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洞——弘光纪事_李洁非【完结】(136)

  被点名的降臣,情形并不一致。像吴梅村,虽然归附却悔意颇浓;像洪承畴,则并不三心二意,始终着实用命。对此,朝廷本当采取不同政策,区别对待;结果一视同仁,洪承畴虽“鞠躬尽瘁”,也仍然落个“贰臣”下场。所以这么搞,乾隆倒也打开天窗说亮话:当时为了得中国“开创大一统之规,自不得不加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如今,“事后平情而论”,则叛变行径不能鼓励,而要“奖忠贞,即所以风励臣节也”。

  这样,有关洪承畴其人,就形成不可思议的怪现象——他所投靠的一方,后来在不屑、鄙夷中将他一脚踢开;而他所背叛的一方,后来反而对他赞赏有加,认为可以名留青史。

  此即历史功利的一面,或者实利地对待历史而取的态度。雍正讯问吕案,振振有辞批判吕留良对于反清复明执迷不悟,也是从实利角度讲道理:本朝定鼎以来,扫除群寇,寰宇乂安,政教兴修,文明日盛,万民乐业,中外恬熙,黄童白叟,一生不见兵革,今日之天地清宁,万姓沾恩,超越明代者,三尺之童亦皆洞晓,而尚可谓之昏暗乎?[9]

  尔等莫非是睁眼瞎?比之前明,大清带来多少实惠、好处,“三尺之童亦皆洞晓”,你们怎么就看不见呢?

  假如历史只有实利一种角度,道理肯定都在雍正和清朝一边,吕留良那种人和事也会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然而,并不只有这种角度。对于实利这一面,吕留良辈未必瞧不见,甚至未必否认。他们不一定不知道清朝的“好”和明朝的“不好”,就事论事,他们或许可以承认雍正所指出的并不差。就此大概用得着围棋里一句话:“胜负不在这里。”雍正所提质疑,与反清义士胸中所抱苦闷,不在同一层面。雍正觉得,大家有好日子过,岂不就万事大吉,还抱怨什么?反清义士却认为,“好日子”不表示一切;“好日子”之外,有更值得重视和追求的东西。

  二

  因而发生“遗民现象”。

  我个人认为,至乙酉年南京投降、弘光皇帝北狩,明代的政治历史就已画了句号。之后,浙、闽、粤、桂、滇以至缅甸,虽还有几个小朝廷,则不过是一些遗民奉了几位朱氏后裔为君,以托显自己的心曲。单论朱家本身,对于做皇帝不光信心尽失,意兴亦已阑珊。这从朱由崧身上看得清楚,杭州的潞王也是如此。这两人都相当爽快地交出权力,好像巴不得一切尽早结束。以后,隆武、鲁监国、永历诸位,除朱聿键还有些挽狂澜于既倒的雄心,别的对于身上责任都可说勉为其难。我们看乙酉年五月以后的态势,不免有奇特的发现:这时候,臣子对明朝的眷恋、忠爱,竟然远在王朝拥有者亦即君王之上;那座江山,主人弃之不惜,略无留恋,倒是臣仆不能释怀,为之寤寐难安。由此可知,游戏确已结束;犹如赌局之中,在庄家位子上呆得过久,以致失去刺激,大明王朝满面倦容、哈欠连天,无心再玩下去了。

  虽则如此,我们的叙述却不以明朝政治生命终结为终结。

  政治不是明朝历史的全部,尤其当着它结束的那段时间。南京之降,使明朝的政治历史画了句号,然而其后南部数省以流亡形态所维持的存在,却从政治层面之外使明朝历史话语继续延伸,乃至有所提升——我们姑且称之为明朝的文化历史,或者说文化上的存在。从隆武到永历,作为“政权”,都可忽略不论,乃至有不少娱乐的味道,多半只能博人一粲。但在精神层面或从思想文化属性看,这段历史意外地表现出相当坚实的质地。你不妨把几个小朝廷接踵而立给予喜剧的解读,可透过那种前仆后继、屡败屡战,又分明体会到背后有文化上痛楚与苦闷的沉郁陈说。我们觉得整个中国朝代史,明亡的特殊性在于,不是落于“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这惯常主题,亦非皇帝就擒或死于非命能够作为标志;明朝之亡有个奇异的尾声,几乎持续一个世纪才告消散的“遗民现象”。在此流宕中,历史艰难却顽强地传递了一些可能是超越时空的信息。

  三

  历史的这个特别段落,从南京陷落之日即告开启。

  先讲一段宜兴卢家的故事。那是个庞大悠久的家族,“族人千计”[10],崇祯十一年末因抗清壮烈阵亡的儒帅卢象升,便出卢家。卢象升有个弟弟卢象观,癸未(1643)进士,此时里居家中。南都变故后,象观即散家财,“聚乡兵千人”,准备起义。很快,宜兴城被清军占领,但广阔乡间仍未为其所控。卢家在乡下,距城六十里,象观举兵抗清消息传出后,短时间当中“乡镇拥众悉归象观,象观遂得乌合数万”。“乌合”,是指起义者完全是未经训练的民众。同时,哥哥卢象升的几个旧将,闻讯“亦归之”。象观决计领着这“乌合之众”,收复宜兴城。他从探报得知,城内“无兵,可取”,便“身率三十骑疾趋”,一马当先,大队人马反在其后。城内确实无兵,但原因是清军主要为骑兵,“驻营城外平原,盖利于驰突也”。有经验的卢象升旧将,听到象观突出的消息大惊:“书生不晓兵事,身为大帅,轻至此乎?”却已不及阻止,“即选精骑三百赴援”。象观等三十人虽然比较轻松突入城中,外营清兵却随后拥来。象观只能在曲巷与敌周旋,援兵赶来时,他已“颊中二矢”。杀出城,一路都被清军追击。象观等打算从水路退入太湖,最后没有成功,“众寡不敌”,“左右欲退,已扬帆矣”,但已抱死志的象观“持刀断索”,“曰:‘誓死于此!’不去,遂被杀。”反抗中仅卢家一家,“昆季子侄死者凡四十五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