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_赵王2000【完结】(10)

  但孝文帝知道“一夜能出无数个暴发户,但三代也出不了一个贵族”的道理,于是他让这些新兴的贵族与王室、中原巨族联姻,让他们成为儿女亲家。他先从自己的弟弟入手,将他们的原配全降为妾,让他们重新娶了中原四大族和新兴八族的女子为妻。如此一来,中原旧族和鲜卑八族之间也跟着互相嫁娶,北方各大名门的贵族基因开始互相流通,关系变得盘根错节起来,大家一下子就成为一家人了。

  这一次门第的改革虽然非常成功,将鲜卑旧族和中原巨族紧紧地融合了起来,但同时也埋下了很大的祸根。因为以后选任官员,只重门第和出身,如果你的族姓上不了这个门第排行榜,那么对不起,你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当过小公务员混一辈子了。这样必然会激起底层官吏和边防军人的反对,因为谁不盼着升官发财和建功立业,而现在这一切的好资源全被“太子党”占去了。

  而为改革事业奔波多年的孝文帝终于累了,在处理完自己老婆红杏出墙的事后变得更加心力交瘁,于公元499年离开了人世。可是洛阳的鲜卑贵族已经迷恋上了这种灯红酒绿的生活,而整个中原大地此时完全走上了汉化的康庄大道,没有人再去反思这次改革的成败得失,北魏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欣欣向荣。

  难道蛮族在马上征服了我们的文明,而我们立即用我们的文明征服了他们的定理就这么灵验嘛?不,其实反对改革的潜流一直深藏着,只是它在坚定、强大的孝文帝显得是如此柔弱,可一旦寻到机会,它又会立刻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将改革的成果尽数摧毁。改革,一定要给别人留活路,这条定理马上再次得到了印证。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1

  牝鸡司晨的年代

  北魏王朝有一条严酷的宫廷制度:子贵母死。

  虽然中国的历代王朝都非常担心君主的大权旁落,为防止出现牝鸡司晨的局面定了很多铁的制度,但如此严酷,又被严格执行的“杀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条制度的制定者是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他提出的理由史书上记载是仿效汉武帝刘彻立汉昭帝刘弗陵而赐死其母钩弋夫人的做法,为的是防止主少母壮,引起乱权。其实道武帝是个粗人,哪想得到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帮他想出这理由的应是那批刚刚聚集到道武帝身边的汉族士人。而更深一步的缘由在于道武帝以前的百年之中拓跋族是“母强子立”的局面,新君继位往往依靠母舅族的力量,而道武帝自己之所以取得政权便在于取得母族贺兰部落的支持。而为了使日后新君的继立不受外族干扰,维持拓跋族至尊无上的地位,道武帝才不得已立下了如此严酷的制度。

  但这样的制度就有效嘛,能防止出现主少母壮和内宫干政的局面嘛?不会的,任何一项完美的制度都有它的漏洞,尽管在设计之初显得是多么地天衣无缝,但终究会被聪明的人利用。而将这制度玩弄在鼓掌之中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文成冯太后。

  献文帝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即位,当时献文帝还非常年幼(献文帝的母亲早由于“子贵母死”被赐死),所以文成帝的皇后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冯太后执政后﹐在孤儿寡母的危难关头诛杀了专权跋扈的丞相乙浑,完全控制了朝政。由于献文帝非冯太后所生,而冯太后又风流成性,玩弄朝政,于是日渐长大的他与冯太后的矛盾与日俱增。冯太后当时将献文帝的太子(孝文帝)收养在身边,即使是献文帝本人都很少有机会接近太子。而孝文帝的母亲李皇后早由于孝文帝被立为太子而被冯太后下令赐死,孤苦无依的孝文帝此时只能依赖祖母,以期获得稳固的地位。

  在权力斗争的紧要关键时刻,于是冯太后便逼迫献文帝内禅,将皇位传给孝文帝,而当时的孝文帝才5岁。被架空权力的献文帝与冯太后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乘机诛杀了冯太后的情夫李弈泄愤。为情所困的冯太后变得极为心狠手辣,寻找机会害死了献文帝。如此一来,所有的权力又重新集中到了冯太后手中。而孝文帝的第一任皇后林氏更惨,刚刚生下皇子拓跋恂(便是在孝文帝迁都后想跑回平城老家的那位太子),便被冯太后赐死。而当时的孝文帝早已想废除这条残酷的宫廷制度,但迫于冯太后的淫威而无可奈何。而冯太后之所以接连赐死孝文帝的母亲、太子拓跋恂的母亲,主要是将这些储君的抚养权抢在手中,以便自己长期控制朝政。冯太后利用子贵母死的制度害死异己,从而专朝达25年之久,是对道武帝这位野蛮人的良苦用心的最大讽刺。

  而除了风流成性的冯太后外,北魏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太后执掌朝政达13年之久,而强大的北魏王朝正是在她的手里几乎走到了尽头,而那时英明神武的孝文帝死了还不到30年。

  回应哥本哈根学派兄:  

  哥本哈根学派兄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与现在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相比,农业文明的变化的确是微不足道的。但小的进步依然是进步。你把中国这两千年的农耕水平作了比较,认为这变化微乎其微,这很对,我也赞成。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汉代的农耕水平就已经很高,在农业社会里,我们很难再做到质的飞跃。但抛开农耕水平,我们的其他的科技水平进步却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国的四大发明。而工业文明之所以能取得天翻地覆的发展,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在农业文明的积累上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关注农业文明的一些变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