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洞——弘光纪事_李洁非【完结】(35)

  [51]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162页。

  [52] 刘宗周《恸哭时艰立伸讨贼之义疏》,《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59页。

  [53] 刘宗周《恸哭时艰立伸讨贼之义疏》,《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57页。

  [54] 刘宗周《追发先帝大痛以伸大仇疏》,《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61页。

  [55]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162页。

  [56]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07页。

  [57]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07—208页。

  [58] 温睿临《南疆逸史》,中华书局,1959,第62页。

  [59]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3页。

  [60]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2008,第47页。

  [61] 《刘子全书》卷之十八,奏疏,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本,1968,第1259—1260页。

  [62]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65页。

  [63]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08页。

  [64]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60页。

  [65]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65页。

  [66]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65页。

  [67]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164页。

  [68] 温睿临《南疆逸史》,中华书局,1959,第65—66页。

  [69]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67页。

  [70]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1页。

  [71]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3页。

  [72]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74页。

  [73]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84页。

  [74]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88页。

  虏寇·坐毙

  十余年来,“寇”“虏”并称。前者是深仇大恨,一经提起,咬牙切齿。后者是心腹之患,如虎狼在侧。可甭管“寇”、“虏”,弘光朝竟然都不曾对它们伸出哪怕一根手指头。

  周处像。

  周处,晋代人,《晋书》、《世说新语》有传。“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为史上改过自新之典型,京剧《除三害》演其事。兴平伯高杰,相当程度上让人联想到周处。

  吴三桂像。

  吴三桂,崇祯间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闯军破北京后,吴三桂降于满清,在山海关一片石会同清军击败李自成。清军由此入关、占领北京。当时南京不以为其叛降,目之“仗义媾虏”。

  一

  明亡于清,这是历史事实。从这个事实,人们又普遍生出一种看法:满清是明朝不共戴天的仇敌;正如金人是北宋的仇敌,蒙元是南宋的仇敌,抑或日本是近现代中国的仇敌。清末民初,以及抗战时期,都曾用民族主义情绪渲染这段历史,抒发亡国之恨。

  较通俗的例子,如欧阳予倩先生名剧《桃花扇》。1957年,他忆其缘起:一九三七年初冬,抗日战线南移,上海沦陷,我怀着满腔忧愤之情,费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把《桃花扇》传奇改编为京戏……我突出地赞扬了秦淮歌女、乐工、李香君、柳敬亭的崇尚气节;对那些两面三刀卖国求荣的家伙,便狠狠地给了几棍子……福王,我是把他作为一个昏庸的傀儡皇帝来处理的。四镇武臣如刘泽清之流,拥兵自重,睚眦必报,毫无抗敌之心而投降唯恐落后……把以上的一些人物在那个时间搬上舞台,还是有些作用的。像这样的戏,在那个时候演出,影射时事在所难免……[1]

  此戏先写成京剧,1946年底改话剧,1963年再拍为电影,跨越数种艺术样式,影响当然可观。它是在孔尚任同名作基础上改编而来。读一读孔氏《桃花扇》,可明显看到两者间主题大变。孔剧所表,乃正邪之辨,或曰“君子”、“小人”之别;在欧阳予倩那里,此亦为一线条,却退居次位,焦点乃是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欧阳予倩承认,他是将剧中故事比附于抗日现实;换言之,1644年弘光政权与满清之间,与1937年中日之间,颇能令人触景生情。

  这种解读,非欧阳予倩所独有。实际上,明季历史自晚清重新引起注意以来,基本便负载着民族主义话语,也被用为这种历史资源。不单史学家由此着眼,政治家也乐于这样激发民众。同盟会有十六字纲领,其中的八个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完全取自明太祖北伐宣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2],二者所差,一字而已。由这番历史勾连,“明末遗恨”隐然指向“中华”的得而复失,和“胡虏”的卷土重来,明清鼎革于是被提取为一段悲情史,以发挥激醒现实的作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