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凯南日记_[美]乔治·凯南【完结】(144)

  除上述观点之外,我还要补充,这场危机在某一阶段很可能会促成高端会议或者高层会晤。实际上,或许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而非借助联合国,我们才能最终解决柏林的困境。

  1959年

  凯南仍然在试图调和公共活动与学术研究之间的矛盾,这种努力让他感到痛苦。柏林危机也令他沮丧,他认为这将使核战争一触即发。在他看来,如果实施了他于1957年提出的“脱离接触”政策,这场危机本是可以避免的。

  ● 1月14日,普林斯顿

  昨晚做梦了,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梦见母亲,她在梦里出现了两次。我一眼就认出她来,她的面孔无比亲切和熟悉,让我立即就明白这不可能是别人。她的模样比我想象中的更年轻,她熠熠生辉的眼睛,她不时微微噘起的双唇,她的欢笑声和啜泣声,更是让我惊讶地感到,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她也有挣扎、苦难以及缺憾,而不是以往我一直想象的天使的样子。

  她衣着华丽,身穿一件深蓝色或暗紫色的长袍,这是那个时代逝者的传统服饰。她沉默不语,这也符合她那个时代的情况。她没认出我,完全沉浸在其他事情里,不过,她用神秘的微笑礼貌地回应了我认出她时表达的欣喜和亲切之情。此时此刻,在我的世界里,她是我的全部,但我不是她的全部。

  现在我醒了,在燧石图书馆(Firestone Library)的书桌前写作,我毫不怀疑我所梦见的正是母亲真实的样子。

  母亲已经去世五十五年了,如今我该如何解释这种感觉呢?我不知道。此外,我想起两三年前,有一天我把车停在剑桥大道上,坐在车里凝视着路边的老房子,突然间我产生了一种不真实感,这段时间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很快便会被遗忘的悠长午后,而更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

  不知道这是不是死亡即将来临的迹象,在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一直距离我如此遥远,而现在它已经逐渐靠近了。

  [凯南到白宫对即将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科技展览建言献策。]● 1月23日,华盛顿我们被领进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沿着墙壁围坐成一圈。就座之后,总统进来了,站在门口。会后我们一行人鱼贯而出,去餐厅用餐。总统和经过他身边的人一一握手,他看起来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老,他的脸很光洁,透露着一种在我看来只有在老将军身上才能找到的活力。他定睛看着我,说道:“哦,你好,凯南,好久不见。”

  我敢说此前他根本不知道来客名单上都有谁。

  ● 2月4日

  下午四点半,应约翰·F.肯尼迪议员之邀前去拜访。他特意从参议院出来迎接我,那时他正在为劳工法案辩论。他一开场就谈了这个问题,承认虽然行政管理法案是一个好法案,但是他认为自己提出的法案通过的机会更大,毕竟有总比没有强(政治家困境的典型例子)。他看起来压力很大,憔悴不堪,虽然他对我礼遇有加,但我感到国内的政治斗争使他很少有时间去思考世界形势。

  ● 2月7日

  和富布莱特 [56]谈了很久,但是当他问我,对于外交事务,他以及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僚能做些什么时,我却无法回答。他说,作为外交委员会的成员几乎捞不到什么好处。他的同事都认为,外交事务中没有“政绩”,只有危险和陷阱。他们更喜欢拨款委员会那样的地方,正如其中一位所说,他们可以在财政问题上上下其手。我跟他说我认为林登·约翰逊 [57]是一个兴趣不够广泛、思维不够广阔,但在国会中长袖善舞的议员,他完全赞同。他说约翰逊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在参议院进行任何类型的辩论,他希望一切都提前安排好,议员们去参议院的活动仅限于投票就好。

  ● 2月20日

  [驶出纽约州的阿姆斯特丹市]路遇四个昂首阔步的小流氓,他们没戴手套和帽子,身上的皮夹克在路灯下闪闪发光,长腿上紧绷着蓝色牛仔裤,脸上表情冷酷、阴郁又狂傲。哦,我的祖国,我的祖国,你对你的年轻人都做了些什么?你怎么能继续放任这种濒临犯罪边缘的生活——这种生活发生在夜晚冷清的街头,发生在肮脏的快餐馆和桌球厅,伴随着无休止的争吵、暴力和秽语污言,带来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汽车后排座位上丑陋随意的滥交,以及臭名昭著的淋病、宿醉、暴行、谎言和迷茫——你怎么会让这种生活比爱和美更具吸引力?当这群年轻的衣冠禽兽长大成人,他们又将把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变成什么样?

  ● 3月27日,耶稣受难日

  我们沿着高速公路行驶,即将抵达哈里斯堡时,天色突然变得异常黑暗,所有人都要打开车灯行驶(后来我听说,这一现象仅在受难日耶稣被钉死的时刻才发生,这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3月29日,复活节,农场

  下午躺在卧室里休息,看着窗外的天光渐渐褪去,怀着平和的心态思考着我的生命已经抵达轻松但真实的尽头。我对历史失去了兴趣。十七年来,第一次感到这农场对我失去了意义。现在,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到这些,我感到,跟过去相比,当下的生活是一种堕落。我居住过的所有欧洲城市,可能除了里斯本之外,都只剩下昔日岁月的残影:里加、柏林、布拉格、维也纳、莫斯科,无论哪个都不比一战前更健康、更有吸引力或更宜居。那么,人们又该如何相信进步的力量呢?在我国,情况亦是如此:即使侥幸能找到个生活还算有吸引力的地方,随之而来的问题总是这地方多久之后就会被毁掉。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证明我们的文明正急遽衰落吗?即使身为一个历史学家,我也感到我们在与健忘、冷漠、弄虚作假的斗争中已经落了下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