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王朝_王新龙【完结】(169)

  八月初一日,明军进抵大同。王振又欲进兵北行。其时前方全军覆没之报接踵而至。王振同党,镇守大同太监郭敬密告王振前线惨败情况,告以“势决不可行”,“若行,正中虏计”③。至晚,忽有黑云如伞罩营,雷雨大作,王振始惧。次日,下令班师,于惊慌失措中挥军急退。也先闻讯,立即率瓦刺军突入长城,跟踪追击。王振为炫耀乡里,不听大同总兵郭登坚请英宗速入紫荆关的建议,欲邀英宗至蔚州“驾幸其第”。行40里后,忽又恐几十万大军过境,损坏家中庄稼,又勒军向东,改令军队转道宣府。军士迂回奔走,耽误时日,十三日始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而瓦剌大队骑兵已渐逼近。当时日尚未晡,离怀来仅20里,诸将计议入怀来城据守,而王振以辎重千余辆未至,不肯听从,邝野上章请车驾疾驱入关,不报。邝垫又诣行殿力请,王振怒斥:“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野曰:“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王振愈怒,令左右拉下。王振下令就地宿营,遂陷入瓦刺军重围。

  土木地势高,旁无水泉,堡南15里有小河,已被瓦刺军占领。十四日明军欲行,敌军已紧紧围困,不得动。人马不饮水已二日,掘井深二丈仍不见水,将士饥渴,疲惫不堪,十五日,也先遣使议和,英宗许之,瓦刺军佯退。王振立即下令移营就水。明军越壕堑而出,周旋之间,阵势大乱。南行未及三四里,瓦刺军乘机发动进攻,劲骑呼啸而至,奋长矛以击明军,明军争先奔逃,竟不能止。众裸袒相蹈而死,蔽野塞川。明军全线大溃。英宗突围不得出,下马盘膝坐地上,被瓦刺军俘虏北去。英国公张辅,尚书邝野、王佐、学士曹鼐、张益等数百人皆死。明朝50万大军伤亡过半。骡马20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经此一役,明朝近百年积蓄起来的国力遭受严重削弱。

  战乱中,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捶死,曰:“吾为天下诛此贼!”

  注释①《明史》卷三二七《鞑靼传》。

  ②司礼监乃明朝24监中“最贵重者”。掌皇城中一应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等杂役,并代皇帝管理内外章奏,代皇帝批答各类奏折。皇帝口述命令,则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以朱笔记录,然后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③④《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二《土木之变》。

  ⑤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宣宗崩,英宗幼年继位,元老三杨受命辅政。

  ⑥洪武年间,朱元璋鉴于前代宦官干政之失,置铁碑于宫门内。铁碑高3尺,上铸:“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⑦⑧《明英宗实录》卷一八一。于谦守北京土木之败,使明朝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幸有于谦等大臣力挽狂澜,北京保卫战获胜,使明朝渡过难关。

  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出任御史,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宣德五年(1430),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兴修水利,整饬治安,赈济贫苦,锐意兴革,深得民心。在官九年,又升兵部左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时,“每议事京师,空橐(tuó佗),以人”①,“未尝以一物交当路”②,以此得罪太监王振。一度下狱论死,获释后降大理寺少卿。后以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求留任于谦,当地诸王亦请留,明廷方命于谦出任巡抚。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人京,复任兵部左侍郎。翌年秋,瓦刺也先率军大举南下,王振挟英宗亲征。于谦与尚书邝壁极谏,英宗不听。及土木兵败,英宗被俘,京师大震。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廊王朱祁钰监国(朱祁钰系宣宗次子,英宗朱祁镇之异母弟。英宗即位时封成王。英宗出征乃命居守京师监国)。成王召集群臣商议战守之事。“群臣聚哭于朝”③,莫知所为。翰林侍讲徐理鼓吹天命,惑乱人心,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④公开鼓吹逃跑。于谦严词斥责,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一渡事乎?”⑤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徐理不敢复言。郧王、皇太后采纳于谦建议,乃定据守北京之策,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部署保卫北京事宜。

  于谦少年时即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于谦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并撰词赞扬:“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孤忠大节,万古攸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⑥又作《石灰吟》诗一首:“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当时国君被俘,大军压境,人心震恐。于谦不愿明王朝重蹈南宋亡国之覆辙,毅然肩负起力撑危局的重任。

  于谦自八月十八日受命,至十月初瓦刺军大举进犯,一月之间,断然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军备,改新内政,招募民兵,选拔文官武将,加强关隘防守……

  其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⑦。于谦于受命第二日,即调南北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以及宁阳侯陈懋所率浙军,急赴京师守卫。同日,接受应天巡抚周忱建议:通州“仓米数百万石,可充京军一岁饷,弃之可惜,不如令自取之”⑧。遂奏请王徵调顺天府大车500辆运通州仓粮进京,并令文武京官自九月至次年五月的饷粮,一律于通州取给,军人则预支半年。于是,各地军队陆续到京,军粮有备,京师人心渐趋安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