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洞——弘光纪事_李洁非【完结】(46)

  剧中主要角色三:一位妓女,一位才子,一位奸佞。他们之间,通过一柄折扇串接起来。妓女恋慕才子,才子以扇定情,奸佞从中破坏,妓女因此血溅折扇——所谓“桃花”,便是溅于扇面的血迹,按照作者的原话:“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2]。

  这自是一段古典凄美的爱情,如将其视为“才子佳人”故事,予以体会、感喟和唏嘘,颇为自然。然而,作者却给我们打预防针。他说,只看表面的话,《桃花扇》要么是“事之鄙焉者”,要么是“事之细焉者”,要么是“事之轻焉者”,乃至是“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3]这绝非他写作的目的。写这作品,在他是一个已揣了几十年的梦想:“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是极郑重的。他回顾,自己还在少年时,族中一位长辈因曾亲身经历,“得弘光遗事甚悉”,“数数为予言之”,特别是“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这一情节,对他触动甚深;多年萦绕,终于酿成一个构思——以“南朝兴亡”,“系之桃花扇底”。[4]所以,在类乎序言的《桃花扇小引》里,他特别点明该剧主旨是: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5]

  用我们今天话说,虽然题材和情节似乎是吟风弄月,《桃花扇》的真实主题却并非爱情,而在政治。这极为有趣。如果我所记不错,在政治中挖掘性的元素和影响,或者说从性的角度解读政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随文化批评时髦起来的视点。而孔尚任写《桃花扇》,竟似在十七世纪末已得此意。这样讲,是否夸张,抑或有所“拔高”,读过《桃花扇》的人不难鉴识。剧中,李香君这一元素,实际起到一种隐喻的作用,来代表人心向背、是非取舍和政治褒贬。作者让政治立场去决定一位美人的情意所归——政治“正确”者,得她芳心倾许;而政治上的丑类,辄令她性趣荡然。

  尤应指出,这位美人,除容貌、颜色上被赋予种种的美妙,从而对于男性普遍地构成梦中情人般的吸引,还特有一个“妓女”的身份。这使她的含义格外具体、固定和突出,而根本区别于“普通”女子。换言之,从身体到社会角色,无论“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她都是一个明确、强烈而纯粹的性的符号。在她身上,那种性之于政治的隐喻意味,不单单是毋庸置疑,简直也就是唯一的意味。

  不妨看看剧中有怎样的体现。第二十四出“骂宴”,当着几位奸佞,迷人樱唇吐出了如许的娇音: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6]

  侯方域绘像。

  侯方域,即侯朝宗,明末“四公子”之一。河南归德人。崇祯间应试南京,流寓于此,与秦淮名妓李香相恋,参加复社活动,忤阮大铖。弘光时,阮得势欲逮之入狱,走脱,投史可法幕。

  电影《桃花扇》。

  《桃花扇》,孔尚任作,演述崇、弘之间南京的政治斗争。这斗争,在明朝已延续四十年之久。此二者间的消长,关乎江山社稷兴亡。在孔尚任看来,南渡之后阉党得势,是弘光政权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标志。

  在第二十一出,马士英得知其党田仰的聘礼为香君所拒,气急败坏:了不得,了不得!一位新任漕抚,拏银三百,买不去一个妓女。岂有此理!难道是珍珠一斛,偏不能换蛾眉。[7]

  而阮大铖的几句唱,切齿之余,则酸溜溜地散发了醋意:当年旧恨重提起,便折花损柳心无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栊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谁。[8]

  权力、金钱与性之间向来的对等,突然消失,“新任漕抚,拏银三百,买不去一个妓女”、“珍珠一斛,偏不能换蛾眉”,抑或权力、金钱所暗含的性优势被公然无视,唤起几位高级男性政客内心深刻的失落。来自美艳妓女、天生尤物的否定,较诸直接的政治挫折,也许更加令人意气难平。

  孔尚任却显然从中感觉到快慰。实际上,他是把“性”作为奖赏给予所称颂的一方,也作为鄙夷而给予了另一方。在他,这是历史批判的一种依托,一种方式。此即开场第一出侯方域登台自报家门时点出的“久树东林之帜”、“新登复社之坛”,以及吴应箕那句“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所共同透露的内容——一直以来存在于南京且日趋激烈的党派斗争。这斗争,在明朝已延续四十年之久,一边是作为近倖小人集团的阉党,一边是坚持道义、真理与改革的知识分子阵营。此二者间的消长,关乎江山社稷兴亡;至少在孔尚任看来,南渡之后阉党得势,是弘光政权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标志。

  二

  虽然我们不会像孔尚任那样,把明朝消亡仅仅归结于政治和道德;毕竟,将近四百年之后,我们已经走出了古典兴亡观及其话语体系,而拥有更多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向。可是,《桃花扇》所着力表现的内容,在短命的弘光朝历史中仍有分量,乃至是相当重的分量。

  这是那时代所特有的事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