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王朝_王新龙【完结】(307)

  杨亿在宋初的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作的诗、词、文章被当时人纷纷传诵,竞相摹仿,而且西昆体对后来的宋代诗、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说李迪是“贤相”

  李迪(971~1047),字复古,濮州(今山东鄄州)人。真宗、仁宗时期两度出任宰相,两度被罢。李迪为相正直敢言,不为利害祸福所动,与丁谓之徒势不两立,是宋初被人称颂的贤相之一。

  当初,李迪步入仕途不久,真宗常常听说亳州盗贼猖獗,就命令李迪知毫州。到任之后,李迪明察暗访,摸清了敌情,又派遣骁勇善战的士兵擒贼,抓住盗贼之后,并斩首示众。不久,就平息了盗贼,亳州又是一片祥和、安宁之地了。李迪也曾多次劝谏真宗,有一次,真宗要在蝗旱的大灾之年大兴土木,李迪当面力谏,陈述利弊,真宗深深地信服了。还有一次,驻守陕西的边帅曹玮上疏,请求朝廷增兵固防,朝廷不同意增兵,他就辞了官职。真宗认为曹玮很懦怯,就问李迪:“有没有人可以代替曹玮?”李迪对陕西的驻兵和储粮情况十分熟悉,他给皇帝分析了当时的战势,又力陈曹玮谋略有余,非胆小之辈,并预言曹玮日后定能在边关大捷。皇帝觉得李迪言之有理,就向陕西增兵。后来,果如其言,曹玮打了胜仗。

  李迪因与丁谓素来结怨而遭受排挤、迫害。虽然如此,他在皇帝面前仍旧据理力争,鞭挞丁谓擅权弄术,但皇帝听信谗言只将其贬至郓州。仁宗即位后,太后垂帘听政,丁谓得势,派人暗地里迫害李迪,几近致死。后来,王曾为相,丁谓垮台,李迪再次被起用。后又被吕夷简排挤陷害,再次罢相,贬官亳州。

  元吴攻打延州时,宋军损失极为惨重,李迪请战,但仁宗不同意。李迪报国无门,积郁成疾,辞官告退,庆历七年(1047),他病逝家中。皇帝亲自为他篆碑:“遗直之碑”。

  为什么说杜衍有“大臣之概”

  宋真宗、仁宗时期,贤相辈出,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四人皆为当时贤相。

  杜衍(928~1057),字世昌,山阴(浙江绍兴)人。祥符元年进士,初任平遥、干州的地方官,很有政绩。离任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依依不舍地送他到边境,无奈地感慨道:“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好太守啊?”后来,他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提点河东路刑狱,依据事实平复了许多冤案。有一次,章献太后派遣使者安抚淮南,使者返回宫中后,章献太后先问杜衍的情况,使者把他的政绩报告给太后,太后听到后感叹地说道:“我知道这些已很久了。”

  契丹与元吴在黄河之外交战,范仲淹安抚河东,欲要带兵跟从。杜衍认为不必带兵,他说:“契丹和元昊两国交战,肯定不会来侵扰我们的,我们的军队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妥。”范仲淹在皇帝面前,坚持己见,诋毁杜衍,而有大臣之概的杜衍并未因此与范仲淹结怨。

  契丹人刘三嘏潜逃到朝廷避罪。很多大臣建议留下他并厚待他,以追问契丹的事情,连当时的谏官欧阳修也请求留下刘三嘏。皇帝征求杜衍的意见,杜衍缓缓地说:“中国历来以信守誓约而闻名天下,如果自己违背誓约,接纳叛国逃亡的人,这样不但毁了我们的名誉,并且这对朝廷是很不利的啊!何况刘三嘏还是契丹的近亲,他在此安身,定会招惹麻烦,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早遣送回契丹吧。”皇帝听从了杜衍的建议,将刘三嘏遣送回契丹。

  杜衍为相,十分清廉,私产极少。他辞官后在南都居住了十几年,屋子十分简陋,出入随从仅仅有十几个人,他穿着也非常简朴,过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为什么说晏殊为相“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

  大宋景德年间,江西临川出现了一位才识非凡的“神童”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谥号“元献”,人们称他“晏元献”。仁宗时期,他曾数度出任宰相,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少年得志的宰相之一。

  晏殊小时候聪慧过人,七岁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真宗景德元年(1004),当时任宰相的张知白安抚江南,发现了少年博学的晏殊,并且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了朝廷。第二年,真宗殿取进士,小晏殊气度不凡、文章高妙、品性淳直,颇得真宗赏识,赐进士出身,伴在真宗身边。晏殊日益受到真宗的眷注,小小年纪便身居高位,担任要职。据说,真宗每当有头痛之事,就写在一块小纸上请教于他,足以看出真宗对他的器重。

  晏殊不但自己做官,而且极喜荐拔人物,他所举者之人大多成就非凡,也证明了晏殊独具慧眼、善识贤才。

  仁宗天圣五年,晏殊因用笏板击落随从牙齿,被贬官知宣州(今河南商丘)。到位之后,他大力兴办学校,还请了范仲淹教授学生。过了没多久,朝廷又将他召回做官,由于他很看重范仲淹的才识,就向朝廷举荐了范仲淹,范仲淹的仕途也由此开始,最终成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相、一世之师。

  晏殊一生喜荐拔人物,特别是他任宰相时期,更是利用朝廷重臣和文坛名士的有利身份,广揽天下有识之士,热情举荐、提携天下贤士,乐善不倦。因而“一时名士,多出其门”(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当时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富弼、欧阳修、韩琦……都得到了晏殊的大力提携。这些人有的是他的学生,有的还成了他的女婿。他们人人都成就非凡,范仲淹、富弼、韩琦都是当时被皇帝所倚重的贤相、名臣,欧阳修成为北宋文坛的一代文宗。仁宗对晏殊广揽贤士也十分高兴,认为人才会聚,国家才会治理得更好。而一些小人却妒忌晏殊,攻击他“胶固乱党”、“布满要路”。有一次,晏殊想提拔欧阳修做河北都转运,刚刚上奏皇帝,就遭到了谏官的反驳,他们要求将欧阳修留在朝廷,其实是害怕欧阳修担任要职,对他们不利。结果由于他们人多势众,欧阳修出任之事未被皇帝允许。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