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_金纲【完结】(50)

  大宋君主和辅臣都相信:文能统武,而武不能统文。国家力量必须掌握在文人而不是武人手中。

  这一次“望都之战”前,朝廷开科取士,虽然没有用李光辅,但最重要的成果是得到了王曾。

  王曾是本届科考,解试、省试、殿试皆“及第”并取得第一名的头牌状元,史称“连中三元”。当时的主考官是吏部侍郎也即组织部长陈恕。陈恕乃是一代名臣,他取士不多,但赞赏王曾的文采,取为第一。科考为求公正,又有“糊名考校”,相当于初试过后,将试卷卷首部分封住后,再次评卷。如此,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籍贯,以及初考的“及第”等级,从制度上杜绝了徇私舞弊的可能性。但王曾连这一关也过了,还是第一名。陈恕为此很得意地叹息道:“王曾,名世之大才也,我得到王曾,不愧有‘知人’之名啦!”

  有人来祝贺王曾说:“嘿,你中了状元,一生吃着不尽啦!”

  王曾“正色”回答道:“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就是这个王曾,在后来的日子里,扳倒了权相丁谓,让大宋平安度过了潜在的危机,有了仁宗一朝的天下太平。历史上看,王曾是一个消弭隐患的大智者;是那种少数不被人清晰理解、但有办法旋转机运、燮理阴阳的大智者,是政治舵手级别的人物。此人故实,容后慢表。

  且说真宗。

  真宗在西夏、契丹两面夹击中,焦虑或有,但并不慌张。读真宗一朝历史,我特别钦佩他那种自信国家安全、“该干吗干吗”的从容镇定。

  这年河北闹灾,出现了流民。真宗派出使者队伍,到闹灾比较严重的雄州、霸州、瀛州、莫州、深州、沧州等地救灾,并设粥棚,救济饥民。

  京师汴梁人口越来越多,成为那个时代的超级大城市,但街道衢巷就显得越来越狭窄了。真宗就派朝官谢德权去搞拆迁,拓宽道路。

  说来这个谢德权也是人物。他善于搞工程,咸阳桥出了问题,别人弄不好,他在两岸筑土,夯实堤岸,又用石块为砖,将堤岸包起来,再用古来“河中铁牛之制”,也即临水浇铸铁牛状柱础,这铁牛腹下有铁柱,一直深入桥柱底仓丈余。最后用竹编缆索横跨渭水两岸。大功告成了。

  京师草场囤积草料,但地下潮湿,多有腐烂,常年解决不了。他“累甓为台”,将烧制的砖瓦做成矮台,用于通风,问题解决了。

  京城汴河常有淤积,每年都要疏浚河道,用工达三十万人。但主事者因循旧法,只不过在枯水期将河中细沙往两岸转移而已。但涨水期来,细沙被冲击,重新回到河道。谢德权命令将河床细沙全部挖出,倾倒于河堤外侧,直到见沙下泥土为止。工程采用“包干制”,规定完工时间,并派出官员分段负责。验收时,他制作了一个大铁椎,往下穿凿,沙软土硬,一试便知。那些不好好干活的官员因此而遭到遣免。又植树数十万株,用来固定堤岸。事就这样成了。

  这次又负责京城改造,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拆迁。他从权贵宅邸开始动手,一时不免议论纷纷,权贵们到处放风,说他的不是。真宗闻讯后,下诏停止拆迁。谢德权于是面奏说:“臣己受命,不可中止。今阻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臣已经接受命令,不能中止啊。现在干扰这件事的都是权贵豪强之辈,他们很多房产在出租,现在不过是舍不得那些房屋租金而已,没有什么其他大事。

  真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京师汴梁,就在战争威胁中,再一次得到拓宽改造。

  杨覃上奏蠲免国税

  真宗似从不慌张。

  遇到败仗也不慌张。

  耶律隆绪到达鸳鸯泺之后,契丹就进入了河北前线,由文班太保达哩斯和南京(也即幽州)统军使萧挞凛率领的两标草原铁骑,与宋师接触,在梁门和泰州(皆属今河北保定)两战,皆有斩获,宋师败退,据守城池,小心设防。

  契丹退回草原。

  有一种记录,说萧挞凛南侵之“梁门泰州之战”,乃是“望都之战”的组成部分,但考《续资治通鉴》,两战之间相隔整整一年。前者发生在咸平五年(1002)夏四月,后者发生在咸平六年(1003)夏四月。按照契丹善于“侵扰”的习惯,《续资治通鉴》记录可能是准确的。

  真宗在得到前线败报后,给边防军的诏命是:好好将边境田野改造成阡陌纵横的“方田”,用这个来限制草原骑兵的驰突。

  随后,又开始“简政”,首先从河北开始,减免太祖以来的“冗官”。

  两个月后,已经到了夏季五月,有一位负责督催诸州欠款欠税的正局级“催欠司”财政官员杨覃,给真宗上奏,要求蠲免全国各地欠缴的“国税”八百万。真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事实上,此前一年,也即咸平四年(1001)时,“催欠司”曾将各地欠缴“国税”也即“官物”的官民带到京师,并进入大殿,由真宗亲自“辨问”,当面核对、辨析、问讯。这样的“辨问”进行了七天,结果是:释放二千六百余人,蠲免“国税”二百六十余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