的进士,真宗东封泰山回来后,他向朝廷献书,同时进言:“封禅是帝王的盛事,但臣希望陛下要在满盈有成之际能够谨慎,不可因此而恃功自满。”

  这是提醒真宗“神道设教”事可以就此终了,不要继续扩大开来,没完没了。

  周起是一个。他是当时的政府秘书知制诰,泰山大典后,他不怕煞风景,真诚地对真宗说:“天下之形势,常常因为恬于安逸而忽于兢畏,导致祸患。愿陛下不要以大典告成为精神上的仗恃。”

  崔立是一个。他是朝廷小官大理寺丞,负责执法工作。泰山封禅之后,士大夫争着来献“符瑞”、献“赞颂”,崔立却上言说:“现在徐州、兖州连续有水灾,江淮之地连续有旱灾,无为郡有烈风,金陵州有大火,这些都是上天用来警戒骄矜的兆头啊!但朝廷内外却来奏上云露、草木、禽虫诸物的什么‘祥瑞’。这些‘祥瑞’何足有益于国家治道呢?期愿下诏,敕令有司,草木之异,虽大不录,水旱之变,虽小必闻。”

  崔立前后上书四十多事。

  张咏是一个。他就是多次治理巴蜀,历经太宗、真宗两朝的大宋名臣。大中祥符八年(1015)秋,他年老病逝,当时真宗已经完成了“天书降临”“泰山封禅”“祭祀汾阴”“建造宫观”四件“神道设教”的大事。张咏临终时,呈上最后的奏疏,批评真宗道:“陛下不应当造玉清昭应宫,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此皆贼臣丁谓诳惑陛下,乞斩丁谓的脑袋放置在国门以谢天下,然后斩我张咏的脑袋放置在丁氏之门以谢丁谓。”

  这都是对“神道设教”中“怪力乱神”事不满的人物。

  但在“反对派”人物中,最坚定的是孙奭(音是)。孙奭的理性批判声音和激情反对姿态,是真宗朝整个 “神道设教”运动中,最富光彩的圣贤亮色。

  大儒孙奭奏疏

  当各地纷纷呈献“祥瑞”时,大儒孙奭实在忍无可忍了。

  他已经忍很久了。

  在他看来,“神道设教”可以,但不可以“怪力乱神”,后者是孔孟之道不赞同的政界现象。时任龙图阁待制的孙奭,从做官那天起,就“守道自处”,这个“道”就是“孔孟之道”“圣贤之道”。道是他的终极依归,因此他的所有言论,都不离大经大法,必在孔孟格局中论仁,必在圣贤苑囿中取义,即使面对皇上,他也不愿意苟苟且且,史称孙奭所言“未尝阿附取悦”。

  早在“天书”事件之初,连宰辅王旦都被“收买”,真宗更希望这位大儒也能支持他一下,不料当真宗向他咨询时,孙奭回道:“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臣虽然愚笨,但也听过圣人教诲说:“天何曾有过言语。”由此而观,哪有什么“天书”!

  孙奭此言,好比一针见血,更似一剑封喉,确是一矢中的,话是说到了点子上,一语击破了“怪力乱神”的命门,更有意味的是:这话也映射出儒学内部之紧张所在。一方面,“神道设教”有族群自我教化的功能;自汉代董仲舒以来,赋予天道与人事以互相感应之功能,史称“天人感应”,并演绎为不仅教化天下,也同时制约皇权的超验维度;但另一方面,“神道设教”也有了让谋略家们以此为方法,敢于挑战神祇的性质,终于令谶纬流行,淫祀蜂起,迷乱之信胜过正大之信。“怪力乱神”的局面下,天道神意与权谋造作混同难辨,真实敬畏与工具理性纠缠不清,政治治理与宗教信仰合而为一。这样,就让中原文明在丰富中呈现为昏妄,在清明正大之主流中支离出浑浊芜杂之一脉,神圣,从此不断面临亵渎与流失;道德,从此不断面临蚀毁与危机。

  孙奭一言,不啻癫狂之际的棒喝,但真宗已经被王钦若蛊惑得不能自已。

  孙奭的意见已经不能纠正这位受过圣贤教育的真宗赵恒,皇上在清醒中继续推演疯癫。

  主张“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的孙奭,对民生看得极重,“祀汾阴”那年,恰恰赶上“岁旱”,京师附近的郡县粮价开始上涨,冬天的时候还打了一个炸雷,孙奭坐不住了,在家中拟定好一篇措辞尖锐的奏疏,递了上去。

  奏疏大意是说“祀汾阴”之事有十个理由不可施行,约略为:一、先王在祭祀征战后,要有五年的修德时间,现在东封才毕,所以不适合去西封。

  二、“汾阴后土神”这事,经书不载;汉武帝不过是在封禅泰山之前做热身,所以“优游其事”,但最后还是以东封终结。现在皇上已经东封,所以不适合去西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