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_[英]丹·琼斯【完结】(95)

  比步兵更重要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大队工兵,他们的任务是开辟横穿威尔士北部的道路,好让爱德华一世的大军顺利通行。来自英格兰内地的成群工兵在弩手和骑士的保护下,修建了一条规模庞大的道路,好让入侵的大军顺利前进。工兵们砍伐了格温内斯心脏地带——斯诺多尼亚山区的茂盛而静谧的森林,肃清了道路两侧,形成了一条开阔、通透的道路,有的地方有数百英尺宽,铲除了威尔士人的游击战所依赖的树林(威尔士人的惯用策略是突然间从树丛中冲出,砍杀毫无防备的敌人,然后消失在茫茫林海中)。在弗林特(亨利二世当年在这里遭到威尔士人的伏击,险些丧命),英格兰军队开始建造一座巨大的木制要塞,作为前进基地。

  整个行动是军事动员、筹划和工程上的卓越成就。仅从数字上看,爱德华一世的这支军队不如亨利二世麾下进攻图卢兹的那支军队强大,也比不上理查一世为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而集结的军队。但此次战役在后勤组织上极其得力,有效地消解了罗埃林的唯一一种战斗力。这位威尔士王公没有办法运用游击战术来袭扰行进中的英格兰军队,因为爱德华一世的工兵砍伐了道路两侧的树木,除掉了游击战依赖的掩护。

  英格兰军队深入了罗埃林的领地。8月,他们从弗林特前进到里兹兰,然后进逼康维。他们稳步深入格温内斯的时候,逐渐切断了敌人的补给线和交通线,包围了威尔士人,用饥饿迫使他们屈服。英格兰军队每逢主要据点都要停下,工兵们会挖掘地基,以备将来修建永久性的城堡。

  罗埃林退缩到山区。爱德华一世推进到康维河,然后在迪甘韦安营扎寨。这里地处敌境腹地,亨利三世曾在这里建造一座城堡,如今只剩残垣断壁,佐证了威尔士人对金雀花王朝统治的敌意。

  很快,势力较小的威尔士王公们开始背弃罗埃林的事业。致命的打击发生在9月初,英格兰海军在安格尔西岛登陆,将其占领,将那里的庄稼尽数收割,夺走了威尔士最富饶的农田,同时将格温内斯的粮仓一扫而空。这足以让罗埃林认识到,这位英格兰国王是个不可小觑的敌手。几天之后,罗埃林举手投降,并于11月9日在里兹兰签署停战协定。他被允许保有格温内斯,但除此之外的所有领地都被夺走了。罗埃林同意缴纳5万镑罚金,并放弃对与格温内斯交界的四个小郡,以及爱德华一世西征过程中占领的所有领土的权利主张。他与兄弟欧文和大卫的争端将得到解决;罗埃林承认英格兰国王对威尔士王公的宗主权,同意不仅在边境地带的里兹兰,还要在威斯敏斯特(英格兰政府和权威的所在地)向爱德华一世宣誓效忠。

  罗埃林输得很惨。在爱德华一世看来,《里兹兰条约》是结束此次远征的令人满意的途径。为了巩固英格兰的地位,爱德华一世计划在阿伯里斯特威斯、比尔斯、弗林特和里兹兰建造城堡。现在,英格兰人在威尔士领土的外围控制了大量军事据点。这次远征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罗埃林并不知道,这还仅仅是开始。

  原本为凯尔特民族英雄的亚瑟王之所以能够被英格兰朝廷接受和发扬光大,还有一个原因是,亚瑟王的敌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而盎格鲁—撒克逊人后来被诺曼人征服。成为英格兰主宰的诺曼人将敌人的敌人视为朋友,可以理解。​​​​​前文说是2.5万马克。​​​​​

  最后摊牌

  1278年的复活节,爱德华一世在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举行了一次气氛神秘而诡异的黄昏仪式,打开了亚瑟王和格温娜维尔的墓穴。据当地的编年史家——达默勒姆的亚当记载,亚瑟王夫妇的骨骸分别装在一只棺材内,两具棺木紧挨着,棺材两侧绘有图画和纹章。次日,骨骸被转移到修道院内更为豪华的新陵寝。这个陵墓后来在“解散修道院”期间被摧毁了,但据16世纪的历史学家约翰·利兰记载,墓穴是由黑色大理石制成的,两端各有两只狮子,顶端有亚瑟王的雕像。这次仪式传播着关于新政权的信息:一方面,威尔士人特别尊崇的亚瑟王已经死了;但另一方面,他的精神不死,由爱德华一世承袭。国王与王后伉俪此时在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瞻仰亚瑟王骨骸,是在努力将亚瑟王的神话编织到金雀花王族的传说中去。残暴而高效的战役有了一个精心设计的结局。

  爱德华一世在首次战胜罗埃林之后,将注意力转向内政。他的大法官罗伯特·伯内尔大力推进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法律改革的最初几个阶段。1275、1278和1279年,分别颁布了三道涉及范围极广的条例,分别为《第一威斯敏斯特条例》、《格洛斯特条例》和《永久管业条例》。它们针对的问题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包括土地保有的规则、保障议员的自由选举、所有自由公民(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的权益、司法(《威斯敏斯特条例》);建立新的巡回法庭制度,在全国调查侵犯王室权益的罪行(《格洛斯特条例》);以及阻止某些人为了逃避封建赋税而将土地转交给教会(《永久管业条例》)。它们标志着一场通过条例实现的法律革命的开端,这场革命将持续十年以上。

  教会的问题也开始让国王烦恼。他希望将伯内尔提升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但教皇尼古拉三世横加干预,任命极其虔诚的圣方济各会修士约翰·佩卡姆为大主教。国王不得不忍气吞声。佩卡姆是一位有高度原则性的教会政治家,而且严守圣方济各会的规章制度。他摈弃所有私人财产(这意味着他没有收入,因此常常债台高筑,欠了意大利银行家们大笔债务),坚持要求英格兰教士们严格遵守纪律,并且相信自己有一项神圣的使命,要铲除教会中的腐败和弊端,尤其是通过兼任教职(一名教士拥有多个教区)中饱私囊的行为。他的印章的背面刻着托马斯·贝克特殉道的图景,这强有力地表明了他对教会与王权关系的看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